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饿了》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野兔饿了》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1-11-27 14:3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野兔饿了》
一、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大多数都喜欢小动物,编者根据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态特点,围绕音乐与大自然这一主题,开辟了《动物世界》这一内容栏目。这一课是这一栏目第三系列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儿童歌曲,旋律活泼而风趣,配有两段歌词,歌词内容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一只野兔饿了,到处找吃的,原想偷吃农场农民伯伯种的粮食,后来又想这样做不应当,跑出农场继续找,找到路边把青草尝,吃来觉得青草比稻谷还香。讲述了野兔虽然饿了,但它懂得不做不劳而获、损害他人利益的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从歌曲旋律的走向,感受上行、下行,并从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2.过程与方法:从节奏游戏中体会音乐节奏里×——○的停顿。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3.情感态度: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四、教学重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野兔饿了》。
五、教学难点:按歌曲的情境创编动作及自主创编歌词。
六、教学准备:小动物头饰、多媒体课件、奖励用的小花。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我们今天先来玩一个节奏游戏,请一名同学来和老师一起玩,老师说走你就走,说停你就停。[从说话中的停顿导入音乐中的停顿,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语言中探索停顿]
2、语言中有停顿,音乐中也有停顿。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节奏中有停顿的歌曲——《野兔饿了》。
二、新歌教学:[在这个环节的重点是通过聆听、模唱、演唱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
1、初听歌曲,找出节奏中有停顿的地方。
2、播放课件,复听歌曲,边听边一拍一下拍手,在停顿的地方用双手握拳表示。
3、我们已经把歌曲欣赏了两遍,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吗?[以媒体为载体来欣赏音乐,不仅图像清晰,而且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强教学效果]
4、学生按照节奏读歌词,在停顿处可用双手握拳或自己设计别的方法表示。[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5、用“lu”音模唱旋律。
6、加入歌词演唱全曲。
7、老师对演唱进行指点,指出第三句旋律像在爬楼梯的特点。
8、完整演唱歌曲。
9、对歌曲基本掌握后,让同学们讨论歌曲的处理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来处理歌曲演唱的速度。
10、根据处理过的速度演唱全曲。
三、歌曲创编:[直观的体验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并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歌曲]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那你们能根据歌词内容来创编动作吗?(老师启发:可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2、分小组创编动作。
3、请几个小组上台表演,先学生自评,再师评。
4、全班一起来跟着音乐作律动。
5、请学生自由组合做歌词的创编。
6、根据改变过的歌词作律动。
四、德育渗透:
今天我们学习了《野兔饿了》这首歌曲,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做不劳而获,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内容包括感受音乐的停顿,学唱旋律,律动。在试教的时候,导入这部分我花的时间太长,律动的部分安排的形式也不是很恰当,所以上得不是很成功,学生虽然能够认真听讲,但是对歌曲中的难点乐句很难把握。之后我重新认真修改了教案,简化了导入部分,把重点放在唱好歌曲上,并在学新歌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自主创新的环节,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另外律动部分我改变了形式,先让他们根据书本本身的歌词内容表演,然后自己创编歌词,再根据自己改编后的歌词内容来表演,孩子们兴趣很高,特别是根据自己改编后的歌词内容来表演这个环节,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并且这个环节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歌曲。总体来说这节课的各个环节还是比较连贯的,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我也从中发现了学生的不少闪光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