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登泰山记》导学案
【文本解读】
本文是姚鼐在 1774 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 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 记述登山的过程, 山顶看日出, 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 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本文属于新课标规定选择性必修篇目。学习要求:
1.掌握“阴” “始”“望”“坐”“视”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掌握通假及词类活用。
3.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4.反复朗读,整体理解,了解全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本知识点勾览】
一、重点实词
(一)通假字: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2.其级七千有余(???????)
3.少圜(??????? )
(二)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古义(语境义)。
1.至于泰安??至于
古义:??????????????????????????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 是月丁未????是?古义:?????????????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 复循西谷??复?古义:?????????????
今义:往复,重复
4. 戊申晦??????晦? 古义:?????????????????
今义:昏暗,夜晚
5. 多平方??????平方??古义:?????????????????
今义:数学名词
(三)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
1.汶水西流(????????????????????? )
2.济水东流(????????????????????? )
3.崖限当道者(??????????????????? )
4.道少半(?????????????????????? )
(四)一词多义
1.当
(1)当其南北分者(????)
(2)崖限当道者(????)
(3) 僻不当道者(???? )
2、余
(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2) 余始循以入(????)
(3)余所不至也(????)
(4)其级七千有余(????)
3、阴
(1)其阴,济水东流(???? )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3)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
4、及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2)及既上(????)
(3)皆不及往(????)
5、道
(1)道皆砌石为磴(????? )
(2)道少半(????)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6)万户侯岂足道哉(???? )
6、漫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2)其远古刻尽漫灭(???? )
7、居
(1)半山居雾若带然(???? )
(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3)居十日(????)
(4)居庙堂之高(????)
8、乘
(1)自京师乘风雪(????)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9、或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4)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 )
10、极
(1)极天云一线异色(???? )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
(3)初极狭,裁通人(???? )
(4)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
11、坐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
(2)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 )
(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4)停车坐爱枫林晚(???? )
12、始
(1)余始循以入(????)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
二、重点虚词
说明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
(2)余始循以入(????? )
(3)回视日观以西峰(???? )
2、于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2)于是余有叹焉(???? )
(3)古人之观于天地(???? )
(4)其势弱于秦 (???? )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
3、之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
(2)褒之庐冢也 (???? )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 )
(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
(5)石之铿然有声者(?? ???)
?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判断句式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
译文: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
译文:
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
译文:
4.??????至于泰安(?????????? )
译文: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译文:
6.??????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 )
译文:
7.??????生石罅(????????????? )
译文:
8.??????余始循以入(????????????? )
译文:
9.??????中谷绕泰安城下(???????????? )
译文:
四、文学文化常识
1、泰山是我国的“ 五岳”之首, 有“中华国山”、“ 天下第一 山”之美誉,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列 中华十大名山 之首,位于 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 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 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 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于 198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第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
2、桐城派和姚鼐:中国清代散文流派。创始人方苞。继承发展者虽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刘大櫆和姚鼐。因方、刘、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称桐城派,时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论,以义法为中心,逐步丰富发展, 成为一个体系。方苞谓 “义”,即言有物, 指文章的内容;“法 ”,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义经法纬之说,是要求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古文当以“雅洁”为尚,反对俚俗和繁芜。
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 1731-1815 )字姬传,一字梦谷。他有室名惜抱轩,学者称他为惜抱先生。他少时家贫而体弱多病,学习刻苦。乾隆二十八年( 1765 )中进士,历任山东、湖南副考官。《四库全书》馆开,任纂修员。他发展了方苞、刘大櫆的理论,提出文章要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多读多做,要从摹仿到自我脱化。姚鼐完成了桐城派完整的理论体系,使这个派别真正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古文流派,他是散文史上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作家。由于生活经验所限,他的散文内容较贫乏,偏重形式,写景文章成就高。公元 1774 年冬,姚鼐游泰山后写了《登泰山记》 ,这是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
3、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4、“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本课“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其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
?
【文本赏鉴】
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______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长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
3.山多石,__________。石苍黑色,_________,__________。少杂树,___________,生石罅,______________。冰雪,无瀑水,_______________。
?
