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四课:主体与背景
课时 共计1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知 识 与
技 能 1、欣赏人或物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3、通过欣赏、观察、尝试,使学生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3、体会绘画中的乐趣。
探究问题 如何在画面中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准 备 多媒体
板 书 设 计
4、主体与背景 表现方法:
主体相同----背景不同----效果不同
课 程 设 计
活 动 单 导 学 案
一、复习旧知 新课准备 一、新课铺垫 问题矫正
学生课前三分钟展示:
1、按要求展示相关知识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二、情境体验 明确问题 二、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欣赏,说说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 欣赏导入:
游戏:考眼力
师言: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的眼力,说说自己考到了什么?
多媒体快速出示几幅画。
学生观看,回答,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
说说你为什么能迅速记住这些形象?
教师总结:它们是画面的主体物,是画面最突出的,让人第一眼即能记住的形象。
板书课题:4、主体与背景
三、探究思考 解决问题 三、点拨评价 指导方法
活动一:探究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1、你能找出这两幅作品中的主次关系吗?
2、观察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说说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3、观察三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思考:这三幅图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欣赏图片,哪一幅不合理,为什么?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5、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6、做好交流准备。
活动二: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1、欣赏同龄作品。
2、请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一副主体与背景的作品 一、组织学生第一次进行活动:
1、课件出示活动单,由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单规定的任务;
2、组织学生汇报:
师言:一幅作品的画面中,总会有主次之分,如果一个形象作为主体,其他形象就成为陪衬。
多媒体出示2幅作品:学生欣赏,并尝试找出这两幅作品中的主次关系。
学生自由回答
师言: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关键看我们想表现什么。
多媒体再次出示2幅作品,说明一幅以人物为主体,另一幅为植物为主体。
思考:主体与背景是什么样的关系?
1):相同背景,不同主体的效果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相同的背景,添加不同的主体,表现出的内容就不一样了。
2):相同的主体,不同的背景会怎样?
多媒体出示图片:
图上是谁?
他在做什么?
你猜猜为什么会奔跑?(从他的动作、表情猜测)
学生自由发言,猜想。
教师出示添加不同的背景的图片:
学生观看,分别说说他在干什么?(1、他在参加跨栏的比赛。刘翔跨过最后一个栏,正在奋力冲刺。2、他在努力练习跑步,快跑啊!3、老虎要吃人了!快逃命吧!)
想想看: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画面给你的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师言:没有背景的衬托,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来猜想他们所处的环境。没有背景的画面看起来不完整、单调、没有生机
教师范画展示
思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出示图片,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结: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主体与背景搭配要合理。?
主体要突出,背景主要起一个陪衬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感受:不同主体表情、动作、服饰都可以不同。
教师强调:
先画主体:同一主体除了可用绘画方式表现外,还可以用重叠剪的方法,一次得到两个相同的主体。主体要突出。
再画背景:背景主要起陪衬作用,组合完成:注意主体与背景搭配要合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老师提醒学生:绘画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注意构图、色彩的搭配
4、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与激励。
四、归纳总结 深化认识 四、引导概括 促进内化
活动三:提炼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说说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1、组织交流:
背景主要起陪衬作用,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 实践应用 五、巩固成果 强化反馈
活动四:练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画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 1、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进行问题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