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作业课件(共10份打包)新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作业课件(共10份打包)新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1 12:01:29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
1 三角形的内角和
①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_____.
③三角形按内角分类,可分为_____三角形、_____三角形和_____三角形.
首尾顺次相接
180°
互余
锐角
直角
钝角
三角形
1.(4分)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
(1)以AC为边的三角形共有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E是△_____和△_____的内角.
(3)在△ACE中,∠CAE的对边是____.
3
△ACE,△ACD,△ACB
BCE
DCE
CE
2.(4分)如图所示,∠A=40°,则∠1+∠2+∠B+∠C的度数为(
)
A.100°
B.200°
C.280°
D.300°
3.(4分)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关系式∠B+∠C=3∠A,则这个三角形(
)
A.一定有一个内角是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是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C
A
C
解:由∠A=36°,∠C=72°,可知∠ABC=72°,∵BD平分∠ABC,∴∠DBC=
∠ABC=
×72°=36°
4.(4分)(2015·滨州)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
)
A.45°
B.60°
C.75°
D.90°
5.(6分)如图,在△ABC中,∠A=36°,∠C=
72°,BD平分∠ABC,求∠DBC的度数.
6.(6分)若△ABC的一个内角是另一个内角的
,也是第三个内角的
,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依题意得:∠A=
∠B,∠A=
∠C,∴∠B=
∠A,∠C=
∠A,∵∠A+
∠B+
∠C=180°.∴∠A+∠A+∠A=180°,解得∠A=48°.∴∠A=48°,∠B=72°,∠C=6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4分)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CD于点C,若∠BOD=38°,则∠A等于_____.
8.(4分)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9.(4分)如图,AC⊥OB,BD⊥AO,若∠B=50°,则∠A=_____.
52°
C
50°
第9题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0.如图,AB∥CD,AD和BC相交于点O,∠A=20°,∠COD=100°,则∠C的度数是(
 
)
A.80°
   
B.70°  
 C.60°
  
D.50°
11.(2015·绵阳)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
 
)
A.118°
   B.119°  
C.120°
  D.121°
C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个内角是钝角,最多可有__个角是锐角.
13.如图,在△ABC中,∠B=66°,
∠C=54°,AD是∠BAC的平分线,
DE平分∠ADC交AC于E,则
∠BDE=_____.
14.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
1
3
132°
30°
三、解答题(共40分)
15.(8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60°,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H是BD,CE的交点,求∠BHC的度数.
解:∵BD,CE分别是AC,AB上的高,∴∠ADB=∠BEH=90°,∴∠ABD=90°-∠A=90°-60°=30°,∠BHE=90°-∠ABD=60°,∴∠BHC=180°-∠BHE=120°
16.(10分)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应该等于90°,∠B,∠D应分别为20°和30°,李叔叔量得∠BCD=143°,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理由吗?
解:不合格.理由:延长BC交AD于点E,∠DEC=∠A+∠B=110°,∠DCB=∠D+∠DEC=140°

143°,∴这个零件不合格
17.(10分)如图,△ABC中,∠ACB=∠ABC,∠A=40°,P是△ABC内一点,且∠1=∠2,求∠BPC的度数.
解:∵∠A=40°,∠ACB=∠ABC,∴∠ACB=∠ABC=70°
又∵∠1=∠2,
∴∠BCP=∠ABP∴∠2+∠BCP=70°
∴∠BPC=180°-(∠2+∠BCP)=110°
【综合应用】
18.(12分)如图所示,将△ABC沿EF折叠,使点C落到点C′处,试探求∠1,∠2与∠C的数量关系.
解:∵∠1=180°-2∠CEF,∠2=180°-2∠CFE,
∴∠1+∠2=2[180°-(∠CEF+∠CFE)]=2∠C,
即∠1+∠2=2∠C(共13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
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①有两边_____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②三边都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___三角形.
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_____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
相等
相等

大于
小于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B.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
C.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
D.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
2.(2分)三角形按边可分为(
)
A.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D
C
3.(2分)(2015·大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1,2,3
B.1,
,3
C.3,4,8
D.4,5,6
4.(2分)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第三边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可以是(
)
A.2
   
B.3    
C.4
  
D.8
5.(2分)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A.3

x

11
 
    
B.4

x

7 
C.4

x

1
 
     D.x>3
6.(2分)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A.2个  
 
B.3个  
 C.5个
   D.13个
D
C
A
B
7.(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四个数中,是第三条边的长是(
)
A.8
     B.7   
  C.4
   
