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那不勒斯舞曲
执教人
学习
目标
1、通过带领学生欣赏《那不勒斯舞曲》,使他们感受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感受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生活情趣。
2、通过画图形谱、PPT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主题;通过分段聆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
3、让学生了解《那不勒斯舞曲》在速度和力度上的特点;引导他们初步分辩二部曲式的音乐结构;体会音乐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课题研究
策略:
画图型谱,感受旋律的变化
借助图形谱,感受强弱高低
熟记图形谱,把握作品曲式结构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记忆一段乐曲主题;感受世界名曲的不朽魅力。
教学难点:初步分辩二部曲式的音乐结构;体会音乐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法
学法
聆听法
教学
资源
PPT课件 琴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整体欣赏
1、导入:“同学们,你们参加过音乐会吗?谁能告诉大家在音乐厅里听音乐会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不能随意讲话)
师:听音乐时你可以随音乐轻轻摇摆,每个节目演出结束的时候要以热烈的掌声表示对演员的尊敬。
①观看乐曲的演奏录像《那不勒斯舞曲》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主奏乐器?
①现在我们先来了解这首乐曲主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听了一大半了,应该知道了,主奏乐器是什么?【小号】
②那后面还是小号主奏吗?(听)【乐队】
3、乐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根据演奏乐器划分两部分)
二、分段欣赏
(一)聆听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段组成,我们分段聆听。
1、听第一乐段
(1)音乐情绪?(优美)优美中还带着?(师用啦范唱)(活泼、轻快)
(2)生随着音乐轻快地动起来,师随后黑板上画图型谱
(3)哪里点长一点、点重一点,在哪里?(师加重音记号)
(4)听旋律这四个音符排列有什么规律?(高到低)
(5)看着图形普用“啦”轻巧地唱【出示第一乐段】
2、听第二乐段
(1)听了第二乐段你想说什么?(节奏?旋律?)
(2)节奏和第一乐段相近,而且也是四句。但开始句以附点节奏代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使音乐显得怎样?
如果此时你来到海边,这个附点节奏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海浪)放音乐画图型谱
第二乐段的尾音会是什么音符呢?和第一乐段一样吗?这四个音符排列有什么规律?(高到低)
(4)用“哩”轻巧地唱【出示第二乐段】
3、听第三乐段
(1)播放音乐,聆听,说出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节奏怎样?(热烈奔放)速度由慢而快,力度由弱到强、连续的十六分节奏、小号在这尽情地表现演奏技巧。
(2)练习用手指点桌子表现渐强、渐快。
4、记忆第一部分主题A+B+C
(二)聆听第二部分
1、听乐队演奏,分析音乐在速度、力度上最大的特点?(乐队全奏、力度强、速度急速,这就是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
2、介绍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
小故事:在那不勒斯,传说很久以前在那曾出现一种名为塔兰图拉的毒蜘蛛,被它咬伤是很危险的,当地人采取一种很奇怪的方法解毒,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他们用发狂似的跳舞来解毒,而且必须跳到筋疲力尽、大汗淋漓。这种舞蹈被称为塔兰泰拉舞。特点:腿部动作剧烈、旋转速度非常快,音乐节奏急促。
3、交流重音,画旋律线。
4、整体欣赏
三、作曲家介绍
音乐有趣吗?知道是谁带给大家这么美的享受吗?我要隆重地向你们介绍这首乐曲的作者,他就是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他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那不勒斯舞曲》是他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除了作品《天鹅湖》他还有很多作品如《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四、结束本课
《那不勒斯舞曲》的版本还很多,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欣赏。
通过欣赏乐曲,激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让学生走进舞会,想象舞场上的情景怎样,听辨出主奏乐器
画图型谱帮助学生分析曲式结构,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了解作者,进一步探究,课下多搜集材料,多听名曲
板书设计:
那不勒斯舞曲
(俄)柴可夫斯基
教学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