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
内战爆发作业题
选择题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C.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商讨建立联合政府的问题
2.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应该是(
)
A.遵义会议
B.西安事变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3.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B.商讨加入联合国事宜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召开政协会议
4.
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参加中共一大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5.1947年3月毛泽东断然决定撤出延安,他对部队指战员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撤离延安的主要原因是(
)
A.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6.下边知识卡片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整理的笔记内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时间:1945年
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目的:争取和平、民主
结果:“双十协定”
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7.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中原突围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抗美援朝
8.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的《自由画报》。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做好应对准备
B.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C.国共由对抗走向合作
D.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
9.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华东解放区 ④山东解放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人民沉浸在民主和平的期待和喜悦中,哪一历史事件突然打碎了人们的梦想(???
)
A.?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B.?蒋介石攻打陕甘宁解放区
C.?蒋介石攻打山东解放区???????????????????????????????????????D.?蒋介石进攻大别山
11.据统计,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4
300多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
500多处。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南京国民政府破坏“双十协定”
B.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2.下图是1946年6月,上海各界群众举行呼吁和平、反对内战示威游行的照
片。它属于哪一时期的事件(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1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
A.?孟良崮战役?????????????????????????B.?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15、下面漫画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建设民主国家
B.修改宪法草案
C.坚持独裁专制
D.推进国共合作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1945年8月20日)
材料二 若不速剿除,不仅……抗战前功尽弃,自必遗害无穷。
——蒋介石发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1945年10月1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3)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没有矛盾?为什么在同一阶段蒋介石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材料二
现在抗日战争已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今天,两岸同胞往来之频繁、经济联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跃、共同利益之广泛是前所未有的,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贾庆林在海峡论坛大会上的讲话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陶希圣的主张来分析蒋介石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双方最终谈判结果如何?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两岸不统一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4)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的谈判对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8、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个时期哪一事件?
(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该事件的解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中国共产党参加图二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取得怎样的成果?后来落实情况如何?
答案
1-5BDCBC
6-10DBADA
11-15ADDBC
16、(1)共商国家大计。
(2)进行军事进攻,以便迅速消灭中国共产党。
(3)没有矛盾,材料一是表面文章,材料二才是真实意图。蒋介石企图借谈判之名达到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和欺骗人民的目的。
17、(1)历史事件:重庆谈判。
目的:欺骗国内舆论,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战争的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2)目的: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
(3)目的: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结果:签署了“双十协定”。
(4)启示:必须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和平与民主;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坚持和平与发展。
18、(1)图一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安事变;图二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
(2)和平解决。影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3)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签订了“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