 
D.3
8.(3分)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其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_.
9.(3分)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7,则第三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0.(3分)一个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
B
6和4或5和5
1

a

13
7或9
11.(8分)某木材市场上木棒规格和价格如下表:
小明的爷爷要做一个三角形木架养鱼用,现有两根长度为3
m和5
m的木棒,还需要到木材市场上购买一根,问:
(1)有几种规格的木棒可供小明的爷爷选择?
(2)选择哪一种规格的木棒最省钱?
解:(1)有4种规格的木棒可供选择,即3
m,4
m,5
m,6
m
(2)选择3
m的木棒最省钱
12.(8分)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b=4,c=7,试确定第三边长a的取值范围,当各边长均为整数时,有几个三角形?有等腰三角形吗?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是多少?
解:3

a

11,当a取整数时,即a=4,5,6,7,8,9,10,共7个三角形;当a=4或a=7时,均为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4,7或4,7,7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杨阳在池塘一侧选取了一点P,测得PA=16
m,PB=12
m,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5
m
B.15
m
C.20
m
D.28
m
14.(2015
·青海)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10,则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5
   B.6
   C.12
   D.16
D
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三角形包括: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包含等腰三角形;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不可能是3,3,2.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6.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7.(2015·荆门)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A
C
C
1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是(
 
)
A.14
  
 B.15  
 
C.16
  
 D.17
19.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且(a+b+c)(a-b)=0,则△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0.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和11,第三边长为3-6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2<m<     
B.m>-2
C.-2≤m≤
     
 D.
<m<-2
B
A
A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分)
2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
cm,13
cm,其第三边为偶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3分)
22.(10分)在△ABC中,AB=9,BC=2,并且AC的长为奇数,那么△ABC的周长为多少?
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有AB-BC

AC

AB+BC,所以9-2
<AC<9+2,即7

AC

11,又因为AC长为奇数,所以AC=9.所以△ABC的周长为9+9+2=20
12
cm或14
cm
23.(11分)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化简:
|a+b-c|+|b-c-a|-|c-a-b|.
解: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
a+b-c>0,b-c-a=b-(c+a)

0,c-a-b=c-(a+b)

0
所以|a+b-c|+|b-c-a|-|c-a-b|=a+b-c+a+c-b-a-b+c=a-b+c
【综合应用】
24.(12分)用一条长为35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那么各边的长分别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7
cm的等腰三角形吗?
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3x
cm,由3x+3x+x=35,得x=5,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5
cm,15
cm,15
cm
(2)若底边长为7
cm,则腰长为
(35-7)=14(cm),因为14
cm
+14
cm>7
cm.此种情况成立;若腰长为7
cm,则底边长为35-7×2=21(cm),因为7
cm+7
cm<21
cm,此种情况不成立,故能围成有一边长为7
cm的等腰三角形(共12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1 认识三角形
3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①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_____.
②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_.
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_____.
④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_____;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_____;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_____.
中线
角平分线
高线
重心
一点
一点
三角形的中线
1.(4分)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BC的中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E是△BCD的中线
B.BD是△ABC的中线
C.AD=DC,BE=EC
D.∠C的对边是DC
2.(4分)如图,AD是△ABC的BC
边上的中线,则S△ABD___S△ACD.
(填“>”“<”或“=”)
D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4分)如图所示,D是BC的中点,
E是AC的中点,若S△ADE=1,
则S△ABC=__.
4.(4分)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
)
A.40°
B.45°
C.50°
D.55°
4
A
三角形的高
5.(4分)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D在BC所在的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_=
________.
6.(4分)在△ABC中,点O是△ABC的角平分线AD与角平分线BE的交点,若∠BAC=68°,那么∠BOC=_____.
7.(4分)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的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确定
8.(4分)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一定在(
)
A.三角形的内部    
B.三角形的外部
C.三角形的内部或外部 
D.三角形的内部、外部或顶点
∠CAD
∠BAC
124°
B
D
9.(4分)(2015·长沙)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
A
10.(4分)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AB边上的高,下面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1=∠4;②∠BFC=2∠1+∠A;③∠A+∠EFD=180°;④∠1+∠2+∠3+∠4=180°.
A.仅为①③
B.仅为②
C.仅为①④
D.没有
D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1.如图,∠1=
∠ABC,∠2=∠3,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M是△ABC的角平分线
B.AD是△ABC的角平分线
C.点M是△ABC中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D.BM是△ABD的角平分线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就是三角形内角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C.三角形的中线就是过顶点平分对边的直线
D.三角形的重心就是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A
D
1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
cm,一腰的中线将周长分成2∶1的两部分,则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6
cm
  B.10
cm
   C.10
cm或2
cm
 D.2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4.如图,BO,CO
分别是∠ABC,
∠ACB的角平分线,过O点作DE∥BC,
若∠A=80°,∠ABC=40°,
则∠DOB+∠EOC=____.
15.已知AD是△ABC的一条高,∠BAD=70°,∠CAD=20°,则∠BAC的度数为___________.
D
50°
50°或90°
三、解答题(共40分)
16.(8分)已知AD为△ABC的中线,AB=5
cm,且△A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少2
cm,求AC的长度.
17.(10分)如图,在△ABC中,AD⊥BC,BE⊥AC,BC=12,AC=8,AD=6,BE的长为多少?
解:∵AD为△ABC的中线,∴BD=CD,∵△A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少2
cm,∴(AB+BD+AD)-(AC+AD+CD)=AB-AC=2
cm,∴AC=AB-2=5-2=3(cm)
解:∵S△ABC=
BC·AD=
×12×6=36,
又∵S△ABC=
AC·BE,∴
×8×BE=36,
解得BE=9
18.(10分)如图,∠B=∠BAC,AE平分∠BAC,AD是△ABC的高,∠AED=60°,求∠B和∠CAD的度数.
解:因为∠AED=60°,所以∠BEA=180°-60°=120°,
因为AE平分∠BAC,所以∠BAE=∠EAC=
∠BAC,因为
∠B=∠BAC,所以∠BAE=
∠B.设∠BAE=x°,则∠B=
2x°,∠EAC=x°,所以x+2x+120=180,解得x=20,所以∠B=40°,因为AD⊥BD,所以∠EAD=30°,所以∠CAD=∠EAD-∠EAC=10°
【综合应用】
19.(12分)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
cm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S阴影.
解:∵D是边BC的中点,∴S△ABD=S△ACD=
S△ABC=
×4=2(cm2).∵E是AD的中点,
∴S△BDE= S△ABD=
1
cm2,S△CDE=
S△ACD
=1
cm2.∴S△BEC=S△BDE+S△CDE=2
cm2.
又∵F是CE的中点,∴S阴影= S△BEC=1
cm2(共12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2 图形的全等
①_____________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_____,面积_____.
②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_____,重合的角叫做对应___,重合的边叫做对应___.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能够完全重合
相同
相等
能够完全重合
顶点


