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10课《(演唱)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10课《(演唱)铃儿响叮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11 18:1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铃儿响叮当》教案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材分析:
1、《铃儿响叮当》原是一首美国古老的游戏歌曲,后来成了一首祝酒歌,至今仍在青年学生中传唱。由彼尔彭得作曲。它描绘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在冬季银白色的雪野里乘着雪橇愉快嬉戏时的情景。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是一首二部合唱歌曲。
2、全曲分三个乐段(A、B、A′)。前10小节为第一乐段,两个乐句都是同音的连续反复和连续的级进加小跳的对置,用小快板的速度演唱,有一种兴高采烈的欢快情绪,形象地描绘了马在雪地上拉着雪橇有节奏地奔跑着和孩子们得意地坐在雪橇上的那种愉快的场面。
第二乐段,曲调多为跳进。配合着同一轻快节奏的不断重复,使曲调充满了活力。情绪欢快,有一种起伏前进的感觉。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变化的重复。结尾处把音符时值延长一倍,曲调上行跳进到主音“1” 结束,形成全曲高潮。
教学目的:
1、掌握歌曲中第二拍上的八分附点节奏和大量的八分音符,把握住每一个乐句的主要强拍,识谱和唱会二部合唱歌曲,使学生初步获得歌唱的表现能力。
2、配合节奏乐器,能较好地表现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唱得活泼、欢畅、,给人以欢快向上的感觉。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参与音乐的快乐和合唱的魅力。
教学重点:围绕歌曲学唱教学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教具准备: 歌谱、多媒体课件、节奏乐器、葫芦丝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 同学们,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人们用各种活动来庆祝。你知道,在欧美,哪个节日最热闹吗?------对,是圣诞节。
简介圣诞节:圣诞节是每年12月25日。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全民的节日,庆祝活动热闹又隆重。
在这个节日里,无论走到哪里,到处都回响着一首歌曲,你知道是什么歌曲吗?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英文版的《铃儿响叮当》。(板书课题)。
二、欣赏歌曲
1.欣赏美国的圣诞歌曲《铃儿响丁当》,边听边想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高兴,欢乐,愉快,活泼。
师:这个熟悉的旋律是《铃儿响叮当》,原为一首嬉戏歌曲,为人们冬季滑雪所唱,歌中的“丁丁当”就是模仿雪橇的铃声。后来,该曲又逐渐成为圣诞节等节日晚会上所唱的祝酒歌,由于旋律轻松、活泼,深受美国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流传。
再次欣赏歌曲,你能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吗? 合唱和齐唱的形式
出示歌页,重点感受合唱部分 表现的丰富音响
三、学唱歌曲
1、 聆听范唱。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合唱乐段和齐唱乐段
学唱齐唱部分
(1)学生随范唱轻轻唱歌词
师纠错,注意弱起(课件显示),难点重点练习,再轻声跟唱。
2/4 × ︱×× ×× ︱ ×·× ︱ ×× ×× ︱ ×· ︱
要求:正确地划拍,读出和拍击节奏,其中弱起的八分音符的时值要准确,防止缩短时值和速度不稳。
集体划拍演唱
学习二声部合唱
·教师分别弹奏两声部曲调。指导第一声部击拍轻声视唱;要求第二声部默唱练习,然后交换,注意克服难点。
·随琴练习二声布曲调,先听后轻声唱,逐步达到和谐。要求把握住每一个乐句的主要强拍,特别注意急换气,最后的长音几拍可渐弱结束。
·听歌曲录音后填上歌词并合成
·启发学生分段进行艺术处理,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声音明亮有弹性。调整好呼吸,唱得活泼,欢畅,唱好结束句,高潮处的音要唱好,表现出马拉的雪橇带着孩子们跑远了,《铃儿响叮当》的歌声也渐渐消失在雪野里了。
四、拓展练习
乐器吹、奏《铃儿响叮当》二声部部分;
2、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器为第二乐段伴奏(铃声、马蹄声)分组伴奏、演唱、表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在歌声中感受了带给我们的欢乐,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圣诞节的由来,感受了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铃儿响叮当》。
听着《铃儿响叮当》,模仿坐雪橇的感觉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