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青年杂志》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大化改新
(2018·深圳市龙华区·期末)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的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以上材料的核心思想是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以下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2019·深圳市宝安区·模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自
1920
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
1922
年冬季,所有的旧文章课本一律废止。下列的哪位历史人物曾率先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A.陈独秀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胡适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2019·天津·学业)新文化运动中,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构起来的代表性作品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文学革命论》
D.《尝试集》
(2018·洛阳市汝阳县·期末)如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海战
C.李鸿章——洋务运动
D.陈独秀——戊戌变法
(2018·保定市曲阳县·期末)“八荣八耻”中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诗中写道:“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020·云南昆明市·学业)1915
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2017·天津红桥区·期末)如图为“北大红楼”。在
20
世纪初期,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广泛宣传“民主”“科学”。这些知识分子包括
①梁启超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孙中山
⑤胡适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2018·保定市高阳县·期末)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习俗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018·山东青岛市)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2018·山东青岛市)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的两个主要阵地是
①《新青年》
②北京大学
③《每周评论》
④清华大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复合题
(2019·西安市未央区·期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梁启超、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同学们围绕这场运动展开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如下:
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
“民主与科学”是哪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这场运动有何历史作用?
(2019·西安市碑林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易中天《百家讲坛》
料一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哪一局面?后来秦始皇采取了哪家的思想主张,创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哪位皇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什么政策,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
材料二
近代历史的发展是建筑在先进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14
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到
18
世纪时,法国把启蒙运动推向高峰……
材料二中的
14
世纪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代表了当时哪一社会阶层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
(3)
材料三
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
——郑丽平《思想解放与
20
世纪中国现代化》
中国知识分子为“发起革命性的攻击”掀起了什么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是什么?
(4)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2019·惠州市惠城区)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亲身参与了晚清民国时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等身的著作。从梁启超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也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社会剧烈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所办洋务……综其大纲,不出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李鸿章所见西人之长技,如是而已。
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洋人之所务者,仅于如彼云云。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辑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材料二
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君主专制政体,朝廷之视民如草芥,而其防民之如盜贼,民之畏朝廷如狱吏,而其疾之如仇雠,顾其民极苦,而其君与大臣亦极危……首请皇上涣降明诏普告臣民,定中国为君主立宪之帝国,万世不替。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五立宪法议》1900
年
材料三
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自为帝制……苟非自今永除帝制确保共和,则内安外攘两穷于术……与全国民勤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
——梁启超《云贵致各省通电》1915
年
12
月
材料四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先从器物上感到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述》《饮冰室合集》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李鸿章兴办洋务的看法。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推崇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此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3)
材料三中“元首”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自为帝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梁启超却坚决反对恢复帝制与材料二中的态度截然相反,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主要原因。为此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4)
材料四中“从文化上感觉到不足的”有哪些人,试举两位。材料四中中国人逐渐感觉到的不足呈现怎样的趋势和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蔡元培提倡科学,宣传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而不是上帝创造的,这体现了他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故
B
符合题意;题干中为体现“人性”“民主”“文学”,故
B、C、D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4.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5.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民报》是
1905
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②《国闻报》是
1897
年创办的,宣传维新变法;③《新青年》是
1915
年创办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因此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④③。选项
A
符合题意,选项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知识点】百日维新、同盟会、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可知,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因为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启了民主科学时代,所以
C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7.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8.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9.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0.
【答案】B
【解析】依据图片中的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结合课本所学,从
1915
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尊孔复古逆流,掀起新文化运动。B
项符合题意;孙中山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集中起来,在
1905
年创建了中国同盟会,A
项不合题意;陈独秀和李大钊又领导了五四运动,C
项不合题意;胡适、李大钊不是早期共产党员,D
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
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
12.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故选
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3.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4.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5.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6.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三幅图片“京师大学堂”“《新青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知分别对应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三者都没有能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能够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故
A
不符合题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故
B
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政治上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侧重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故
C
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
17.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科学和民主”判定与新文化运动有关。1915
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
2000
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故符合题意的是陈独秀,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题文的“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可以看岀胡适反对旧道德。ACD
和题文材料无关,因此
ACD
不符合题意,B
正确。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9.
【答案】A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二、复合题
21.
【答案】
(1)
同意观点
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
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
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观点是错误的。
(2)
新文化运动。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
(1)
本题属于观点论证说明题,解答本题,要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对“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注意对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理解。诸如,同意观点
B;因为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言之有理即可。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
22.
【答案】
(1)
百家争鸣;法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资产阶级。
(3)
运动: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和科学。
(4)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或思想解放都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
(1)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当时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汉代董仲舒提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其核心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代表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14
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当时意大利兴起许多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国家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3)
由材料三“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可知,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4)
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或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促进思想解放等。
【知识点】法家思想与韩非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影响、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23.
【答案】
(1)
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看法: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只知道学习西方技术,不知学习西方制度。
(2)
制度:君主立宪制;努力: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3)
元首:袁世凯;事件:袁世凯称帝;原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努力:护国战争。
(4)
人物: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趋势:先学技术,再学制度,再学文化;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递进。
【解析】
(1)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根据材料一“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可知,梁启超认为李鸿章只着眼于学习技术,而不学习制度。
(2)
根据材料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可知,梁启超推崇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
(3)
根据材料三“与全国民劲力拥护共和国体”可知,梁启超为此组织领导了护国战争。
(4)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从文化上要求学习西方,代表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列举两位即可。根据“从器物上感到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文化上感觉不足”可知中国向西方学习分为了三个阶段:技术、制度和文化。特点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递进。
【知识点】百日维新、洋务运动作用和局限、辛亥革命的意义、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护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