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5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1 16: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5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
1.下列关于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相互联系同时发生
B.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交替进行的
C.同化作用在前,异化作用在后
D.异化作用在前,同化作用在后
2.当一个人长期发烧生病后会消瘦,这是因为在生病期间(  )
A.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B.人体不进行新陈代谢
C.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 D.物质只分解不合成
3.组成人体的八大系统中,与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  )
A.运动、循环、消化和呼吸 B.神经、泌尿、呼吸和消化
C.循环、消化、呼吸和泌尿 D.呼吸、泌尿和内分泌
4.下列关于异化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B.蛋白质氧化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尿素的过程
C.水、无机盐由汗腺分泌并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D.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5.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既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能源物质之一,还是细胞和人体代谢活动的主要调节物质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6.如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胃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7.依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则a→b→c可表示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若y表示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则a→b→c可表示剧烈运动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
C.若y表示放在室外某一盆植物玻璃罩内(密封)气体的含量,则a→b→c反映的是从早上到晚上罩内氧气的变化
D.若y表示某粮库内种子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则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
8.近年来国际上经常出现粮食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出现粮荒。粮食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大米在人体内的主要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经初步消化后,最终在   内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
(2)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经过   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
(3)随着主动脉,部分血液流到肾脏,如右图。血液中的部分葡萄糖经过[   ]   的   作用进入原尿,在肾小管处它又被重新吸收回到了血液中。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处,在那里它被分解成   同时释放出能量。这样,大米的重要使命就完成了。
9.实验步骤:
(1)用湿棉花包住鱼的鳃部,让小鱼不感到呼吸困难就不太会挣扎,在尾部可以用湿棉花压住,为避免污染物使镜头,也可以用载玻片压住尾鳍.
(2)要保证观察的尾鳍(透明的部分)正对通光孔的中心,先镜物镜接近标本,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因尾鳍上有色素,当接近焦距时白亮的视野中会出现颜色,这时一定要尽量缓慢上升,否则必须重新调焦.
(3)看到比较清蜥的物象后再使用西准焦蜾旋使其更清淅,适当调节培养皿的位置,寻找合适的毛细血管.根据血液流动特点,判断血管类型.
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   ,这样做的目的是   .
(2)通常情况下,使用   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因为   .
(3)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根据血流方向标记,请你判断: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B]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C]是   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10.请深深地吸一口气,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你的呼吸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   .
(2)你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   ,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3)在该过程中,你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的氧化分解.
11.下列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干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   。
(2)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要达到小腿肌肉细胞,需   次经过右心房。
(3)进行亲子鉴定时,需要选取血液中的   作材料。
(4)煤气中毒时,一氧化碳最先进入人体心脏的   (填序号)。
A.左心房 B.右心房 C.左心室 D.右心室
(5)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   。
12.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小明同学报名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项目,下面是相关纪实材料和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Ⅰ、Ⅱ表示血管类型,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
早晨,小明吃了丰盛的早餐;面包、煎鸡蛋、生菜、牛奶。到了学校,开幕式后比赛开始,小明听到枪响,立刻冲了出去。比赛中,小明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最后100米冲刺了,同学和班主任老师在终点为他加油呐喊,他咬紧牙关第一个冲到了终点。由于冲刺过猛,他摔倒在地,擦伤了膝盖。班主任老师赶忙扶起他,这时小明才感到疼痛难忍。
(1)小明吃的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整个消化道中全部被消化分解成a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   ;正常情况下小明的血液中a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由   分泌的,与汗腺相比,此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没有   。
(2)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小明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进行图1中④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   状态;氧气通过B进入A系统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图2的途径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要依次穿过哪几层细胞?   。
(3)图1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血管Ⅰ,血管Ⅱ中流动的血液类型分别是   ;与平时相比,在此长跑过程中小明身体散失水分明显增加的途径有[   ](填图1中数字)。
(4)小明“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   (用图3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班主任老师站在终点盯着小明从100米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   。
13.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为“电动泵”,相当于人的   ,推动血液循环。
(2)图中B为“氧合器”,相当于人的   ,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3)图中C为“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   作用。
(4)图中的“流回血液”应该是   血。
14.如图,这是人体新陈代谢图,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统;a、b、c、d、e表示不同的物质;①②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
(1)图中[A]表示   ;
(2)物质[b]进入[B]是依靠   作用完成的;物质[a]的产生是组织细胞进行   作用的结果;
(3)①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排除体外的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4)当正常人血糖浓度过高时,[e]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   作用有局限性.
