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第3课《(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11 18:1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傣族歌曲,常被改编为葫芦丝演奏的乐曲,全曲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缠绵,意境宁静悠远,富有傣族风情。乐曲及悠扬的曲调,娓娓动听的旋律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那葱葱郁郁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竹楼依山傍水,散落在竹林间,那融融的月光下,竹林里隐隐飘出阵阵葫芦丝乐音,优美抑扬,清新淡雅。
教学目标: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情绪和乐器音色特点的感受。
2、能跟音乐哼唱主要旋律,感受优美的傣族舞蹈并随乐跳一跳。
教学重点: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感受乐曲的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感受优美的傣族舞并随乐跳一跳。
教学工具:钢琴、多媒体、葫芦丝、孔雀舞蹈头饰,筒裙等。
教学方法:欣赏法、律动法、听唱法。
教学过程:
一、律动导入,激活联想
1.律动《金孔雀轻轻跳》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好听的儿歌叫《金孔雀轻轻跳》,今天我们就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跳一跳吧!
2.介绍傣族风情
你们知道我们刚刚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吗?(傣族)傣族在美丽的彩云之南云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傣族看一看吧!(风情介绍)
3.师出示葫芦丝,简单介绍葫芦丝的构造,生试听并说出其音色特点。
二、初听乐曲,感受情绪
1.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板书),初听时,请同学们思考:这首乐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可从力度速度情绪上说)
2.生回答问题,师适时评价。
3.你认为哪种颜色最能表现这首乐曲的情绪呢?(清新淡雅的浅绿色)
4.作曲家施光南简介。被称为“时代的歌手”,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著有《施光南歌曲集》,代表作品有歌曲《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等。他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三、再听乐曲,参与体验
1.请同学们再听乐曲,边欣赏边观察,老师在黑板上是如何表现旋律的走向的。(师播放音乐,画旋律线)
2.当主题再现的时候,生参与随师一起画旋律线。
3.用“lu”模唱主题乐段第一部分,生模仿老师吹葫芦丝的样子。
4.听赏主题乐段第二部分,感受起伏的旋律。
四、生随乐学跳傣族舞
1.师扮起傣族姑娘,跳傣族舞,讲解傣族舞的特点。傣族舞优美恬静,手的动作非常丰富,舞姿富有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个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2.生随音乐一起跳,把课前《金孔雀轻轻跳》的舞蹈动作加进来跳一跳。
五、参与创作
1.同学们我们刚刚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现了这首乐曲的柔美,那么你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乐曲的意境美呢?
2.生拿出纸笔,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师适时指导,修改。
3.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4.师小结并介绍歌曲背景:这首乐曲原本是由词作家倪维德先生到云南采风,他看到在明亮的月光下,一对对傣族青年男女在融融的月光下互诉衷肠,情歌呢喃,葫芦丝声声,晚风轻拂凤尾竹,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歌词,随后由施光南谱曲而成。
5.欣赏由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六、拓展知识,分享收获
1.分辨哪一段旋律是葫芦丝的音色?
2.师出示葫芦丝、竹笛、巴乌演奏的三段旋律,让学生分辨。
3.简单介绍巴乌和葫芦丝是傣族乐器中的姊妹乐器,说说他们音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巴乌较之音色略微浑厚。
4.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所得吧!(小结)
5.生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