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的积累运用(23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着恼(zháo)
青衿(jīn)
樊笼(fán)
乍暖还寒(huán)
B.罅隙(xià)
渌水(lù)
红绡(shāo)
封狼居胥(xū)
C.掇拾(duō)
守拙(zhuó)
吐哺(bǔ)
羽扇纶巾(guān)
D.木讷(nè)
天台(tái)
凤鸾(luán)
訇然中开(hōng)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惆怅
廖廓
遒劲
皱褶
B.慰籍
霓虹
摈弃
斟酌
C.躯体
忸怩
虔诚
怂恿
D.缊藏
雕琢
羁鸟
脂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________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________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焕然一新
推崇
投机倒把
开放式
B.耳目一新
崇拜
投机倒把
粗放式
C.耳目一新
推崇
投机取巧
粗放式
D.焕然一新
崇拜
投机取巧
开放式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风”“雅”“颂”是《诗经》的三大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其合称为“六义”。
C.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律诗规定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
D.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7.请按情境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分)
高中即将毕业,复兴中学高三(1)班欲将三年来同学们的优秀习作编印成书,书名为《青春的印迹》。
(1)请给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则题记。要求语言简明、得体。(2分)(字数不超过40字)
(2)在书的序言中,有下面这样一段话,请仿照前句,将其补写完整。要求语言连贯、得体。(3分)
琅琅书声,像山间潺潺的流水,透出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
,
, 。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嘱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陽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的升起了又幸福的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槍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自己照顾全家,每逢夜里有风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运用“成天说”“你爹哩”“焦愁”等口语,增强了文章的乡土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也表现出作者对平原农村生活的熟悉。
B.“这不回来晃一晃吗?”“你疯了吗?慢些!”这些语言自然朴实,体现了水生的直爽,反映出他一心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
C.本文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描写了水生夫妻短暂相聚又分离的故事,以时间为节点,结构分明,脉络清晰,富有层次而又浑然一体。
D.作者没有让水生爹正面出现,而是借水生嫂的叙述,将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9.小说的题目是“嘱咐”,但主要内容是围绕“重逢”而展开的,你认为题目用“嘱咐”好,还是用“重逢”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10.水生嫂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其刻画得生动形象。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6分)
(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
(2)品其话,见其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那时,国家实行单休制度,对大多数人而言,既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旅游成为少数人的“幸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国家休假制度日益完善,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过去的59天增加至现在的115天。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更是稳步增长。中国人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了。居民人均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18年的28228元,实际增长近60倍。人们不仅有“闲”了,而且有“钱”了,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几十年来,中国的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且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在70年发展历程中,中国人的假期不仅有假日经济,还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国人素质的提升,更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开花结果。从乘坐绿皮火车自带干粮出行,到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从出远门怀揣介绍信,到如今出门只带一部手机,中国旅游业的兴旺发展,旅游消费的火爆升级,靠的是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靠的是社会民生的不断改善,这是时代的巨变,也是中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有力见证。
(尹贵龙《70年,中国人拥有更多的“诗意和远方”》)
材料二:
一张小小的旅游年卡,把景区、游客、年卡运营公司及主管部门连接在一起。据介绍,部分旅游卡是福利性质,由政府主导,交给运营公司以PPP的方式操作。“我们认为这种模式能实现多方共赢。”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以武汉旅游年卡为例,花200元就能畅游44家景区,这些景区门票总价超过3100元,包括黄鹤楼等武汉市所有5A景区以及大部分4A景区,颇受旅游爱好者欢迎。自发卡以来,每年以150%的速度增长,去年售卡近40万张。
景区也越来越欢迎这样的模式。旅游年卡为黄鹤楼景区带来了1000万元的门票收入,因旅游卡带来500万元以上门票收入的景区有5家。
而作为惠民工程,部分福利型的旅游年卡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黄陂旅游年卡对所有黄陂人免费发放,去年发行了36.5万张,当地政府对此给予了补贴。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认为,黄陂推出免费旅游在全国具有积极示范作用,是全域旅游积极发展的一个方向。