相等
相等
全等图形
1.(4分)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填各对全等图形的序号)
①和⑩,②和?

④和⑧,⑤和⑨
2.(4分)对于A,B两个图形,给出以下条件:
①这两个图形形状相同;②这两个图形形状不同,但大小相同;③这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均相同;④这两个图形叠在一起能完全重合.
其中不能推出这两个图形全等的条件是_____.(填序号)
3.(4分)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
cm,BC=1
cm,则AF=_____.
①②
6
cm
4.(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图形;
②我国国旗上的四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图形;
③所有的正六边形是全等图形;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是全等图形.
A.1个
B.2个C.3个
D.4个
5.(4分)△ABC≌△DCB,且AB=DC,则另外两组对应边为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角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AC=DB,BC=CB
∠ACB=∠DBC,∠BAC=∠CDB
∠ABC=∠DCB,
全等三角形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6.(4分)如图,已知△ABC≌△DEF,且△DEF的周长为17,若AB=5,BC=7,则DF的长为__.
7.(4分)如图,△ABC≌△ADE,AC=5
cm,AB=8
cm,BC=7
cm,则AD的长是(
)
A.7
cm
   B.5
cm
   C.8
cm
  D.无法确定
8.(4分)如图,△ABC≌△ADE,∠B=28°,∠E=95°,∠EAB=20°,则∠BAD等于(
)
A.75°
   B.57°   
C.55°
 D.77°
5
C
D
9.(4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若两个三角形全等且有公共顶点,则公共顶点就是它们的对应顶点
D.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10.(4分)如图,已知△ABC≌△CDA,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1=∠2      
 
B.AB=CD
C.∠D=∠B       
D.AC=BC
C
D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在下列图形中,不全等的为(
)
D
12.如图,△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
 
)
A.40°
  
B.30°  
C.20° 
 D.10°
13.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D
C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4.如图,若△ABC≌△DEF,∠A=50°,∠C=30°,则∠D=____,∠F=____,∠E=______.
15.已知△ADE≌△BCF,AD=6,DE=8,AE=12,则△BCF中最长的边是____,最短的边是____.
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BC,AB边上的点,若△ACD≌△AED≌△BED,则∠B的度数为____.
50°
30°
100°
BF
BC
30°
三、解答题(共30分)
17.(8分)如图,A,D,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BAD≌△ACE.试说明:BD=DE+CE.
18.(10分)如图,△ABF≌△CDE,∠B和∠D是对应角,AF和CE是对应边.
(1)写出△ABF和△CDE的其他对应角和对应边;
(2)若∠B=30°,∠DCF=40°,求∠EFC的度数;
(3)若BD=10,EF=2,求BF的长.
解:∵△BAD≌△ACE,∴BD=AE,AD=CE,又∵AE=AD+DE,∴BD=ED+CE
解:(1)∠BAF=∠DCE,∠AFB=∠CED,AB=CD,BF=DE (2)70° (3)BF=6
【综合应用】
19.(12分)如图所示,△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求∠α的度数.
解:80°(共16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 边边边(SSS)
①三边分别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_”或“____”.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一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_________,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而四边形则具有_________.
相等
边边边
SSS
完全确定
稳定性
不稳定性
利用“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1.(4分)如图,点B,C,D,E在一条直线上,且BC=DE,AC=FD,AE=FB,则△ACE≌________,理由是_____;∠ACE=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DB
SSS
∠FD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4分)如图,AB=A1B1,BC=B1C1,AC=A1C1,且∠A=110°,∠B=40°,则∠C1=(
)
A.110°   B.40°   C.30°   D.20°
3.(4分)如图,△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判定(
 
