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测试
1、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漫画《日内瓦的喜剧一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C.中华人民共和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美国仍坚持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中提道:“一个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和世界利益,一个繁荣增长的美国也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的改善(???)
A.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彻底失败
C.促使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4、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
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
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
5、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
A.实现了不结盟的政策转变
B.消除了与会各国的疑虑和分歧
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
6、20世纪50年代,在冷战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没有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那样,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也没有展示中国当时所流行的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导向”。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开创了中印两国友好的局面
B.成为规范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
C.在产生时充满理想化的成分
D.具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立场
7、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
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8、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A.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的分别发表
D.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
9、《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这说明《共同纲领》的通过(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B.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
C.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D.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
10、厚重的空军一号舱门缓缓被打开,双鬓已然花白的美国总统,平生第一次嗅到了太平洋那一端积蓄了五千年神秘与未知的凝重空气,他戏称自己是新哥伦布…他试图对这个国度有“哲学上的新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此行(???)
A.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B.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C.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D.体现了区域多边外交
11、1955年,毛主席曾评价河北遵化县的王国藩社:“二十三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驴的四分之一属于社外成员),被人称为‘穷棒子社’。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时间内,‘从山上取来’了大批的生产资料,使得有些参观的人感动得下泪。”这一评价(???)
A.见证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初创艰辛
B.推动了农业合作社运动高潮到来
C.肯定了农民土地改革后的积极性
D.体现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路线
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之所以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1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载入宪法,此后历次宪法修改都坚持实行这一制度。1984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发展了民族经济??????????????B.使民族关系和谐
C.促进了法制化建设?????????????D.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14、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修改(???)
A.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
B.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D.说明各个民族自治区域依据法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15、1956年底,毛泽东在同工商界人士座谈时说:我们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跟工人、农民、资本家、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称他是个商量政府”。材料中的“商量政府”(???)
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色
B.保障了基层人民直接参政的权利
C.是新中国首部宪法实行的结果
D.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建立前夕 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立了“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此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六个五年计划
(1976- -1985?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占5.2%..-.纺织、食品和其他工
业所占比重不及15%...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
宪制,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英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超出了欧洲其他国家。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充裕的农产品,而且
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在英国,棉织品需求旺盛,获利丰厚;新兴的棉纺织业几乎不受行会约
束,形成了自由竞争,技术革新的要求十分迫切。棉纺织业等轻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冶铁业、
采煤业、交通等行业与领域的技术革新。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工业化初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关系》
提取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并运用所学的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答案:1-5DABDD 6-10DBCBA 11-15BADAA
16示例一:
观点: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
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迫切需要加强国防建设;中央制定方针政策并行政推动;借鉴苏联经验。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的方针,使国家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体系。
示例二:
观点:英国从农业、轻工业发展开始,逐步向重工业扩展。
说明:英国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的行政推动;农业革命提供大量劳动力、原材料和国内市场;棉纺织业等轻工业获利快、利润丰厚且不受行会约束;英国掌握世界霸权,海外市场广阔。英国的工业化道路使英国走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示例三:中英两国工业化道路不同的原因。
说明:综合示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