然而,有的旅游年卡实在是“鸡肋”,包含的景区大多都是些不知名的。“不想去。”有游客这样吐槽。部分旅游卡“含金量”不高,引发游客不满。业内人士称,运营旅游年卡的公司中全国仅有两成盈利,每年都有公司进入和退出。
“这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没有好的景区加入,游客不买账;发卡数量不高,分成不高,又无法吸引好的景区,于是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为继。”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龚箭说,一些有名的旅游景点多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往往认为无需通过旅游卡来增加游客量。
年卡定价和利益分配,是决定一张旅游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定价要经过科学测算,不能太低或太高。“最重要的是,旅游年卡是为景区带来增量,不和旅行社、电商等带来的客源重叠,这样才能吸引高品质景区加入。因此,我们多半都是发售区域内的旅游卡,吸引本地人玩本地景区。”武汉三和融通负责人说,比如黄鹤楼,70元一张的门票,去的武汉人不多,但若是用旅游卡,你可能就会进去看看,这就是增量,虽然通过旅游年卡得到的单张门票收益比旅行社的少,但若量上去了,还是会给景区带来很大收益。
而利益分配更是一场博弈。业内人士称,有些年卡运营公司难以生存下去,是因为利益分配比较简单,吸引客人多的景区就会不太满意。还有些发卡公司,一味希望景区“体现社会责任”,而自家公司则分得更多利益,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陈熹《旅游年卡背后,一个正在急速增长的市场》)
材料三:
黄冈美如画,一票邀天下。“2015年,黄冈旅游一票通景区年卡(简称‘一票通’,下同)售价120元,可全年不限次游遍黄冈40多家景区”的消息,引爆了黄冈旅游圈,在淘宝、途牛、大众点评等各大网络爆红。
门槛降低,市民乐于出行。英山大别山主峰景区负责人方汇文深有感触地说:“旅游年卡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消费模式。一到旅游旺季,景区每天都有人来游玩,持卡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很享受这样一种消费方式。现在购卡也很方便,可以在黄州买,可以在网上买,还可以在景区门口买,即时买,即时激活,即时使用。”
“破除景区门票依赖,本质上要求旅游市场化发展充分,市场规律发挥作用促进利益共享。”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拥华介绍说。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公司按实际收入、单次刷卡收入科学测算,“一票通”收益率为挂牌价的108.5%,大大高于景区预期。
旅游年票倒逼门票经济转型,游客叫好,景区点赞。这是因为,只有摆脱“门票经济”,才能促使旅游业转型,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把观光式旅游逐步升级为体验式、娱乐式、休闲式的复合型旅游,促进黄冈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罗玉蓉?吴娅婷《从“一票通”看旅游年卡倒逼门票经济转型》)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单休制度,成为人们不能外出旅游的最关键制约因素。
B.旅游年卡改变了人们的旅游观念,节假日持卡去旅游,已成为国民消费新风尚。
C.旅游年卡在方便了游客的同时,也在推动旅游业的转型,未来的市场潜力较大。
D.虽然持旅游年卡游览景区是免费的,但景区可以变相地从其他项目中加高收费。
1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旅游年卡市场要做大,只有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各方共赢,才能迎来全局兴
B.旅游年卡运营公司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引入高品质景区,否则可能陷入困境。
C.福利性旅游年卡、区域内旅游年卡都有积极示范作用,能促进全域旅游积极发展。
D.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素质。
13.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振兴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当地旅游资源丰富,请给当地政府提三条合理化建议,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6分)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9分)
霍去病,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卫青。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将军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上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去病将兵往迎之。去病既渡河,与浑邪众相望。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人。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元狩六年薨。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事多此类/
15.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可以指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
B.传,可以指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也可指驿站的车马,文中取第二个意思。
C.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除此之外他们也称部落联盟首领为“可汗”。
D.行在所,简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霍去病战功显著,被封为冠军侯。霍去病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叔父罗姑比,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
B.霍去病机智应变,阵前平定叛乱。浑邪王和休屠王等商量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休屠王反悔,霍去病冲入匈奴军营,杀死要逃走的八千人。
C.霍去病身先士卒,深入敌区作战。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率军到达祁连山,捕杀敌人很多,并且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从没遭遇过很大的危险。
D.霍去病志向远大,誓言消灭敌人。皇帝替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宅第,让他去看看,他誓言不消灭匈奴,就无以为家,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和宠爱他。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
暑
热
思
风
王 令
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
力卷雨来无岁旱,尽吹云去放天高。
岂随虎口令轻啸,愿助鸿毛绝远劳。
江海可怜无际岸,等闲假借作波涛。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标题从暑热入笔,写遭受赤热之苦,希望清风为自己和天下人驱除暑热,寄情深远。
