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课题: 《找最大公因数》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
复习
师: 12的因数有哪些?
生:12的因数有1、2、3、4、6和12。
师: 18的因数有哪些?
生:18的因数有1、2、3、6、9和18。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 请学生回答后出示ppt。
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1、2、3、6
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生:最大是6。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师:出示ppt,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列举法
师: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师: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9和15的最大公因数。
生:3
3、练习
(1)利用因数关系找
师:8和16的公因数是什么?
生: 1、2、4、8
师: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什么?
生: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8
师引导学生观察想想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8。
(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7和19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生:7和19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引导学生观察想想7和19是什么数,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生汇报:7和19都是质数,所以7和19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三)课堂练习
出示ppt及教材进行相关练习。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1、2、3、6
?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6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找最大公因数》被安排在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内,与以前的老教材有很大的区别。
一、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以往教学公因数的概念,通常是直接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因数,然后让学生发现哪些因数是两个自然数公有的,从而去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而新教材注意以直观的操作活动为主,借助直观的集合图显示公因数的意义。实实在在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效果较好。
二、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提倡思考方法的多样化。
以前的教材中安排的是利用短除法找最大公因数,现在的教材则是采用列举法,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把重点放在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上来,鼓励学生找最大公因数方法的多样化。从教材的练习设计出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特殊情况下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有规律的:(1)当两个数是倍数的关系时,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不是特殊的情况时,如教学“找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时,学生运用最普遍的方法是分别列举出18和27的因数,再在因数中圈出它们的公因数;这时适时引导你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去发现可以在18的因数中直接圈出27的因数,也可以直接运用短除法去发现。再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优化。一开始的时候,老师们商量还是遵循教材的意图,既然新教材没有讲到短除法,我们只是介绍,不重点掌握,但是作业出来后,老师们发现,有的学生首先连因数都找不全,既是找全了,也没有找出最大的公因数,在这种情况下,看来教学短除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课后反思:
这节数学课我的感受很深:第一、新教材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例1的引入概念与原教材不同例题前创设了铺地砖的问题情境,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而不是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引入概念。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第二、相信学生是最棒的!第三、小组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与研究的时间。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精心设计情境和问题,使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活动空间,在问题的发现过程,方法的总结过程发展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