[课堂演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划横线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汶(wèn)水???济(jǐ)水???徂(cú)徕
???B.绛(jiàng)皓??石罅(xià)??膝(qī)齐
???C.若偻(lǚ)?????少圜(yuán)摴蒱(chūpú)
???D.须臾(yú)??山巅(diān)??姚鼐(nài)
2.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3.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4.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
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一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8.对泰山日出这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在寒山之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视,“絳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日出美景。
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本段是泰山日出图,前者着力指“静”状,后者有意给“动”态,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9.情景式句式默写
(1)作者开章写道“? ??,????? ???; ?????,??? ?。”这一笔把山和水联系起来了。
(2)“?? ????,?? ?????。”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3)?“??? ???, ?????”,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隆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间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以长:长方形。
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教授:当时官名。
C.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遗风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
D.晋王右军墨池????王右军:文中的王君盛。
2.下列句中“岂”的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B.岂其学不如彼邪?C.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D.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3..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羲之之书,晚乃善。????????????????????译: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达到精妙的地步。
B.教授王君恐其不章也。?????????????????译:教授王先生担心它没有章法。
C.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盈间以揭之。译:写“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楹柱上。
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译:被后世人继承又该怎么样呢?(意即一定会发扬光大。)
4.对本文文意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记叙为主,围绕“墨池”写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经历和成就。
B.本文以议论为主,虽承认王羲之的先天因素,但更强调其后天的努力,因而鼓励人们成就事业要勤学苦练。
C.本文以记叙为主,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来,同时也写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D.本文以议论为主,由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联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特别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废学。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5-8?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一)通假字: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 ,在,在……的时候)
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少圜(“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
(二)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三)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
(四)一词多义
1.当(1)在,在……的地方,介词(2)挡住,动词(3)挡住,动词
2、余(1)我,代词(2)我,代词 (3)我,代词(4)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3、阴(1)山的北面(2)阴暗(3)暗中
4、及(1)和,连词(2)等到,介词(3)赶得上,动词
5、道(1)路,名词)(2)走,走路,动词(3)道义(4)政策,方法(5)取道(6)(说)
6、漫(1)弥漫,布满,动词(2)磨灭,动词
7、居 (1)停留(2)居住(3)过(4)处在
8、乘 (1)冒着(2)乘坐(3)趁(4)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
9、或 (1)有的(2)或许(3)有时(4)有人
10、极 (1)尽头(2)尽情享受(3)非常(4)最困苦的地步
11、坐 (1)与“站”相对(2)判罪(3)座位(4)因为
12、始 (1)开始 (2)最初(3)才 (4)开头、开端
二、重点虚词
说明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1)同“于”,在,在……的时候(2)同“而”,表顺承,连词(3)连接方位名词等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2、于(1)在,介词,表处所。(2)于与是连用, “于是”意为 “对此”这里作连词用。(3)于,对于,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4)比,介词,表示比较对象。(5)被,介词,表示被动对象
3、之(1)代词,它(2)助词,的。(3)助词,这里起连接主谓语之间,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成为一个短语。(4)代词,代同游者。(5)代词,代同游者。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译文略)
1.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
2.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
3.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
4.介词结构后置
5.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
6.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
7.“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8.“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
9.“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文本赏鉴】形成能力
1.《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刘大櫆
2.乘 历 穿 越 至于
3.少土 多平方 少圜 多松 皆平顶 无鸟兽音迹
【课堂演练】参考答案
1.B(膝xī) 2.C(漫:磨灭) 3.A(B项“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C项“下”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并且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4.A(名词作动词) 5.D 6.D 7.D(“桐城”指籍贯) 8.C
9.情境式默写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2.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3.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二、阅读理解(一)
1.D 2.柳庆、北魏、侍中、济阴中公柳奭(音sh ì)、唐、宰相、柳镇、太常博士、县令江南、侍御史号为刚直
3.A、D
4.D
二、阅读理解(二)
5.C(文言断句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疏通文意,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D两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偕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答案是C项。)
6. A(“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
7. D(“最终全军覆没”错,原文为“良玉、令两军皆覆”。)
8..(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 关键词:“朔”“檄”“节度”各1分,句意2分。)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关键词:“士民哭送者”“载”“为疏救”各1分,句意2分。“为疏”译为“写奏疏”亦可)
【参考译文】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中尉奉鐕勾结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捉拿了奉鐕,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成都。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廷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佥都御史接替他。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方国安连续打败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檄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的节制调度。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贼兵将返回荼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弱无力不足以支撑。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现在要把四川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邵仲光驻防。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十月,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奏疏弹劾邵捷春作战失败。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四川实施惠民政策。(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处死刑。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福王在位时,朝廷给邵捷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