)
A.△ABC≌△ACD
     B.△ABE≌△ACE
C.△BDE≌△CDE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3题图
第2题图
C
B
4.(4分)如图,在△ACE和△BDF中,AE=BF,CE=DF,利用“SSS”证△ACE≌△BDF时,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
A.AB=BC
        B.DC=BC
C.AB=CD
        D.以上都不对
5.(4分)如图,AB=CD,AD=BC,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C
     
 
B.AB∥CD
C.AD∥BC
        D.BD平分∠ABC
第4题图
第5题图
C
D
6.(8分)如图,已知AB=AC,AE=AD,BD=CE,试说明△AEB≌△ADC.
解:因为BD=CE,所以BD-ED=CE-ED,即BE=CD.在△AEB和△ADC中,AB=AC,AE=AD,BE=CD,所以△AEB≌△ADC(SSS)
三角形的稳定性
7.(4分)(2015·宜昌)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直角三角形
8.(4分)如图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稳定性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垂线段最短
D
A
9.(4分)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个数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C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0.如图,AB=DC,AE=DF,CE=BF,∠B=55°,则∠C等于(
 
)
A.45°
  B.55°
  
C.35°
  D.65°
11.如图,AB=CD,BC=DA,E,F是AC上两点,且AE=CF,DF=BE,那么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2.如图,AB=AC,要用“SSS”说明△ABD≌△ACD,还需要添加条件:_________.
13.如图,点B是AC的中点,BE=CF,AE=BF,那么△ABE≌________,根据是_____,∠A=________.
BD=CD
△BCF
SSS
∠FBC
14.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AB=DE,BE=FC,AC=DF,则线段AC与DF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
15.如图所示,AB=CD,AC=DB,∠ABD=25°,∠AOB=82°,则∠DCB=_____.
AC∥DF
66°
三、解答题(共36分)
16.(8分)雨伞的中截面如图所示,伞骨AB=AC,支撑杆OE
=OF,AE=
AB,AF=
AC,当O沿AD滑动时,雨伞开闭,
问雨伞开闭过程中,∠BAD与∠CA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解:∠BAD=∠CAD.
理由:∵AB=AC,AE=
AB,AF=
AC,∴AE=AF.
在△AOE和△AOF中,
∴△AOE≌△AOF(SSS),
∴∠EAO=∠FAO,即∠BAD=∠CAD
AO=AO
AE=AF
OE=OF
17.(8分)如图,已知AB=AC,AD=AE,BD=CE,求证:∠3=∠1+∠2.
证明:
在△ABD和△ACE中,
∴△ABD≌△ACE(SSS).
∴∠BAD=∠1,∠ABD=∠2,
∵∠3+∠ADB=180°,
∠ADB+∠BAD+∠ABD=180°,
∴∠3=∠BAD+∠ABD,
∴∠3=∠1+∠2
AB=AC
AD=AE
BD=CE
18.(10分)如图,已知AB=DC,DB=AC.
(1)求证:∠B=∠C;(注:证明过程要求给出每一步结论成立的依据)
(2)在(1)的证明过程中,需要作辅助线,它的意图是什么?
(1)证明:连接AD,在△BAD和△CDA中,
∵      ∴△BAD≌△CDA(SS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解:作辅助线的意图是构造全等的三角形
AB=CD
DB=AC
AD=DA
【综合应用】
19.(10分)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所示),设计了如下方案:
(Ⅰ)∠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放在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OA,OB相交,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
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
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
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
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方案(Ⅰ)不可行,缺少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方案(Ⅱ)可行,理由如下:
在△OPM和△OPN中,∵
∴△OPM≌△OPN(SSS),
∴∠AOP=∠BOP
OM=ON
PM=PN
OP=OP(共13张PPT)
第1课时 角边角(ASA)与角角边(AAS)
第四章 
三角形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①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简写成“_______”或“_____”.
②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简写成“_______”或“_____”.
全等
角边角
ASA
全等
角角边
AAS
利用“角边角”判定三角形全等
1.(4分)如图,AB=AC,利用ASA证明△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2.(4分)如图,已知BD=CF,∠B=∠F,AC∥D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FD=BC
 B.EF=CB 
C.EF∥AB
 D.∠A=∠E
∠B=∠C
B
3.(4分)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块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②去
4.(8分)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AB=CD,AE∥BF,CE∥DF.求证:AE=BF.
C
证明:∵AE∥BF,CE∥DF,∴∠A=∠FBD,∠D=∠ECA.又∵AB=CD,∴AB+BC=CD+BC.即AC=BD,∴△AEC≌△BFD(ASA),∴AE=BF
利用“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5.(4分)如图,已知∠A=∠D,AB=CD,可得△ABO≌________,理由是______.
6.(4分)如图,AC和BD交于O点,若OA=OD,利用“AAS”证明△AOB≌△DOC,可以添加(
 
