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习题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1.
对于□□□□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指的是( )
A.
中共七大
B.
重庆谈判
C.
西安事变
D.
中共八大
2.
下图所示情景发生在( )
1946年7月5日,一个女学生在火车上贴了
一条标语:美炸弹现在正在杀害中国人。
A.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美援朝时期
3.
(2019唐山滦南模拟)它“实行无后方作战,以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
A.
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B.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
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
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
4.
(2019石家庄40中模拟)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由此可见,辽沈战役( )
A.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
使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C.
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D.
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灭亡
5.
“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四日,陈毅匪军于临沂附近已向南发动攻势,我临时决定将兵力向徐州集中,准备于此与匪军决一死战,并当即下达作战命令。”材料反映了( )
A.
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
B.
国民政府阻击新四军
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
淮海战役已拉开帷幕
6.
(2018河北定心卷)与图示战役相符合的信息是( )
A.
三大战役中此战役歼敌数量最多
B.
此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开始取得优势
C.
此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D.
此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7.
下图为“1946年7月~1949年1月解放军、国民党军队人数变化统计”,示意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根本性变化的事件,都正确的是( )
A.
甲线是解放军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三大战役的进行
B.
乙线是国民党军队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全面进攻
C.
甲线是国民党军队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三大战役的进行
D.
乙线是解放军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全面进攻
8.
(2019保定模拟)仅1946年的8月、9月、10月三个月,全解放区就有30万名翻身农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为了支援前线,
翻身农民踊跃交纳公粮,参加战勤,以各种方式投身于人民解放战争。这说明( )
A.
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的作战方针
B.
经济崩溃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
C.
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
D.
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政权
9.
(2019德州)电影海报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种招贴形式,用于介绍推广电影。以下反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影片是( )
10.
(2019廊坊模拟)“杜鲁门总统和国务卿马歇尔都反对援助蒋介石,认为这纯粹是在浪费钱……。杜鲁门暗地里派人调查援助蒋介石的资金的去向,发现很大部分被蒋介石家族贪污了。”可见,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
美国放弃反共政策
B.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C.
蒋家王朝政治腐败
D.
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947年3月,政治评论刊物《观察》的创始人和主编储安平教授总结了一种广泛持有的观点:“现政权的支持层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现在这一批人,没有对南京政权有好感。国民党的霸道行为作风使自由思想分子深恶痛绝……政府官员沉溺于贪污作弊,他们进行种种刁难,使工商界人士怨气冲天;因财政金融失策以及内战不停而造成的物价暴涨,使城市市民怨声载道。”
材料二 1947年,储安平教授在评论美国前外交官威廉·蒲立特要求美国增加对中国国民党政府援助的报告时说:“……蒲立特先生可没有想到:共产党究竟是在怎样一个情形之下才提高到了今天所占有的地位的?本文作者个人的看法,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是造成共产党发展到今天这样庞大势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假如20年来的统治,不是如此腐败无能,何致使许多人觉得前途茫茫……转而寄托其希望于共产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材料一中的“现政权”是由哪一政党执政的?(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提高到“今天所占有的地位”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影响政党地位的关键因素。(3分)
12.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材料反映的史实(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B.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
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
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13.
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 1945年,赫尔利公开宣布: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不与共产党合作”,要帮助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魏德迈也“训令”一切美国在华军官“不要帮助那些不属重庆政府的个人或团体”。美国又继续以大量物资援助蒋介石,并装备了20个师的国民党军队,作为抢夺人民胜利果实的准备。
材料二 有人认为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抗战之中的表现,可说是大发国难财,这让全国民众所不齿。而且为了攫取民间财富,蒋介石随意更改经济政策,让法币疯狂贬值,由此令全国民众怨声载道。抗战胜利后的接收,是导致国民党政府腐败的主要原因。在日伪战区,只要有点钱的人,都或多或少与日本人及伪政府有生意上来往。国民党大小官员,以接收为借口,大肆抢占各种财产,稍有不从,就立即冠以汉奸的罪名,贪污腐败之风开始盛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扶植蒋介石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谈判的结果……国民党再发动内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B项正确。
2.
C 【解析】根据图中的时间信息“1946年7月”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美国帮助其运输军队、提供物资等,破坏国内和平,因此发生了图片反映的情景,C项正确。
3.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是指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成为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改变了国共内战的形势,D项正确。
4.
D 【解析】根据题干中“原来预计”“大为缩短”“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可知,题干材料中主要论述了共产党通过辽沈战役后将国民党反动派打倒的时间缩短,可知辽沈战役的意义在于加速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D项符合题意。
5.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民国三十七年”进行时间换算可知,1912+37-1=1948年,再根据题干中“徐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最终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D项正确。
6.
D 【解析】依据图中关键信息“张家口”“北平”“天津”等可以判断该战役为平津战役。结合所学可知,淮海战役在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并且此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开始取得优势;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D项符合题意。
7.
A 【解析】从材料中“解放军、国民党军队人数”“1946年7月~1949年1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在1948年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人数开始被解放军赶超,折线出现了拐点,之后随着淮海、平津战役进行,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数量发生巨大改变,因此甲线是解放军人数的统计,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的事件是三大战役的进行,A项正确。
8.
C 【解析】根据题干中“三个月”“30万名翻身农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可知,经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后,农民踊跃参军,投身于人民解放战争,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C项符合题意。
9.
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项正确。
10.
C 【解析】依据题干“援助蒋介石的资金的去向,发现很大部分被蒋介石家族贪污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家王朝政治腐败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项符合题意。
11.
(1)国民党。(2分)
(2)国民党的腐败统治;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实现和平民主,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国民党蓄意发动内战,不得民心。(4分)
(3)政党的自身建设。(3分)
12.
D
13.
(1)加速了内战的爆发。(2分)
(2)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缺乏民主;政治腐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垄断国家财富;百姓生活困难;战略错误,军队战斗力差;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失去人民支持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