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2.3 程序的基本结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2.3 程序的基本结构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1 17: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程序的基本结构》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程序的基本结构》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整个程序设计部分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模块结构化程序设计设计思想,并在VB环境中完成三个基本程序结构。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普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计算机语言的使用很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并能画出它们的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学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利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难点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以实例分析深入展开,小结归纳,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和特点一一呈现,通过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中慢慢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最后完成课堂自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接引题
2分钟
导入:
本节介绍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分析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及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由导语思考进入情境。
引起学生的思考。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
8分钟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程序结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如图,A语句和B语句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语句后,才能接着执行B语句。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 并思考问题。
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顺序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交换两个数的值。
题目:输入两个数,然后交换这两个数,再输出它们交换后的结果。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交换两个数,要利用几个变量来保存数据?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变量A、B的值。
第二步:利用第三个变量C来进行交换,交换的过程如下:
C=A
A=B
B=C
第三步:输出交换后A、B的值。
(3)分析程序的流程图。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A=InputBox('输入第一个数A:')
B=InputBox('输入第二个数B:')
C=A
A=B
B=C
Print '交换后A=';A, '交换后B=';B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小结顺序结构的特点。
1. 执行过程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
2.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顺序结构程序中的任何一条语句都要运行一次,而且也只能运行一次。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
8分钟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流程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如下图所示,程序根据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操作或B操作。
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构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
学生听讲解,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分支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判断两个数的大小。
题目:输入A、B两个数,输出较小的数。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要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判断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输入两个数A和 B;
第二步:判断A-B是否大于等于0,即判断条件A-B≥0是否成立;
第三步:若判断条件成立,则输出B,否则输出A。
(3)分析程序的流程图。
(4)教师小结分支结构的特点。
① 分支结构是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②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在分支结构内,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操作或B操作之一,不可能既执行A操作又执行B操作,也不可能A操作和B操作都不执行。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
8分钟
有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经常需要重复执行一些操作,如计算1+2+3+…+100的和,我们可以利用循环结构控制程序按照一定的条件或者次数重复执行。
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学生听讲解,
观看流程图,并思考问题。
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循环结构程序的实例分析
应用举例:累加求和。
题目:计算1+2+3+…+10的和。
(1)分析问题。
教师提示进行累加运算,可先设累加变量的值为0,还要准确理解循环次数,避免出现多一次循环或少一次循环的情况。
学生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2)分析程序的执行步骤,画出流程图。
第一步:使累加变量S的值为0;
第二步:循环变量I的初值为1,终值为10,步长值为1;
第三步:判断循环条件I>10是否成立,成立,则输出累加变量S的值,否则S=S+I,I=I+1,重复第三步。
(3)分析程序的流程图。讲解程序的编写。
Private Sub Form_Click()
S=0
For I=1 To 10 Step 1
S=S+I
Next I
Print '1+2+3+…+10的和是';S
End Sub
学生观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4)教师小结循环结构的特点。
① 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包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的条件中。
② 循环结构主要用在一些有规律的重复计算的算法中,例如累加求和、累乘求积等问题。
学生听讲解,做好记录。
巩固相关概念的掌握。
知识归纳
3分钟
教师小结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程序基本控制结构的共同特点:
① 三种结构都是只有一个入口,一个出口。
② 三种结构内都不存在死循环,即无终止的循环,像下图的结构中就存在一个死循环,在程序中是不允许死循环出现的。
认真听讲,归纳知识。
通过归纳,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课堂练习
4分钟
见ppt
按照教师的引导,找到答案。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课堂小结
2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的程序结构。
分支结构:根据不同的条件判断来决定程序执行走向的结构。
循环结构: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我们灵活运用这三种基本结构,就可以编写出各种各样的程序,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