)
A.AB=DC
    
B.OB=OC
C.∠B=∠C
   
 D.∠A=∠D
△DCO
AAS
C
7.(4分)如图所示,∠E=∠F=90°,∠B=∠C,AE=AF,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EAC=∠FAB
B.BE=CF
C.△ACN≌△ABM
D.CN=FN
8.(8分)如图,AB=AE,∠1=∠2,∠C=∠D.
求证:△ABC≌△AED.
证明:∵∠1=∠2,
∴∠1+∠EAC=∠2+∠EAC,
即∠BAC=∠EAD.
又∵∠C=∠D,AB=AE,∴△ABC≌△AED(AAS)
D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如图,已知△ABC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
 
)
A.甲、乙
  B.乙、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
B
10.在△ABC和△DEF中,AB=DE,∠B=∠DEF,要使△ABC≌△DEF(如图),则下列补充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ACF=∠DEB
    
B.∠A=∠D
C.∠ACB=∠F
      D.AC∥DF
11.如图,在△ABC中,∠BAC=90°,AB=AC,分别过B,C两点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CE,若BD=4,CE=3,则DE的长为(
 
)
A.6
    B.7
    C.8    D.以上都不对
A
B
12.如图,AB∥CD,AB=CD,AD∥BC,AD=BC,BD,AC交于点O,EF是过点O的线段,分别交AD,BC于点E,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当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利用AAS得到△ABC≌△ABD.
14.如图,AD=AB,∠C=∠E,∠CDE=55°,则∠ABE=_____.
125°
∠CBA=∠DBA或∠CAB=∠DAB
三、解答题(共30分)
15.(8分)如图,AD,BC分别平分∠CAB,∠DBA,且∠1=∠2,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AC=BD.
理由:∵AD,BC分别平分∠CAB,∠DBA,∴∠CAB=2∠1,∠DBA=2∠2,
又∵∠1=∠2,∴∠CAB=∠DBA.
在△ABC与△BAD中,
∴△ABC≌△BAD(ASA),∴AC=BD
∠2=∠1
AB=BA
∠CAB=∠DBA
16.(10分)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证明:
先证△AOD≌△AOE(AAS),∴OD=OE,
再证△BOC≌△COE(ASA),∴OB=OC
【综合应用】
17.(12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C⊥BC,AC=BC,D为AB边上一点,A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BE⊥CD于点E,试说明:EF=CF-AF.
解:∵AC⊥BC,AF⊥FC,
∴∠ACB=90°,∠F=90°,
则∠ACF+∠BCE=90°,
∵BE⊥FC,
∴∠BEC=90°,∠BCE+∠CBE=90°,∴∠ACF=∠CBE,△AFC≌△CEB(AAS),∴AF=CE,又∵EF=CF-CE,
∴EF=CF-AF(共14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第3课时 边角边(SAS)
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①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简写成“_______”或“_____”.
②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_______全等.
全等
边角边
SAS
不一定
利用“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1.(3分)如图,已知AF=BE,∠A=∠B,AC=BD,经分析________≌________,根据是_____.
2.(3分)(2015·娄底)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FD
△BEC
SAS
∠ABD=∠CBD或AD=CD
3.(3分)如图,已知AB=AC,AD=AE,AB,CD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BE,CD相交于点F,∠DAB=∠EA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对.
4.(3分)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
A.∠BCA=∠F
     B.∠B=∠E
C.BC∥EF
       
D.∠A=∠EDF
4
B
5.(4分)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DEF,补充条件后,能直接应用“SAS”判断△ABC≌△DEF的是(
 
)
A.∠ACB=∠F
   
  
B.BE=CF
C.AC=DF
       
D.∠A=∠D
6.(4分)如图,AD平分∠BAC,AB=AC,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B
B
第5题图
第6题图
7.(8分)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试说明∠A=∠D.
证明:∵BE=CF,
∴BE+EF=CF+EF,
∴BF=CE.
在△ABF和△DCE中,
AB=DC,∠B=∠C,BF=CE,∴△ABF≌△DCE(SAS),
∴∠A=∠D
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8.(4分)能判定△ABC≌△A′B′C′全等的条件是(
 
