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落实字音、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基础知识。
2.反复诵读,赏析烛之武的劝说技巧。
3.分析烛之武形象,学习他困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烛之武形象
难点:烛之武的劝说技巧
一、导语春秋时期,群雄逐鹿,各国纷争。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结盟,直逼郑国都城。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后,郑国派出了谁去力挽狂澜?
(生答:烛之武)烛之武何许人也?是不是青年才俊之辈,骁勇善战之士?(学生:都连连摇摇头)我们看一下《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幻灯片:《东周列国志》中关于烛之武的句子)“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请一位学生翻译并表演红字部分内容)这位同学表演得很传神,大家都笑了,偌大的一个郑国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人选吗?为什么会派一个须发尽白,伛偻其身的垂垂老者去完成如此重大的使命呢?这位老者又是凭什么赢得了这场对比悬殊的较量?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去探究这位传奇人物的其言其人。幻灯片:(言为心声,语见其人—
—探究烛之武其言其人)
二、温故知新,字词检测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字词的疏通,我们先通读一遍课文,在诵读声中温故而知新,回忆一下字词的用法。(生读完后检测掌握情况)(幻灯片:字词检测: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其实文言作品的精髓蕴于貌似艰涩的文字背后,“无限风光在险峰”,接下来我们一起领略文言作品的无限风光。
三、烛之武其言
(一)既然是“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就在一个“退”字上下文章。为何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首先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1、烛之武为何退秦师?
(生:晋侯秦伯围郑)既然是秦晋联盟围郑,郑国为何会选择秦国?
(生答,师提示联系围郑的原因)这两件事都和谁有关?
(生答)对,都和晋国利害相关,与秦国利害不大,暗示秦国可以争取。如果去游说秦国,晋国会不知道吗?我们看一下当时秦晋围郑示意图(幻灯片:秦晋围郑示意图)师分析,两国分兵驻扎,让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2.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师问:(1)那么烛之武烛之武怎样退秦师的?是不是身怀绝技,一个暗器过去,“呼”倒下一大片?(生:不是)(2)那他是凭什么不费一兵一卒就说退秦师?(生:口才)(3)对,凭他那高超的劝说技巧。请大家找到烛之武游说秦伯的句子,数一下有几句话,给大家三分钟的讨论时间,对这九个句子进行分层,看看烛的语言中都包含着什么劝说技巧?(分析结果,师借助白板书写)分层:四层(秦)亡郑无益,舍郑有益
(晋)背信弃义,野心勃勃“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矣”——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利相诱,替秦着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以史为例巧施离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劝说技巧:为对方着想、利诱、攻心战、离间计、婉言相劝这段说辞,短短125字,表现出烛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抓住素穆公不愿“亡郑以陪邻”的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对方。
3.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于是,我们也就知晓了退秦师的结果(生齐答: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不但瓦解了秦晋联盟,还让秦与郑国结盟,并派兵保护郑国。这真是(幻灯片)“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生齐读)烛之武的口才令我们佩服,大家还能列举和烛之武一样口才好的人物吗?(生答)
(二)比较阅读现在看一下学案上的“比较阅读”,结合我们刚分析的烛之武其言,总结一下劝说的技巧、规律。
(幻灯片:劝说技巧、规律)明确:1.为对方打算——先对方之忧而忧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善于抓时机——事半功倍易成功
四、烛之武其人这烛之武果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那么,你眼中的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三分钟讨论后我请同学回答。(师借助白板书写)学生思考做答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平不满,壮志未酬,满腹牢骚
2.许之——深明大义,义不容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许之”这两个字简洁有力看出烛之武的干脆利落,义不容辞。虽然有牢骚,有不平,但在国家危亡之际,烛之武依旧挺身而行。闻一多先生在《发现》里这样说(灯片:闻一多《发现》我虽然很你,但我爱你的心永远不会变。)
3.“劝说秦伯”
——能言善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看来烛之武对国家大事了如指掌,早有准备,否则不会对秦晋恩怨、秦伯心理如此透彻。(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好了出山的准备,“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大脑”)尽管怀才不遇,但烛之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兼济苍生,一展鸿图的路径。充满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4.夜缒而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浓浓的爱国情怀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曾经说(幻灯片: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结合大家的分析,我们用四个词语概括烛之武的形象。请大家填空
:
(
)士
外交家、爱国者五、结语幻灯片:初读课文,我们领略了烛之武高超的劝说技巧,再品课文,我们探寻到了犀利言辞背后,烛之武那孤傲、清高、怀才不遇又满怀爱国之志的灵魂。
我们才发现,所有的语言技巧都源自于一个人人品之正、之真、之诚、之浓的爱国情怀。再高超的语言技巧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言为心声,语见其人,让我们以这样大义、大智、大勇的烛之武为镜,互相勉励!最后让我们在诵读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六、作业下面就有一次很好的机会让你去做一做现代烛之武。
(设定情境,请学生任选其一)情景一:假设你的邻居或好友学习成绩很好,本来满怀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却只考上一所普通高中,父母为此非常失望,自己也因此对家庭厌烦,对学习失去兴趣,正打算辍学离家出走,请你前去劝说。
情景二:你的爸妈因为要不要借钱给即将买房的亲戚吵架了,你来给妈妈做做思想工作,劝说妈妈解亲戚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