B.“放天高”一语双关,既写出风吹云散后天空的晴朗样,又喻示时运清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C.颈联写风变化多端,既随虎口呼啸而生,也助鸿毛高飞远行,“虎口”与“鸿毛”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写江海的可爱就在无边无际,必须借助风的威力,才能兴起雄波巨澜,给人以深刻启迪。
19.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理解默写(12分)
20.(1)《沁园春·长沙》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3)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像笼中鸟回归田园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6)悲伤至极,无以言表。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站立在柜台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叙议结合。
高一语文试卷第
页(总共10页)福州四校联盟2020/2021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语基语用(23分)
绡
守
天台t
廓B.慰藉
藏
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
新的面貌
符。“推崇”指尊崇,推重崇敬。“崇拜”搭配的对象是
比处不
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
投机取
巧”指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意下苫功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
与“脚踏实地”对应,应选“投机取巧
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
发展,在很大程度
源资源的高扌
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
价
开放式”一般
式相对,“开放”多表示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含义,现
有开放政策、开放发展模式、开放式基金等等
解
线句有两处不当
丢失”指失去;遗
体事物
缺失”缺陷,缺点;缺失,失去。“缺失”一般用于抽象事物,此处“工匠精神
缺失”更合适。②“主要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保留
解析:括号前讲的
精神”,它理应成为主语,因
先排除A、B两项,C
故应选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并未完整地讲
述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
物通讯,不够
(1)解析:“题记”要围绕书名《青春的印迹》来写,即拟写与“青春”有关的语句
参考答案:青春是一场相逢
简短的问候
淡的惦记,在笔头,在
更在
头
(2)解析:本题属于仿写题,仿写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要一致,修辞要相同,仿写内容
要相关。不难发现,所给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内容与学生有关
参考答案:(示例
校园像祖国殷殷的期盼显露萋萋芳草对明天的
(示例二)灿烂阳光像慈母深深的爱意洒满浩浩蓝天对教育的希」
现代文阅读(27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
观点:以“嘱咐”为题好
涵更
嘱咐”既有水生爹的嘱咐
夫妻二人的嘱咐。②突
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
解、互相支持、患难
③体现
要内容,“嘱咐”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小说主要内容。④让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
的嘱咐之中彰显人物形象
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
答以“重逢”为题好,只要理由合理,酌情赋分)
0.参考示例
(1)巧用神态描
见深
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
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
感世界,凸显人物
格形象
女
“呆望着孩子的脸”“呆
冰床
细微之处见真
平淡
波涌,将夫妻二人重逢而又接着分别的内心感受体现得真挚感人,写
生数标当结恰当2
格特点。(6分,观点明确、角度得当2分;事例典型
(2)品其话,见其
分)
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
没爹
这不回来
‘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她
看看,爹这
为了我
你只在家里待
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
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
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
每逢夜里一有风声
家就先
里把我
说,水生家起来
孩子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
背上孩
累得哮喘咳嗽。是这
担惊受怕
家
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你知道,我
到
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
他们打破了我
孽这么
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
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分析(2分),通过
表现了她的深明
对丈夫抗日事业的支持(2分
(6分,观点明确、角度得当
例典型任
取
分;赏析精
论恰当2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C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家实行单休制度,成
不能外出旅游的最关键制约因素”错误,原文说“国家实行单休制度,对大多数
既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可见,既有单休制度导致的时间因
也有经济贫困制约的因素。B项
为国民消费新风尚”错误,根据原文“我国经济持续
快速发展,国民收入更是稳步增
们不仅有‘闲
有‘钱
生活水平和
提升
来
的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且成为国民
经济的战略性支柱
改变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是“旅游年
是经济发展
生活质量的提升。D项
以变相
他项
收费”于文无据,原文没有关
景区从其他项目加高收费
表述
解析】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交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素质”于文无
通运输业的大力发展
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素质
并无联系,原文“中国人的假期不仅有假日经济,还
折射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素质的提升”,只是说假日经济反映出素质的提升,并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