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练习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练习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0 15:2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2019·天津红桥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点是
A.北京
B.长沙
C.广州
D.上海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翻开古书,满眼都是“之乎者也”一类的文言文,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晦涩难懂。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2018·天津·期末)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不摹仿古人”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
一位历史学家评论五四运动:“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市民意识,将过去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一案)改变为群众的性质……”以上材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C.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
D.体现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2020·北京石景山区·模拟)如图可用于研究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19·天津·学业)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自由”与“和谐”
B.“民主”与“共和”
C.“民主”与“科学”
D.“富强”与“民主”
(2020·北京门头沟区·模拟)如图为北京五四大街上的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北大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的学生就是从这里走向天安门广场,与北京其他院校的学生一起强烈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此事件标志着
A.近代化的起步
B.近代史的开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列图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的示意图,促成以下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除十月革命外,还有
A.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国民革命的开展
(2019·北京延庆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某事件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该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开颅洗脑”分别指的是
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018·广西桂林市·期末)1919
年的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在这场运动中
A.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民众进行了反帝反封建运动
C.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D.中国的革命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2020·四川雅安市·真题)如图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义和国运动
(2020·北京房山区·模拟)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面年代尺中,对发生在北京的重大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洋务派创办京师大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
D.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向西方人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2019·北京房山区·期末)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同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都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都是工人阶级担任领导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49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
5

4
日为中国青年节。下列对“五四精神”的表述最为准确、全面的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爱国、科学、民主、自由
C.爱国、抗争、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民主、自由
(2018·北京昌平区·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中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运动的口号。下列关于这场运动的正确表述是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①它是一场文学革命
②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④它抨击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昆明市西山区·模拟)新文化运动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C.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
D.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2019·郑州市新密市·期末)1919

6

5
日,为了声援被捕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暴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举行罢工。这突出地体现了五四运动具有
A.革命性
B.阶级性
C.群众性
D.彻底性
(2018·青岛市市北区·期末)“20
世纪初,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之道,深感以往的努力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与这段话中“首须变革人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2019·天津·学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该运动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17·天津和平区·期末)1921

7
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地点在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东京
二、复合题
(2019·北京平谷区·期末)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卷档案,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博物馆参观】
大西山,涵盖北京西山,永定河流域及周边地带,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某历史社团开展了大西山考察活动。
填写任务单。
?伯矩鬲
出土于琉璃河遗址,器内铭文大意:燕侯赏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来铸造了这件青铜鬲。《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房山区琉璃河镇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古城遗址和大量古墓,出土带有“侯”(“匽”即“燕”,燕国的国君)铭文的青铜礼器,据此判定这里就是燕国都城故址。该地位于古代的南北大道上,最易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和《史记》记载印证了西周实行
制度。
★燕国都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

(2)
?【实地考察】
京西古道是在永定河河谷、西山山隘,沟谷等地形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交通系统。同学们考察了京西古道的部分路段,整理出以下资料:
路段起止地点简介西山大道三家店村—洪水口京西重要的交通干线。京西出产的煤炭、干鲜果品大部分通过此路运送出山,京城的日用百货大部分从这里运进山里。晋商多经此路入京,在三家店村修建山西会馆,并在此经商斋堂至沿河城路斋堂—沿河城主要用于明清时军用物资及建筑材料的运输、军队的移防、敌台之间的联络等
依据考察资料,概括京西古道在北京发展中的作用。
(3)
?【见证历史风云】
材料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919
年以前,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历程。每一个阶段,北京都处在中心地位或前沿阵地。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i
图一中的“联军”给北京带来什么重大灾难?
ii
?图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条约》。
iii
?指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
【示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表现:戊戌变法
(4)
?【充满生机与活力】
材料
在近现代史上,北京曾发生过多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充分展现出北京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919

5
月,2008
年在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出图一的历史意义。
(5)
近年来,网友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展开热烈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2017·深圳市南山区·期末)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史,中国的各个阶级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希望能够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振兴。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的利器,欲学习外国的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1911

10

10
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人教版历史教材节选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1)
?材料一主张向西方学习什么?为此他领导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人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3)
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为了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领导了什么运动?
(2019·苏州市高新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