)
A.AB=A′B′,AC=A′C′,∠C=∠C′
B.AB=A′B′,∠A=∠A′,BC=B′C′
C.AC=A′C′,∠A=∠A′,BC=B′C′
D.AC=A′C′,∠C=∠C′,BC=B′C′
9.(4分)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B=∠C,补充下列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ACD的是(
 
)
A.AD=AE
B.∠AEB=∠ADC
C.BE=CD
D.DB=CE
D
B
10.(4分)在△ABC和△DEF中,已知AB=DE,∠A=∠D,再添加一个条件:①AC=DF;②BC=EF;③∠B=∠E;④∠C=∠F.能推出△ABC≌△DEF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C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如图,若AB=AD,∠BAC=∠DAC,
则△ABC≌△ADC,全等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12.如图,在∠AOB的两边上截取OA=OB,OC=OD,连接AD,BC交于点P,连接OP,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APC≌△BPD;②△ADO≌△BCO;
③△AOP≌△BOP;④△OCP≌△ODP.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B.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腰和顶角都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14.如图,在△ABC中,AB=BC,∠ABC=∠C=60°,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
A.45°
   B.55°
C.75°
   D.60°
D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5.如图,AB=DB,∠ABD=∠CB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ABC≌△DBE.(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16.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BE=CF,有下列说法:①DA平分∠EDF;②△EBD≌△FCD;③BD=CD;④AD⊥BC,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BDE=∠BAC或∠ACB=∠DEB或BE=BC
①②③④
三、解答题(共30分)
17.(8分)如图,点M,N在线段AC上,AM=CN,AB∥CD,AB=CD.求证:∠1=∠2.
证明:
先证△ABN≌△CDM(SAS),再证△BMN≌△DNM(SAS)
18.(10分)如图,AD=AE,BD=CE,AF⊥BC,且F是BC的中点,求证:∠D=∠E.
证明:连接AB,AC,
∵F为BC的中点,∴BF=CF,
又∵AF⊥BC,∴∠BFA=∠AFC=90°,
在△ABF和△ACF中,
∴△ABF≌△ACF(SAS),∴AB=AC,
在△ABD和△ACE中,
∴△ABD≌△ACE,∴∠D=∠E
AF=AF
∠BFA=∠AFC
BF=FC
AD=AE
BD=CE
AB=AC
【综合应用】
19.(12分)如图,在△ABC中,∠A=55°,且∠B=∠C,
点D,E,F分别在AB,BC,AC上,并且BD=CE,BE=CF.求∠DEF的度数.
解:先证△BED≌△CFE(SAS),∴∠BED=∠CFE,∠B=∠C=62.5°,∠FEC+∠BED=117.5°,∴∠DEF=180°-(∠FEC+∠BED)=180°-117.5°=62.5°(共12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4 用尺规作三角形
①作一个三角形需要__________,按所给的已知条件,依据____________的判定方法作符合要求的三角形.
②用尺规作三角形,主要有三种情形:A.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_____,求作这个三角形;B.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_____,求作这个三角形;C.已知三角形的___条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三个元素
三角形全等
夹角
夹边

用尺规作三角形
1.(4分)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角的平分线
2.(4分)如图,小强做试题时,不小心把
题目中的三角形用墨水弄污了一部分,他
想在一张白纸上作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然后粘贴在上面,他作图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C
C
3.(4分)如图所示,△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
 
)
A.2个
     B.4个
C.6个
     D.8个
4.(4分)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所用的基本作图方法是(
 
)
A.平分已知角
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及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B
C
5.(4分)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三边
B.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C.已知两角及其夹边
D.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6.(4分)利用尺规作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直角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个锐角
B.已知一直角边和另一直角边所对的锐角
C.已知两条直角边
D.已知一个锐角和斜边
D
A
7.(4分)如图,尺规作图作∠AOB的角平分线方法如下: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两点,再
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
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
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8.(4分)如图所示,说明∠A′O′B′=∠AOB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相等,其全等的依据是_____.
D
对应角
SSS
第7题图
第8题图
9.(4分)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则作图的依据是_____.
10.(4分)已知线段a,b和∠α,求作△ABC,使BC=a,CA=b,∠ACB=∠α则作法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①在射线CM上截取CA=b;
②作一条线段BC=a;
③以点C为顶点,以CB为一边,作∠BCM=∠α;
④连接AB,△ABC就是所要求作的三角形.
SAS
②③①④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若给定的三个条件画一个三角形,图形唯一,则所给条件不可能是(
 
)
A.两边一夹角
    B.两角一夹边
C.三边
       D.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
12.你还记得怎样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吗?如图,由尺规作图知,OC=O′C′,OD=O′D′,CD=C′D′,所以△OCD≌△O′C′D′,所以∠DOC=∠D′O′C,这一作图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D
D
13.已知线段a,b和m,求作△ABC,使BC=a,AC=b,BC边上的中线AD=m,作法合理的顺序依次为(
 
