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检测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1 22: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检测题
一、单选题
1.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请问信中所指(两次合作)“合则对国家有利”指的是
A.推翻帝制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和抗日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和达成“九二共识”
2.2015年是中共七大召开70周年,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成功的一次大会。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3.1945年8月15日12时,日本广播电台传出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中华民族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A.共产党敌后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美苏等盟国的大力支持
4.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国共重庆会谈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5.二战以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颇符合正义战争一定胜利的概念。李纯青先生在纪念抗战40周年文章中指出:不能否定八年战争(今称十四年抗战)乃以中国的胜利而结束。应该补充的是,如果以中国一国的力量,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老实说,中国未必能打赢日本。这段话对于国人来说最值得深思的是( )
A.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抵抗精神是胜利关键
B.反法西斯国家的数量是赢得战争的关键
C.战争不是道德考试而是工业力量的竞技
D.一切战争中正义力量都会获得最终胜利
6.国共两党的中枢人物都已认识到亡国之可怕,民意之不可侮,在民族生存的共同目标下,逐步从对立走向联合。这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根本保证。这里的“根本
A.抗战实行持久战略 B.中共实现了“联蒋抗日”
C.国共实现全民族抗战 D.民族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7.1938年6月,蒋介石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针,“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对俄应与之联络”,“对德应不即不离”。该外交方针
A.切合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B.体现了持久抗战的意图
C.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D.坚定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日战争以来的最大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9.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
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国共两党已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10.1938年,国民政府通过《抗战建国纲领》,纲领总则规定:“确定三民主义及总理遗教”为抗战建国之最高准绳,“全国抗战力量应在本党及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在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之下”,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由此可见国民政府
A.坚持一党专政体制 B.谋求同日本实现和平
C.遵循持久抗战方针 D.给予人民抗战的自由
11.1931年,日本侵略者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久侵占整个东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2.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评价某次战役(如下意图)时说:“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实际上是崩溃了。”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1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14.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重大战役不包括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D.百团大战
15.中共中央在某宣言中指出:“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公布该宣言,旨在
A.主张国共合作,打败日军 B.高举三民主义,推动国民大革命
C.推翻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创建中共军队,掌握革命领导权
16.抗战时期,在山西的一个村庄里,外国记者贝特兰亲眼看到大雨滂沱也冲不散台下密密麻麻的群众,他们冒雨在临时搭起的舞台前看话剧,“它的主题是武装农民参加游击队”。这说明当时
A.民众娱乐生活贫乏 B.中共重视宣传动员
C.群众抗日运动高涨 D.敌后武装力量壮大
17.1937年,将介石指出,“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使我们的民族做一个堪与各国并立于世界的民族。”据此可知
A.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活动
B.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民族意识的觉醒关系抗日大局
D.抗日民族统--战线尚未建立
18.下表是1937~1940年日本战费统计(单位:百万日元),此表说明
年度
战费总额
物价指数
换算值
附注
1937年
3418
125.8
2717
物价指数以1934~1936年平均数为100;换算值是指按物价指数折算成1934~1936年的币值。
1938年
6139
132.7
4626
1939年
6722
146.1
4585
1940年
8267
164.1
5038
A.日本通过恶性通货膨胀筹集军费
B.战费增加意味着日军将占领更多中国领土
C.中国抗战消耗并牵制了日本实力
D.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日军战斗力持续增强
二、简答题
19.试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0.19世纪末和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两次大举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马关条约》的签订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和资本输出的要求,各指什么条款?
(2)20世纪304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分为两个大的时期,这两个时期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列出课本上提及的第二个大的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防御和相持阶段两次重大军事斗争。
(3)面对日本这两次侵略战争,中国都进行了抵抗,但结果一败一成。请分别说明一败一成的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21.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代表大会定于六月二十日召开,可是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抵达上海,于是代表大会开幕了……主席张同志在第一次会议上说明了这次大会的意义。大会必须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材料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人类历史上实际只存在了1070天。但是,为了这个“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的存在而进行的斗争,已经历时七年。七年的暴动、战争和流血牺牲,以数十万、上百万人的生命所换取的成果,至此毁于一旦,这当然是一种悲剧。然而更大的悲剧在于,这些匆匆离去的共产党人,其主要领导人其实还并不知道失败的原因所在。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材料三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大会所制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纲领”存在什么问题?
(2)依据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二中共产党人“匆匆离去”的原因,3个月后共产党人召开会议作出调整,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材料三中毛泽东当时所指的“统一战线”有哪些?请举两例说明。
22.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
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1)你同意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23.中华民族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中形成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陈独秀指出,社会上各项人中“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不主张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帝国主义那条旧路是不能再向前走了,唯有去找那条社会主义新路来走”。
——摘自陈培均《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
材料二: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把自己的政策,即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政策的许多部分,改变到更加适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情况。
——《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
材料三: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
(2)材料二的文件出自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C 6.C 7.A 8.C 9.C 10.A 11.A 12.B 13.A 14.D 15.A 16.B 17.C 18.C
19.原因: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全民族抗战坚强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也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援,对抗战的胜利也起了积极作用。
意义:①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血了中国的百年耻辱。③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有着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④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894—1895年。
瓜分中国: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等(答到辽东半岛、台湾即可);资本输出: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防御阶段,平型关大捷;相持阶段,百团大战。(答案顺序不能乱,或者要对应)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也可)。
21.(1)纲领: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实际工作计划:领导工人运动。
问题:脱离中国实际(国情)。
(2)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博古、李德错误军事指挥;国民党全力围剿。
会议内容:结束王明左倾“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2.(1)有利于近代化
1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为中国的近代化扫除了道路。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不利于近代化
1政治上以宗教迷信的方式发动,建立了一个旧式的封建王权政府。
2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发展小农经济。
3破坏了中国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发展。
(2)原因: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而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都还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而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政体,但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
23.(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基本因素: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提出暴力革命思想;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广泛传播;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会议:瓦窑堡会议。努力: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向国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主要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