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路程时间与速度 谁跑的快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路程时间与速度 谁跑的快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0 20: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谁跑得快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62页。
【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意义,进而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四年级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利用各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知道其表示的含义。
学生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培养。向学生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速度的概念其意义;认识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
2、理解速度和时间、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速度概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怎么看出谁跑得快?
1、路程一定。
(1)出示希腊奥运会110米栏前三名的成绩:
姓名
希拉梅尔
刘翔
加西亚
路程
110米 110米 110米
时间
13.18秒 12.91秒
13.20秒
(2)提问:谁是第一名,你们怎么判断出来的?
(3)播放刘翔跨栏比赛的视频,验证学生的判断。
(4)小结导课:路程相同,时间少则快,时间多则慢。看来物体的快慢与路程、时间有关系。
2、时间一定。
师:有一个人能跑得和刘翔一样快,你们信不信?
(1)出示小亮与刘翔的成绩对比:
王华亮 PK 刘 翔
姓名 小亮
刘翔
路程
65米
110米
时间 12.91秒
12.91秒
(2)问:谁跑得快?你是怎么判断的?
(3)小结:时间相同,跑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重温刘翔夺冠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引导探究,感悟新知:
1、路程和时间都不同,又怎么比呢?
吉普车 PK 大巴车
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行解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说方法,再计算,给同学交流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2、介绍画线段图分析。
师:怎么在线段图上表示1小时的路程?
(介绍画图的方法。)学生题单操作。
3、速度概念的教学
(1)感受生活中的不同速度,生活中升华速度的认识。
①蜗牛的速度大约为8米/时。
②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 千米/时。
③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 12 千米/分。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 米/秒。
⑤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 30 万千米/秒。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速度的快慢,并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电闪雷鸣”这个生活自然现象。】
(2)你是怎样理解速度的呢?
小结:速度是指物体每时、每分、每秒所走的路程,体现了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归纳“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关系式。
梳理3种比较策略,其共同处都在与比较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也就是速度。
4.速度单位名称的教学
(1)出示例题:
一个人2小时走8千米,一辆汽车2分行了8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明复合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为学生发现速度单位和以前学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单位的不同埋下伏笔】
(2)说一说:口答下列各题中物体的速度。
①、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
②、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
③、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
三、尝试应用,深化学习。
1、他会超速吗?
带有这个标志的路共长28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你想对张叔叔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很乐于解决身边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并进一步巩固对速度的认识,加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我会总结。
(1)甲地到乙地有140千米,汽车梅小时行驶7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需多少时?
学生计算后总结:时间=路程÷速度
(2)丁丁从学校到少年宫每分走60米,用了10分钟 ,从学校到少年宫的 路程是多少米?
学生计算后总结:路程=速度×时间
小结:通过速度=路程÷时间这一个关系式,能推出一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深化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也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四、拓展提高。
出示路标:
距离上海360Km
距离南京574Km
一辆客车的平均速度是80千米/小时,它行7小时能否到上海?(你会用几种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数学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能用“比路程”的方法来解决,数学能力好的学生能用“比路程”“比时间”“比速度”等多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也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梳理和小结。
六、布置课外作业。
了解在我们身边的物体运动时的速度,记录下来,并比一比谁快。
【设计意图:让我们的数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不断去学习、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