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期末专题复习共7页(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期末专题复习共7页(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0 23:4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习题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
A.
袁世凯独裁    
B.
北伐战争爆发
C.
新文化运动
D.
黄埔军校创立
2.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指的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3.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
提倡民主与科学
B.
提倡旧道德
C.
提倡旧文化
D.
提倡男女平等
4.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5.
引发下图北京学生示威游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成功
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
6.
下表为不同的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新闻来源地
报道的主要内容
北京《晨报》
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
天津
《大公报》
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
日本《大阪
朝日新闻》
北京各学堂兴起排日学生的暴动
A.
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的导火线
B.
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
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
D.
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
7.
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
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
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
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8.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
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义矛盾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
从前人们说中国民众是“一盘散沙”,没有组织,没有活力。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
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C.
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
D.
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10.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又复杂,迫切需要坚强的领导力量。可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主要是由于(  )
A.
革命形势发展需求
B.
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C.
共产国际的强力推动
D.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结果
11.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毛泽东),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时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
组织武昌起义
B.
发动五四运动
C.
参加中共一大
D.
领导工人罢工
12.
“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评价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鲁迅这样说道。由此可知,他强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3.
下列图片反映的史料说明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线索是(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B.
近代化由器物阶段向政治和思想阶段发展
C.
中国人民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日益深入
D.
文化教育与新闻媒体逐步与世界潮流接轨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 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现就五四运动前后(1919年)重要事件列表如下:
时间
重要事件
4月29日~
4月30日
巴黎和会召开英美法三国会议(日本代表应邀出席),议定《巴黎和约》关于中国山东问题之条款
4月30日
山东各界推派代表前往欧洲,直接向中国专使及巴黎和会请愿
5月1日
陆征祥密电北京政府,报告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失败之消息
5月3日
林长民在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证实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消息
5月4日
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先至东交民巷,后去赵家楼胡同,举行示威游行
5月5日~
5月6日
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实行总罢课,并成立学生联合会;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运动迅速向各地扩展。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各地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此外,东京留日中国学生也在日本集队向英、美、法、俄、意各国公使馆呈书,要求将胶州湾直接交还中国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三人的职务。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28日
在全国群众和旅欧学生、工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2分)
(2)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方式有哪些?(4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体现了哪一民族精神?(3分)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按照当年参会代表乘坐的游船样式仿制的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
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摘编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成立南湖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哪一事件?(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决定走一条怎样的“相反的道路”?(3分)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论断的合理性。(4分)
16.
下面所示的进步书刊宣传了(  )
A.
实业救国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科学思想
D.
毛泽东思想
17.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五四运动时期的这一传单(  )
A.
说明工商各界爱国救亡意识高涨
B.
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
C.
标志着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
D.
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彻底性
18.
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 关于新文化运动,历来的论述总是将其附于五四运动之下,称作“五四新文化运动”,把它看作是五四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况,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此时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当时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1)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1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
 【解析】根据材料“中西文化……撞击和交汇……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
为主要阵地,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C项符合题意。
2.
D 3.
D 4.
B 5.
C
6.
B 【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青岛问题”“罢课”“同学应宜营救”“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等可判断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项错误;C项中“波及全国”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项中“盲目”说法是日方观点。
7.
D 【解析】根据材料“……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年轻的工人阶级为……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可知,该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因无民众的参加而失败,五四运动则因有青年学生、工人阶级等普通民众的参加而取得初步胜利,显示出民众参与对于政治革命的重要性,D项符合题意。
8.
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对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宣传,促进了青年的思想进步,D项正确。
9.
D 【解析】材料“五四运动的勃兴,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査,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等”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D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国共开始进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项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反抗,进入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10.
A 【解析】根据题干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A项符合题意。
11.
C 【解析】根据题干中“1921年”“上海”“共产主义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秘密召开,C项正确。
12.
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的是戊戌变法的意义;B项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D项表述的是遵义会议的意义。只有C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符合题意。
13.
A
14.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2)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学校罢课,成立学生联合会;总商会赞助学生;留日中国学生向各国公使馆呈书;工人罢工。(4分)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3分)
15.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分)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4分)
16.
C 【解析】分析图片所示刊物“《青年杂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C项符合题意。
17.
B 【解析】依据题干“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可知,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全国人民的救亡斗争,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18.
(1)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分)
(2)中国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思。(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