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8.1.1 幂的运算 教案与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8.1.1 幂的运算 教案与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1 06:5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8.1幂的运算(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2.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
体会探究过程,激发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
应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复习乘方的意义,师生共同回忆.
an表示n个a相乘,这种运算叫乘方,其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是指数,即
2.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乘方的意义求得结果.
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进行1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教学说明】运算次数=运算速度×工作时间,故计算机工作103秒可进行的运算次数为1015×103(次).
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
3.仿照上面的计算过程求出下列各题结果.
(1)52×56;(2)x3·x4;(3)3a·3b(其中a,b均是正整数).
由学生完成计算后,带领学生观察每个算式的特征,并试着总结一般性规律,学生间互相探讨,用语言表述出来.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根据上面的探究,教师向学生讲述幂的乘法法则.
am·an表示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它也适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幂相乘.提示学生注意运算形式的改变.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87×85;
(2)(-)3×(-)2;
(3)a5×(-a)5.
【分析】涉及幂的乘法问题,先应该观察是否是同底数幂的运算,上述各式均符合,可应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计算.
【教学说明】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把因数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不能想当然地算成87×85=87×5.
例2计算下列各题.
【分析】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时,要先把各式化成同底数幂,应熟悉下列等式:(a-b)2=(b-a)2,(a-b)3=-(b-a)3.计算时,要结合乘法法则确定积的性质符号.
【教学说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中,底数可以是多项式,不能简单认为底数只能是一个单项式.
例3计算下列各题.
【分析】本例是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综合运用,应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按正确顺序计算.
【教学说明】(1)-a2与(-a)2的意义不同,其结果互为相反数.(2)a6·a6与a6-a6的意义不同,计算法则与结果都不一样.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算式是否正确?对错误的指出错因,并予以纠正.
2.太阳光照射到火星上大约要9.26×102秒,光的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求火星与太阳的距离.
3.计算:5×26-6×24+×27.
【教学说明】题1是基本判断题,要求学生明辨对错,并引以为警示;题2注意法则的运用;题3可以从逆用法则角度考虑求解.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同底数幂乘法法则.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收获和存在的疑点,互相查错.
1.
布置作业:课堂作业
2.
随堂1+1.
教学反思:
8.1
幂的运算(第1课时)(预习材料)
预习内容:课本P45-46
预习目标:
1、能尽量看懂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包括语言和符号表达
2、能做简单的相关计算题
预习方法指导:
1、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3表示的是_______,4表示的是_______,
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的底数是_______,指数是_______,
2、填表
算式
运算过程
结果
①22×22
2×2×2×2
24


④-a4×a5
在上表中是同底数幂相乘的一个过程,你能总结出它们的规律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语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课本的例1P46回答以下问题
(3)
,
(4)
,
预习检测:
1.计算(1)
(2)
(3)
(4)
(要有步骤)
2.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应该怎样改正?(错的订正在下面)
(1)
(2)
(6)
预习的困惑和收获(必写):
8.1
幂的运算(第1课时)(课堂作业)
1、基础题(同学们认真看题你一定会的!)
1、计算的结果是:
2、计算的结果为
3、计算(写出过程)
(1)
(2)
(3)
(4)
(5)
(6)
二、拓展题
1、
2、
过程:
过程:
3、
4、
过程:
过程:
三、拔高题
我们知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为:
,类似地,我们规定关于任意正整数m,n的一种新运算:
,请根据这种新运算填空:
(1)若,则
=

(2)若,那么
=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一种运算,在整式的乘法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整式的乘法中,多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幂的运算,而幂的运算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其他幂的运算性质一样,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讨论的,它既有对数式通性的概括,又有从数到式的抽象,而学生在此之前对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意义已有初步认识,但用字母表示幂的指数还是初次遇到,所以他们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利用幂的意义通过从特殊到一般地推导性质,再从一般到特殊地运用性质,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同时,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计算时易忽略条件,以及把它与数的乘法相混淆而将指数相乘。因此,性质的正确应用是本节课学习中的又一个难点,突破的方法一是剖析性质的特征,和通过一组诊断题让学生判断,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比较异同,让学生总结出运用性质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学习同底数幂乘法的必要性。
课本问题引入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必要性,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由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渗透底数、指数这些幂的组成要素,为后续的找规律作好铺垫。
(二)合作互学,探索并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把学生分小组,按步骤讨论探索和解决下面的五个问题:
1、提出新任务:根据乘方的意义填空。其中三个特殊的算式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乘数分别为:底和指数都是数、底为字母指数为数,底为数指数为字母;这三个算式为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每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和算法,进而的出正确结果。
2、提高任务难度。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3、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4、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能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设计意图:通过7个有层次的问题,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中总结出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本质特性,并猜想出其性质。
5、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运算性质特点的探求,积极思考和回顾运算性质的得来过程,达到对运算性质的剖析,增强理解。
(三)展示竞学,巩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首先给了一组最基本的练习,设计意图是进一步巩固运算性质,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体会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的思想。然后给了一组判断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辨析,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精讲导学,对同底数幂乘法的拓展和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先设计了六个题,六种类型,涉及符号问题和幂的底数为多项式的情况,难度稍大,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然后老师稍加点拨,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性质,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设计了几个性质逆用的题目,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性质,克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条件和结论两方面来辨析性质的特点,养举一反三和逆向思维的数学品质。
(五)小结评学,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后复习。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