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文档属性

名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1-26 22: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Ⅲ(湘教版)
春天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
(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
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珠海香洲旧貌
(1979年)
1998年9月,珠海夺得联合国人居中心评选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头名
1985年的深圳市区
1998年的深圳市区
一、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
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范围:
珠三角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 。
概念
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
城市化
农业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
意义
阅读课文P64内容总结归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它分为几个阶段及特点是什么
阶段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改革开
放初期
20世纪
90年代
中期后
二、珠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区域中心城市(广.深)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乡融合,农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以核心城市为中
心的城市群体系
阅读P64材料:“崛起的珠三角城市群”,掌握珠三角城市的特点。
①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②数量多,密度大;
③城镇经济实力较强; ④外来劳工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供水和通信水平居全国前例
(1)沿河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
(2)沿海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
香港、澳门、深圳、珠海
观察,珠三角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惠阳市
东莞市
增城市
从化市
四会市
高要市
开平市
台山市
恩平市
在左
图红
色的
点中
指出

1983
年相
比新
增的
九个
城市
以____企业、_____工业为主,生产比较______
中小
轻工业
分散
珠三角“一镇一品”经济特色
珠三角“一镇一品 ”的专业镇经济,每个乡镇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珠三角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使珠三角的 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例。
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大都市
地理位置
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巨大成就
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
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在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业和制造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①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②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③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毗邻香港
华侨众多
开放政策
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农村城市化
阅读 汹涌的“民工潮”
含义 形成原因 流向 目的
民工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农村
珠江三角洲 务工
经商
工业化
概念
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
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
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
城市化
推动
促进
城市问题 产生原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城镇密集,多沿江、国道、公路分布
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建设项目多,占用耕地多
珠江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酸雨现象严重 火电厂排放出大量二氧化流,随雨水降落
城市固体废气物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珠三角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活动参与P70珠三角城市化问题:
1、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
2(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展模式,
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
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三角城市化进程,
城市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
差距。
(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方面可以
缓解大城市中心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
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
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最终把
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建成一个“最具活力的大
规模科技中心”和“新经济时代的珠三角经
济旗舰”,构筑新经济时代珠港澳一体化的珠
三角城市经济区。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
①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
④社会治安、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以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
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保 护 和 治 理 城市 环 境
(1)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领域。
(2)但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城市周围形成了面向城市这一市场的郊区农业。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代替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差别日益缩小。
活动参与P71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
工 业 化
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
人口向城市集中
人的观念、生活方式转变
大量占用耕地
城镇和工业过密
环境污染严重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城市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
城市群体系
1、图中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A
2、珠三角近二十多年来的城市化速度较
快,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人口迁移 B经济发展
C人口增长 D自然条件
3、河流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重要因素。
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重庆 D广州
4、下列城市分布受河流影响相同的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重庆
B
AD
CD
5、 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6、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C)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地理事物由1_4的历史过程
(1)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_________
(4)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出现城市群
不断上升
城市化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城市
郊区
起步 速度 水平 其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大中小城市的比例比较合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规模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城市发展不合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