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掌握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2.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3.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英国人的目的达到了吗?
英国人认为根源在哪?
你认为英国接下来会怎么做呢?
修约
英法等国
大清王朝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担心危机统治
拒绝
矛盾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2、发动者:
英、法两国(主凶)
5、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原因: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4、借口:
3、支持者:
俄、美两国(帮凶)
英:
法: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
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
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 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马神甫”事件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战争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共同的强烈愿望。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继续: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侵略力量扩大:英国 美俄
(2)侵略时间增长:两年多 四年
(3)侵略区域扩大:长江以南沿海地区 沿海、中国清政府的都城
(4)签约国和条约增多:英法美三国 多国多条约
(5)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五口通商,割香港岛 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
(6)赔款增加:2100万银元 巨额赔款
(7)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扩大:
1.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
炮轰广州。
2.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劫难中的抗争
6.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
签订条约
①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1857年
1858年
②随后,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条约
签订国家
主要内容
《天津条约》
中国与俄、美、英、法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中国与美、英、法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为了不准这种毒物通过海关进口,中国政府曾经进行了长期的抵抗,现在却已让步,以南京条约而结束的鸦片战争终于胜利了,那些可尊敬的英国商人和政府自此以后再也不必为走私这项商品而感到耻辱。”
——时任美国外交官的卫三畏调侃这一事件
1.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
炮轰广州。
2.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占领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劫难中的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圆明园是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粹,收藏着无数的珍宝文物,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
右图是乾隆年间绘成的80幅圆明园全景中的一幅,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
(1)时间:1860年
(2)国家:英国和法国
(3)过程: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初,对圆明园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原为清代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它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延伸拓展
圆明园内有多达150多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延伸拓展
圆明园复原全景图
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残垣断壁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已经回归十二生肖的铜首
《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赔款增加。
天津成为外国侵略势力在北方的主要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
割地进一步破坏了我国领土主权,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此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
1861年,清政府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相关史事
三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平方公里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
英国:24.3万
日本:37万
德国:35.7万
法国:55万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目的
性质
侵略国
侵略区域
结果
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英军
英法 美俄
侵略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相同
扩大
侵略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中国两半程度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东南沿海
天津北京
1.抢劫并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 )。
A.英法联军 B.俄美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2.沙皇俄国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
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
A.中俄《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中俄《天津条约》 D.《中俄戡分西北界约记》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夺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沙俄
4.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他
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A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