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3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0 20: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授课班级:四年三班。
教材分析: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加法的基础上,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法,拓展了加法运算定律的使用范围,使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奠定基础。教材通过两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算式的关系,得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为了充分发挥运算定律对于运算的依据作用,在“做一做”中安排了4个数相加的练习,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并不限制加数的个数,合理、灵活地运用它,会使计算简便。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形成了初步的分析、概括、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对于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理解应用并不困难,关键是能结合具体的习题中数据的特点正确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尤其是4个数相加的练习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架设桥梁,实现正迁移,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之中。
教学设想: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对于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加法的理解并不难,绝大多数同学完全可以在自学中掌握新知,关键是如何结合具体的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尤其是4个数或更多的数相加的练习题,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故本课能紧扣这一中心开展有效地教学和练习,从而,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2)会应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对一些计算实例的观察和比较,经历探索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新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探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数据的特点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激趣导入。
1. 我是口算小能手。
0.76+0.24= 1.82+3.18= 1.02+0.8= 1-0.09=
7.5-5= 5-0.7= 1.25+0.05= 0.38+0.62=
7.7+2.3= 5.91+0.09=
2. 请将相加的和是整数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1.8 0.75 0.55 8.888
1.112 1.2 0.45 0.25
3.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72+42+28+158
思考:在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4.改题导入新课。
如果将刚才的题改成7.2+0.42+2.8+1.58又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必要且有效的复习,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改题引出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指导自学,引导发现。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1)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2+0.5○0.5+3.2
2.6+3.5○2.6+3.5
(4.7+2.6)+7.4○4.7+(2.6+7.4 )
(2.8+1.5)+3.5○2.8+(1.5+3.5 )
(2)小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呈现几组有特点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进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并探索蕴含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铺垫。通过对实际例子的探索,发现式子的特点,并在体验中发现结论,使学生直观感知了加法运算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小数加法,发展了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这种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东西,学生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
2.自学数学书第79页的例4,自学提纲:
(1)小丽和小伟分别是怎样计算的?谁的方法简便?
(2)你喜欢谁的算法?为什么?
(3)进一步反思并理解掌握例4的简便算法。
3.课堂练习。
回归导入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再次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和应用规律。
7.2+0.42+2.8+1.58
4.小结(知识巧记):
小数简算很简单,看清数字找朋友。
数据凑整是关键,运用定律能简算。
(设计意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得出最终的结论,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自学简算方法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而且更符合人人参与数学活动的数学理念。在学习了例题以后回归导入题,一方面回归并解决导入新课环节中的问题,使本节课教学善始善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第一时间及时巩固了简算方法,练习的内容和时机均恰到好处。小结时能借助于歌诀,引导学生巧记知识,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变式训练,反馈调节。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思考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7+4.95+3.3=6.7+ □ +4.95
(1.38+1.75)+0.25= □ + ( □ + □ )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88+2.3+3.7
13.7+0.98+0.02+4.3
5.17-1.8-3.2
4.02-3.5+0.98
3.解决问题我能行。
(1)开心超市。
蛋糕:27.60元 火腿肠:6.55元 口香糖:13.40元
饼干:5.80元 牛奶:2.20元 酸奶:22.25元
火腿肠、饼干和牛奶一共多少元?
(2)我的储蓄罐里原来有11.42元,昨天我用7.5元买了一支钢笔,今天妈妈又给我2.35元。现在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得新知之后,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既有巩固,又有变式,在精练精思中及时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全课小结:学习本课后,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五、达标测试,适当拓展。
1.判断题。
(1) 0.8+0.4-0.8+0.4的计算结果是0。 ( )
(2)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 ( )
(3)3.34+2.5+5.68=2.5+(3.34+5.68)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 )
2.动脑筋:请根据前三题的得数,直接写出后面两题的答案。
0.8+0.88=1.68
0.8+0.88+0.888=2.568
0.8+0.88+0.888+0.8888=3.4568
0.8+0.88+0.888+…+0.88888=(      )
0.8+0.88+0.888+…+0.888888=(      )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和达标测试习题的设计层层递进,既有基本练习,又有变式练习和发展性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练习的挑战性,这样既重视了习题的思维含量,又重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第80页练习十九第1题右边的5道小题。
作业题如下:
9.14-1.43-4.57 0.38+0.36+2.64
5.26+3.43+0.74 1.29+3.7+0.71+6.3
3.9+4.08+3.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