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期末专题复习共5页(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期末专题复习共5页(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0 23:5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习题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
“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该日记内容反映出蒋介石(  )
A.
赞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主张用暴力手段“清党”
C.
同意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已转变成社会主义者
2.
(2020原创)曹雪芹曾经说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下面漫画中能体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是(  )
3.
(2019安徽)“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4.
(2019石家庄模拟)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B.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C.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D.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5.
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农村掀起了异常凶猛的革命大风暴,攻击矛头直指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及各种宗法思想和制度,许多地区的地主政权、地主武装被打得落花流水。可见,北伐战争(  )
A.
巩固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成果
B.
打垮了北洋军阀,推动了革命发展
C.
推动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
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了国家独立
6.
(2020原创)下图是某次战斗前发布的作战命令,这次战斗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北伐战争
7.
1933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这一暴动”(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8.
(2019唐山丰南区模拟)《秋收起义暴动歌》歌词:“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
A.
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B.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
朱德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9.
(2020原创)某著作指出:“一方面,我们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可以从根基上铲除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另一方面,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示范作用,必将对敌占区产生深刻影响。”可见,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作用是(  )
A.
创建人民军队
B.
壮大红军力量
C.
笼络封建地主阶级
D.
动摇反动统治基础
10.
1928年4月,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它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里描述的事件应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会宁会师
11.
(2019泰州)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挺进大别山
12.
(2019河北黑白卷)1933年10月,枪炮声再次隆隆作响,五十万国民党军队被调往江西前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住在瑞金那座“独立房子”里的军事决策者……仍然命令红军对敌人的坚固堡垒实行攻坚战。这使红军的反击从一开始就连续受挫……。可见,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
B.
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
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
红军丧失正面对抗的信心
13.
(2019邢台模拟)在长征中,毛泽东根据红军自身兵力和敌人力量的实际情况,建议红军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改为西进黔北,为避免红军的全军覆没提供了重要思路;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又从敌军重兵阻拦红军主力北上这一情况出发,力主放弃原定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从而实现了战略转移。上述史实主要反映了毛泽东(  )
A.
处事果断
B.
实事求是
C.
独立自主
D.
博学多才
14.
(2020原创)“□□□□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不只是军事路线和领导的改变,而且改变了政治路线,展开了新局面……是它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基础”。“□□□□”应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三军会师
15.
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这表明长征(  )
A.
使中国共产党面临双重压力
B.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抗日行动
D.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6.
(2019盘锦)下列图片是红一方面军长征走过的地点,按走过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17.
探究问题。
(12分)
材料一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编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材料二 各路红军长征时间、出发及到达人数累计表
部队名称
长征起止时间
出发人数
到达人数
红一方面军
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86
000人
8
000人
红二方面军
1935年11月~1936年10月
21
000人
11
000人
红四方面军
1935年3月~1936年10月
80
000人
33
000人
红二十五军
1934年11月~1935年9月
8
000人
1
000人
材料三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材料一中所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其依据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分析红军长征的特点。(2分)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A 2.
B
3.
C
 【解析】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国民政府”“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伐”即北伐战争,“革命”是国民革命。1926年,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最终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因此革命的重任是打倒列强除军阀,C项符合题意。
4.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表明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D项符合题意。
5.
C 【解析】题干主要描述了北伐战争对湖南广大农村生产产生的重大影响,其推动了农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6.
B
7.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27年8月1日”“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该暴动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B项正确。
8.
A 9.
D
10.
C 【解析】根据材料中“1928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C项符合题意。
11.
C 【解析】根据材料“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并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中央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即红军长征,C项正确。
12.
C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红军的反击……连续受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的最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项正确。
13.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毛泽东根据红军……实际情况”“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又从敌军重兵阻拦红军主力北上这一情况出发”即可得出题干反映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B项正确。
14.
B 【解析】根据题干中“民主革命时期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军事路线和领导的改变”“改变了政治路线”“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定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B项符合题意。
15.
D 16.
C
17.
(1)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分)
(2)特点:历时长;伤亡大。(2分)成因:长征初期领导人的指挥失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行军过程中环境险恶、物资匮乏;武器装备落后。(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