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2 10:3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21740012153900
教学设计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习重点】
归纳清朝初年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归纳19世纪前期中国统治出现危机的表现,对比认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习难点】
概括说明清朝开拓疆域的表现,理解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意义
【学情分析】
关于本课的历史学生在初中多有接触,但只是对具体的史实有所了解。因此,本堂课在初中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加深,开拓学生的视野。不仅知道一件事是什么,更要知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教学工具】
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内容包含这一时期相关史料、板书设计等;本课安排1课时。
【新课讲授】
导入:当我们掀开历史的封页,会发现 在距今约300年前的清朝统治时期 社会上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图中工商业发达 、人文荟萃 的繁荣景象便是这次盛世的一个缩影。而这次盛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统治者为此又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盛世下潜藏着何种危机?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让学生回答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展开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需要大家掌握以下几点:
掌握康雍乾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深刻认识这些措施对巩固清朝统治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了解清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清朝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朝社会面临的危机。
盛世的保障—勤政的好皇帝
盛世的荣光—疆域的奠定
三、盛世的阴影—统治危机初显
盛世的保障——勤政的好皇帝
(起此名字的原因: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康乾盛世的表现?
学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教师: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并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详细过问,也使得这一时期清朝的君主专制的到加强,那么在强化君主制方面清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学生:奏折制 军机处 文字狱
教师:什么是奏折制 其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单线联系)
(揭发一些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以及民情动向等等,这些密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从而使官员们处于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境况。人人自危,严防了官欲的恶性膨胀和腐败行为,同时也使政权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此制度是雍正的最为辉煌耀政绩之一。)
知道了 :皇帝的威严 与神秘感
教师:雍正年间为了处理西北军务,以及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设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职能演变:由最初单纯协助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实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性、随意性,官吏唯上是从,易出现失误,——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清朝初期,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 议讨论,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代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又称“国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撤销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共存在过155年)
康熙帝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南书房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 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的任务只是传达和抄写皇帝的旨意,不能有任何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扼杀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另一方面,军机处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教师:除了在政治方面,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文字狱
文字狱:含义是指旧时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大兴文字狱,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影响:造成社会恐怖气氛,文化凋敝,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①社会黑暗,政治动荡;②摧残文化,禁锢思想。)
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统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目的: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6、过渡:
教师:通过以上措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内部政局稳定,于是统治者把目光转向了边疆治理。
接下来我们起来看第二部分内容 盛世的荣光—疆域的奠定
清朝的版图是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开拓和巩固的。那么清朝统治者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开拓和巩固边疆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大家在看时可以简单那笔写一下 清政府采取的边疆治理措施?
学生: 1、平了吴三桂
2、收复台湾
3、灭了葛尔丹 准格尔部 (乾隆皇帝调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4、沙俄尼布楚条约
(教师:1、三藩之乱(1673年—1681年),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以朝廷撤藩之议为由,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反叛。康熙先是通过分化三藩,招抚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孤立吴三桂致其积郁而死。后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巩固了国家统一;
2、17世纪被荷兰占领。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②巩固了东南海防③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30年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等一万多人到达夷洲
1294年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
1662年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康熙皇帝三次亲征,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
元朝时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代表朝廷和达赖班禅处理西藏政务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金瓶掣签制度 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活佛继位方式 转世灵童
清朝沿袭明制,设总督、巡抚为省级最高长官,掌握各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省下设道、府、县。
督抚即总督、巡抚。清朝督抚分为地方、专务两种。
总督,官名,清代的最高地方官员,别称制员、制台、制府,辖一省或两三省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官,如尚书衔者为一品。凡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都由其奏请升调免黜 ,并有对外交涉之权,定制八总督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
师:清朝的疆域范围大致如何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清朝奠定的如此广阔的一个版图 有何重要意义呢?
生:奠定现代中国之版图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利于中华文明之延续
7、师:政局的稳定 经济的繁荣 疆域的开拓与巩固使清朝出现了100多年的盛世局面,10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昙花一现。盛世下隐藏巨大的危机,这些危机具体有哪些呢?
生:内部危机 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政治腐败、贫富分化,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白莲教天理教)
列强活动:这一时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天朝上国”的迷梦——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闭关锁国:清朝起初指定4所城市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1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这种以闭关自守为主的政策,并不能真正消除外来潜在威胁,反而加深了隔阂和矛盾。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①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十三行”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②严格约束外商活动;
③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导致中国衰落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要理解中国的衰落,就必须懂得中国早先取得的成就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世界市场扩张的需要 工业生产 闭关锁国政策 自然经济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