15.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   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在消化道内经过①过程后最终被分解成   。
(2)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时,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   实现的。
(3)A系统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   。
(4)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填写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   。
5.5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转化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解: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可见A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同化作用指的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异化作用指的是分解有机物、排除代谢终产物、释放能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作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两者相辅相成。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就生长,人就表现出体型增大,体重增加,身材增高等生理变化。当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生物可能在运动中或衰老中,如是患病的人就表现出逐渐消瘦的现象。所以当一个人长期发烧生病后会消瘦,这是因为在生病期间同化作用小于异化作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解:参与新陈代谢的系统主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水等新陈代谢的废物。消化系统能吸收有机物,供新陈代谢利用。氧气和有机物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分解,循环系统也运输新陈代谢的废物。泌尿系统能排出水、无机盐、尿酸、尿素等新陈代谢的废物。
故选:C。
4.【解答】解:A、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是消化吸收,属于同化作用,故不正确;
B、蛋白质氧化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尿素的过程,是分解过程,属异化作用,故正确;
C、水、无机盐由汗腺分泌并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属于异化作用,故正确;
D、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是氧化分解,属于异化作用,故正确。
故选:A。
5.【解答】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故选:B。
6.【解答】解: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小肠,因为脂肪在小肠内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A错误。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B错误。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也可能是左心房、左心室,C正确。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为小肠,因为蛋白质在小肠内分解为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7.【解答】解:A、血液在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由多变少。故不符合题意;
B、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在剧烈运动时含量增加,剧烈运动后,机体耗氧量慢慢降低,呼吸渐渐平稳,血红蛋白是运输氧的,所以血红蛋白会缓慢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C、植物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白天氧气增多,傍晚最多;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因此夜间氧气减少凌晨5点左右最少。故不符合题意;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a、c点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多,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b点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少,表示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种子储藏时在b点比c点的效果好。故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8.【解答】解:(1)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肠液消化淀粉的酶的作用下,被最终消化为葡萄糖。
(2)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3)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球滤过,能被虑过的如: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有用的物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等。
(4)葡萄糖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呼吸作用把线粒体内的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故答案为:
(1)小肠
(2)肺
(3)④肾小球;滤过
(4)二氧化碳和水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9.【解答】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因为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3)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C,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B,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A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
故答案为:(1)清水; 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低; 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3)A:毛细; 红细胞单行通过
B:静脉; 血流方向是由分支流向主干
C:动脉; 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
10.【解答】解:(1)人体所吸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引起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引起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体积增大,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少,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正好相反.
(3)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大分子有机物,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都不能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1)氧气;
(2)扩大;
(3)葡萄糖.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1.【解答】解:(1)由于肾脏的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肾脏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能量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所以流经肾脏的血液中,有机物(葡糖糖)减少,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要经过虑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肾小管没有重吸收原尿中的尿素,所以说离开时肾静脉内尿素的含量应该是减少了,可见符合图示的是肾脏。
(2)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小肠吸收的葡萄糖到达小腿肌肉细胞的途径: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小腿组织细胞。可见需1次经过右心房。
(3)白细胞含有细胞核,有遗传物质,可用DNA进行亲子鉴定。
(4)当人体发生煤气中毒时,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氧气失去和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一氧化碳从外界吸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静脉,然后进入左心房。
(5)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故答案为:(1)肾脏;
(2)1;
(3)白细胞;
(4)A;
(5)水
12.【解答】解:(1)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被人体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此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而体内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样,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就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胰岛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2)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扩散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3肺静脉→6左心房→7左心室→1主动脉→全身各处。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
如上图,由于毛细血管壁与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故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经过二层细胞。
(3)血液中的a葡萄糖从离开血液到进入血液的流动途径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Ⅰ肾静脉中流静脉血,Ⅱ肾动脉中流动脉血。在长跑时,通过排汗排出大量的水分。
(4)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6上行传导束→7大脑皮层。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所以班主任老师站在终点盯着小明从100米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故答案为:(1)唾液、胰液、肠液;胰岛;导管;
(2)收缩;3→6→7→1;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3)肾小囊;静脉血、动脉血;⑤
(4)5→4→3→6→7; 由小变大
13.【解答】解:(1)图中A为“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
(2)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可以辅助承担气体交换任务,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血液流经氧合器后成分的主要变化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3)人体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4)由于B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变成了动脉血。
故答案为:(1)心脏 (2)肺 (3)呼吸 (4)动脉
14.【解答】解:(1)通过分析可知:循环系统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组织细胞、皮肤连接起来,因此B是循环系统.A系统能够消化和吸收食物,属于消化系统,C表示呼吸系统,D表示皮肤,E表示泌尿系统,F表示组织细胞.
(2)物质[b]氧气进入[B]循环系统的过程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组织细胞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物质[a]的产生是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果.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①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排除体外的气体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占78%.
(4)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把原尿中的葡萄糖(0.1%)全部重吸收,当正常人血糖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16%时,[e]会暂时变为糖尿,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功能是有限度的.
故答案为:(1)消化系统
(2)气体扩散;呼吸
(3)氮气
(4)肾小管的重吸收
15.【解答】解:(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③表示呼气,④吸气,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A表示血液循环系统,其中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此时心脏内瓣膜的开闭情况是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⑤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⑥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会明显减少。
故答案为:(1)蛋白质;氨基酸;
(2)舒张、舒张;气体扩散作用;
(3)毛细血管;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4)③⑤⑥;氧气、尿素、尿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