创办《青年杂志》
1917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毎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
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
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了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
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2020·真题)所谓近代化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材料三
1912
年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
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哪一历史事件?该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
(4)
纵观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D
【解析】1921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2.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3.
【答案】C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不摹仿古人”。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市民意识’,将过去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一案)改变为群众的性质……”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五四运动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故
C
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故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扩大
5.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
6.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7.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
8.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BD
项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关,C
项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9.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爱国青年挺身而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队,掀起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
C
符合题意,ABD
项不符合题干的“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故排除。故选择
C。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
10.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
11.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
年,巴黎和会中国外加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爱国运动,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得到了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的支持,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项符合题意;B
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CD
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故选
A。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2.
【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是
1919

5

4
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复国运动,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追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C。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
13.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4.
【答案】A
【知识点】百日维新、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5.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都属于中国民族主义革命,它们的任务是相同的,因此性质也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故
C
符合题意;A
项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只适用于辛亥革命;B
项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D
项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只适用于五四运动。由此分析
ABD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意义、五四运动爆发
16.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
17.
【答案】C
【解析】依据该运动提出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是
1919
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由此可知②③符合史实,C
项符合题意。①④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8.
【答案】A
【解析】1919
年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故
A
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其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故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9.
【答案】C
【解析】根据“为了声援被捕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举行罢工。”可知,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得到民众的响应和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符合题意;AB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扩大
20.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
世纪初,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继续探索救国之道,首须变革人心”,可知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选项
C
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1.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
22.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
二、复合题
23.
【答案】
(1)
分封制;位于南北大道上,接近中原,易于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
(2)
利于商品运输与军事防御。
(3)
i
火烧圆明园。
ii
辛丑
iii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的表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表现:新文化运动。
(4)
1919

5
月:五四运动;2008
年:北京奥运会。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建议:应该传承和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重视北京城内遗址的保护,宣传北京的历史底蕴等。
【解析】
(1)
根据材料“《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房山区琉璃河镇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古城遗址和大量古墓,出土带有‘匽侯’(‘匽’即‘燕’,燕国的国君)铭文的青铜礼器,据此判定这就是燕国都城故址。该地位于古代的南北大道上,最易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可知,考古发现和《史记》记载印证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燕国都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在古代的南北大道上,最易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
(2)
据考察资料可知,京西古道是京西重要的交通干线,有利于商品运输与军事防御。进出北京的煤炭、干鲜果品、日用百货大部分大都要经过。
(3)
i
根据图片
1860

10
月可知,图一中的“联军”是指英法联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ii
根据图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可知,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iii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的表现: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表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

5
月,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008
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5)
近年来,网友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建设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言之成理即可。如:应该传承和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重视北京城内遗址的保护,宣传北京的历史底蕴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爆发、洋务运动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地方历史、西周分封制及作用、火烧圆明园、体育事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4.
【答案】
(1)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辛亥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解析】
(1)
依据“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的利器,欲学习外国的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知,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像江南制造总局等等。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依据“1911

10

10
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成功,成立湖北军政府”可知,1911

10

10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并先后占领武昌城和汉口、汉阳、武汉三镇。之后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12
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1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台湾当局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
根据材料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科学。1915
年,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陈独秀等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洋务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的意义、三民主义、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5.
【答案】
(1)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
(3)
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
【解析】
(1)
本题借助陈独秀的活动来考察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事件。创办《青年杂志》和创办《青年杂志》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北京市民宣言》是由陈独秀、李大钊于五四运动时期起草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宣言。反映了五四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从材料“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可得出这时的知识分子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可得出这时的知识分子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十月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的新的救亡之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局面失望,希望走新的道路,从知识分子的个人原因来看,知识分子向来有忧国忧民的觉悟和特质,一直不懈探索中国的救亡之路。
(3)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近代国家危难之际,勇敢站出来,不断探索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表现出坚决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担当,在经历一次次失败后,也未放弃,不断进行创新,寻找新的道路。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6.
【答案】
(1)
事件:洋务运动。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
三民主义。
(3)
领导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列举二人即可)意义: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
中国近代化,经过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说明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自我反思和深化对西方的认识;近代化历程中屡遭挫折,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奋斗。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所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因此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3)
根据材料三“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与胡适、李大钊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得到的认识,是中国近代化,经过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先进的中国人在不断自我反思和深化对西方的认识;近代化历程中屡遭挫折,充满了艰难和曲折,但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而奋斗。
【知识点】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三民主义、洋务运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