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XS)
第2课时 进位加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借助学具的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满十进一”的规则,并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4.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大屏幕,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
9+5= 20+30= 60+14= 56+30= 36+7= 46+47=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知识回答: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出其中的36+7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
教材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师: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出示例3图:看图,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图,收集数学信息:一班有36人参加春游,二班有37人参加春游。
提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春游?怎样列式?
生列式:36+37。
2.探究算法。
引导:36+37=?谁会算?可以借助小棒计算。(教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交流算法)
口算:先算30+30=60,再算6+7=13,最后算60+13=73。
教师引导看小棒图,质疑:结果是73,3个十加3个十等于6个十,还有1个十在哪?
(学生思考,解释“满10进1”的算理。)
教师演示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6根加7根是13根,满10根捆成1捆(把10根小棒框起来表示捆成1捆),捆成的1捆和原来的6捆合起来是7捆,零散的还有3根,一共是73根。
笔算: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
(1)写竖式时应注意些什么?(用相同数位对齐)
(2)先算什么?(个位。)个位相加满10怎么办?(向十位进1。)
(3)十位应怎样加?
(4)追问:竖式中的小1是怎样来的,表示什么?(结合小棒图理解进位1的由来。)
教师总结计算结果:先算个位6+7=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3+3+1=7,十位写7,计算结果73。
(组织学生在作业本上学习写竖式计算,边写边说。)
3.比较36+37和36+7计算方法有何异同点?
生思考比较发现,两道题个位的计算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十位的计算。
4.小结算法,揭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样: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5.即时练习。
教材第69页“试一试”。
(1)说口算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计算,交流竖式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0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图:是多少加多少?
理解小棒图中实线框的意思: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满10进1。
(学生完成横式竖式计算。)
2.完成教材第70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结合第1题图理解题目圈十根的意图。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圈图并计算,再集体订正交流。)
3.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计算十位时仍然要记得加上进位1。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a\vs4\al(口算:6+7=13,30+30=60,60+13=73) 笔算:36+37=73,,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