)
①延长CD到点B,使BD=CD;②连接AB;③作△ADC,使DC=
a,AC=b,AD=m.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14.如图,已知△ABC,分别以点A,C为圆心,BC,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交于点D,连接AD,CD,则有(
 
)
A.∠ADC与∠BAD相等
B.∠ADC与∠BAD互补
C.∠ADC与∠ABC互补
D.∠ADC与∠ABC互余
A
B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5.我们知道只要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和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这说明三角形具有_____性;作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理论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一条线段作等边三角形,使其边长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则作图的依据是_____.
三、解答题(共30分)
17.(8分)作一个△ABC,使其三边长分别为3
cm,4
cm和5
cm.(保留作图痕迹)
稳定
SSS,SAS,ASA,AAS
解:作图略(提示:根据SSS作图)
SSS
18.(10分)用圆规、直尺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线段a,c,∠β(如图).
求作:△ABC,使BC=a,AB=c,∠ABC=∠β.
点拨:先作∠MBN=∠β,再在∠MBN的两边上分别截取BC=a,AB=c,连接AC即可.
【综合应用】
19.(12分)如图,一个四边形的一个角被墨水污染了,现在要在它旁边作一个与它全等的四边形,你知道怎么办吗?请你画出此四边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如图,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作的四边形(共12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3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距离是不能直接测量的,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___来间接测量,即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把不能直接测量的线段转化为易测量的线段.
三角形全等
对应边相等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1.(4分)如图,将两个相同的机器零件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又知道A′B′=50
cm,则AB等于(
 
)
A.50
cm
   B.40
cm
C.100
cm   D.无法确定
2.(4分)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
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点M,N之
间的距离,如果△PQO≌△NMO,
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PO
 B.PQ 
C.MO
 D.MQ
第1题图
第2题图
A
B
3.(4分)如图,AB,CD表示两根长度相等的铁条,若O是AB,CD的中点,经测量AC=15
cm,则容器的内径是(
 
