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八单元
语文园地
语文统编版 五年级上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找书读的?都喜欢读那些课外书?你又是怎样找到好书的呢?快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交流平台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学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交流平台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交流平台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找书读的具体方法如下:
1.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书读;
2.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中找书读;
3.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书读;
4.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
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
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词句段运用
第一句话把书比作“长生果”,揭示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第二句话把书比作营养品,表现了书是人类的精神财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营养品。
第三句话把书比作朋友、故地,表达了对书浓厚的情感。
示例:
1.书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老师。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①
②
③
④
⑤
这段话按先分后总的顺序讲述了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在排列这几句话时,我们按照“三步法”。一读,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二析,根据句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思考哪些句子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哪些句子是在总述。三查,按照重新排列好的顺序,再完整的读一遍,进行检查和订正。
书写提示
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
书写提示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分别是唐朝颜真卿、唐朝柳公权、元朝赵孟頫)。代表作有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壹
仔细观察欧阳询这幅字帖的局部,他的字有何特点?
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观书有感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积月累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那方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古诗译文】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作者用“方塘”与“源头活水”的关系,暗示人要想内心澄明,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就要不断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知识 。
昨夜江边春水生,猛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观书有感(其二)
[宋] 朱 熹
昨天夜晚,春江水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往日舟大水浅,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了。
【古诗译文】
本诗用江河里的春水上涨比喻大量阅读积累,用行舟比喻学习,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多读书,注意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的道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