)
A.12
cm
  
B.13
cm
 
 C.14
cm
 
 D.15
cm
4.(5分)如图所示,已知AC=DB,AO=DO,CD=100
m,则A,B两点间的距离(
 
)
A.大于100
m
B.等于100
m
C.小于100
m
D.无法确定
D
B
5.(5分)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SAS
B.ASA
C.SSS
D.SSA
6.(5分)如图,有两个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左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AB与右边滑梯的高度DE相等,测得BC=2.5米,则EF=______.
B
2.5米
7.(5分)如图,有一个长方形窗架,盖房子时为了不变形,在上面钉了两根木条GE与GF,且E,F,G分别是AD,BC,AB的中点,于是得到GE=GF,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分)如图所示为人民公园的荷花池,现在测量荷花池
两旁A,B两棵树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出).请你根据所学
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方案,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解:方案:先在池塘旁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和B处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点D,使AC=DC,连接BC并延长BC至点E,使EC=BC,连接DE,用米尺测量出DE的长即A,B两点间的距离(图略).
理由:在△ABC和△DEC中,
AC=DC,∠ACB=∠DCE,BC=EC,
所以△ABC≌△DEC(SAS),所以AB=D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第7题图
第8题图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9.池塘两边有A,B两点,想知道A,B两点之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测量,于是有人想出办法,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选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10.如图,为了测量水池两边A,B之间的距离,可以先过点A作射线AE,再过点B作BD⊥AE于点D,在AD的延长线
上截取DC=AD,连接BC,则BC的长就是A,B间
的距离,用来判断△ABD≌△CBD的理由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D
B
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1.如图所示,A,B在一水池的两侧,A,E,C与B,E,D
三点分别在一条直线上,若测得BE=DE,∠B=∠D=90°,CD=8
m,则水池宽AB=__
m.
12.如图,太阳光线AC与A′C′是平行的,如果同一时刻两根旗杆在太阳照射下的影长相等,若已知AB=10
米,那么旗杆A′B′=___米.
8
10
13.教室里固定放着几盆花,如图(1),测这几盆花两旁的点A,B间的距离不方便,因此,选A,B都能到达的一点O,如图(2),连接BO并延长BO到点C,使CO=BO,连接AO并延长AO到点D,使DO=AO,那么C,D两点间的距离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解:因为在△COD和△BOA中,
  所以△COD≌△BOA(_____),所以CD=____.所以只
  要测出C,D两点间的距离就可知A,B两点之间的距离
AB
AO=AO
AE=AF
OE=OF
SAS
三、解答题(共30分)
14.(8分)如图,A,B两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一条直线MN,且使MN⊥AB于点B,在BN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MN,使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
解:根据题意,在△ABC和△EDC中,∠ABC=∠EDC=90°,BC=CD,∠ACB=∠ECD,所以△ABC≌△EDC(ASA),所以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5.(10分)某市新开发一个旅游景点,湖心有一个小岛C,现需要在湖心小岛C上修建一个度假村,因此要测量点A,B到点C的距离,设计人员拟出下列方案:画出∠BAM=∠CAB,∠ABN=∠ABC.射线AM与射线BN交于点D,于是只需量出AD,BD的长,就知道AC,BC的长,这个方法可行吗?根据是什么?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
解:可行,根据ASA可得△ABC≌△ABD,则AC=AD,BC=BD,其他方案略
【综合应用】
16.(12分)如图所示,湖岸边竖立着A,B两根电线杆,现想在两根电线杆间架一条电话线路,需测量出A,B间的距离,但是A,B间的距离又不能直接测量,你能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间的距离吗?并说明理由.
解:方案: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C点,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则DE的长度即AB的长度.(方案不唯一) 理由:因为AC=DC,∠ACB=∠DCE,BC=EC,所以△ACB≌△DCE(SAS),所以DE=AB(共9张PPT)
第四章 
三角形
专题(三)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归纳
类型一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
1.如图,已知AC=BD,要使△ABC≌
△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AB=AD,AC=AE,请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使△ABC≌△ADE并说明理由.
理由:∵∠BAD=∠CAE,∴∠BAD+∠CAD=∠CAE+∠CAD,即∠BAC=∠DAE.在△ABC与△ADE中,AB=AD,∠BAC=∠DAE,AC=AE,∴△ABC≌△ADE(SAS).(答案不唯一)
AB=DC(或∠ACB=∠DBC)
∠BAD=∠CAE
3.如图,C为AB的中点,CD=BE,CD∥BE,△ACD与△CBE全等吗?为什么?
解:全等
理由:∵C是AB的中点,∴AC=CB.∵CD∥BE,∴∠ACD=∠B.
在△ACD和△CBE中,
AC=CB,∠ACD=∠CBE,CD=BE,∴△ACD≌△CBE(SAS)
类型二 已知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4.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
上,BE,CD相交于点O,AE=AD,要
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
是_________.(只要写一个即可)
5.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并说明理由.(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条件:AC=DF.理由:∵BF=EC,
∴BF-CF=EC-CF,∴BC=EF.
在△ABC和△DEF中,
AC=DF,∠1=∠2,BC=EF,∴△ABC≌△DEF(SAS).(答案不唯一)
AB=AC
6.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请说明△ABC与△DEC全等的理由.
解:∵∠BCE=∠ACD=90°,
∴∠3+∠4=∠4+∠5,∴∠3=∠5.
在△ACD中,∠ACD=90°,
∴∠2+∠D=90°.
∵∠BAE=∠1+∠2=90°,
∴∠1=∠D.
在△ABC和△DEC中,
∠1=∠D,∠3=∠5,BC=EC,∴△ABC≌△DEC(AAS)
类型三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
7.如图,∠B=∠D,∠DAB=∠CAE,请补充
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ABC≌△ADE.
8.如图,已知CE⊥AD于点E,BF⊥AD于点F,你能说明△BDF和△CDE全等吗?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在不用增加辅助线的情况下,请添加其中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来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写出理由.
解:不能.添加的条件是BD=DC
理由:∵CE⊥AD,BF⊥AD,
∴∠BFD=∠CED.
∵∠BDF=∠CDE,BD=DC,∴△BDF≌△CDE.
AD=AB(或AE=AC或DE=BC)
BD=DC
类型四 全等基本图形归纳(平移、旋转、翻折)
9.如图,AB=AE,∠1=∠2,∠C=∠D,试说明△ABC≌△AED.
解:∵∠1=∠2,
∴∠1+∠EAC=∠2+∠EAC,
即∠BAC=∠EAD.
在△ABC和△AED中,
∠C=∠D,∠BAC=∠EAD,AB=AE,∴△ABC≌△AED(AAS)
10.如图,△ABC和△DAE中,∠BAC=∠DAE,AB=AE,AC=AD,连接BD,CE,试说明△ABD≌△AEC.
解:∵∠BAC=∠DAE,
∴∠BAC-∠BAE=∠DAE-∠BAE,即∠BAD=∠CAE.
在△ABD和△AEC中,
AD=AC,∠BAD=∠EAC,AB=AE,∴△ABD≌△AEC(SAS)
11.如图所示,将一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点D落在点E处,折痕为MN,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若有,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解:有,△ABN≌△AEM.
理由:∵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AB=DC,∠B=∠C=∠DAB=90°.
∵四边形NCDM翻折得到四边形NAEM,
∴AE=CD,∠E=∠D=90°,∠EAN=∠C=90°.
∴AB=AE,∠B=∠E,∠DAB=∠EAN,
即∠BAN+∠NAM=∠EAM+∠NAM,
∴∠BAN=∠EAM.在△ABN与△AEM中,
∠B=∠E,AB=AE,∠BAN=∠EAM,
故△ABN≌△AEM(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