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3)
初二年级 数学
知识回顾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3.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知识回顾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4.解:认真仔细的解这个方程.
5.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6.答: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思考:
1.这道题涉及到的基本量及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并标注表示相等
关系的语句.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例1 宏达公司生产了A型、B型两种计算机,它们的台数
相同,但总价值和单价不同.已知A型计算机总价值为102
万元;B型计算机总价值为81.6万元,且单价比A型机便宜
了2400元.问A型、B型两种计算机的单价各是多少万元.
例题讲解
例1 宏达公司生产了A型、B型两种计算机,它们的台数
相同,但总价值和单价不同.已知A型计算机总价值为102
万元;B型计算机总价值为81.6万元,且单价比A型机便宜
了2400元.问A型、B型两种计算机的单价各是多少万元.
基本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
例题讲解
例1 宏达公司生产了A型、B型两种计算机,它们的台数
相同,但总价值和单价不同.已知A型计算机总价值为102
万元;B型计算机总价值为81.6万元,且单价比A型机便宜
了2400元.问A型、B型两种计算机的单价各是多少万元.
基本关系式:单价=总价÷数量
例题讲解
例1 宏达公司生产了A型、B型两种计算机,它们的台数
相同,但总价值和单价不同.已知A型计算机总价值为102
万元;B型计算机总价值为81.6万元,且单价比A型机便宜
了2400元.问A型、B型两种计算机的单价各是多少万元.
基本关系式:数量=总价÷单价
例1 宏达公司生产了A型、B型两种计算机,它们的台数
相同,但总价值和单价不同.已知A型计算机总价值为102
万元;B型计算机总价值为81.6万元,且单价比A型机便宜
了2400元.问A型、B型两种计算机的单价各是多少万元.
例题讲解
相等关系:
① A型机数量=B型机数量
② A型机单价-B型机单价=0.24
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单价/万元
数量/台
总价/万元
A型机
B型机
81.6
102
基本关系式:
数量=总价÷单价
① A型机数量=B型机数量
② A型机单价-B型机单价=0.24
例题讲解
解:设A型机单价为 万元,那么B型机单价为
万元.A型机有 台,B型机有 台.根据题意,
得
.
解这个方程,得
.
经检验, 是所列方程的解,并且符合实际问题
的意义.
答:A型机单价1.2万元,B型机单价0.96万元.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要进行双检验
当 时,有
.
列出方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单价/万元
数量/台
总价/万元
A型机
B型机
81.6
102
基本关系式:
单价=总价÷数量
相等关系:
① A型机数量=B型机数量
② A型机单价-B型机单价=0.24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解:设A型机数量为 台,那么B型机数量为 台.A型
机单价为 万元,B型机单价为 万元.根据题意,
得
.
解这个方程,得
.
经检验, 是所列方程的解,并且符合实际问题
的意义.
答:A型机单价1.2万元,B型机单价0.96万元.
当 时,有 ,
.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要进行双检验
解:设A型机数量 台,那么
B型机数量 台.根据题意,
得
解:设A型机单价 万元,
B型机单价 万元.根
据题意,得
直接设元
间接设元
对比解法
思考:
1.这道题涉及到的基本量及基本关系式是什么?
2.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并标注表示相等
关系的语句.
例题讲解
例2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某市决定修一条轻轨铁路.
为使工程提前2个月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把工
作效率提高10% .问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用多少个月.
例题讲解
例2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某市决定修一条轻轨铁路.
为使工程提前2个月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把工
作效率提高10% .问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用多少个月.
例题讲解
基本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2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某市决定修一条轻轨铁路.
为使工程提前2个月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把工
作效率提高10% .问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用多少个月.
基本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例题讲解
例2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某市决定修一条轻轨铁路.
为使工程提前2个月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把工
作效率提高10% .问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用多少个月.
基本关系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例题讲解
例2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某市决定修一条轻轨铁路.
为使工程提前2个月完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把工
作效率提高10% .问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用多少个月.
相等关系:
①原计划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2
②(1+10%)×原计划工作效率=实际的工作效率
例题讲解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原计划
实际
基本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列出方程:
1
1
相等关系:
②(1+10%)×原计划工作效率=实际的工作效率
①原计划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2
解:设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用x 个月,那么原来的
工作效率为 ;实际上要用(x-2)个月完成,那么实际
工作效率为 .根据题意,得
.
例题讲解
经检验, 是所列方程的解,并且符合实际问题的
意义.
答: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22个月.
.
即
.
解这个方程,得
.
例题讲解
归纳小结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2.设:选择恰当的未知数,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3.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归纳小结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4.解:认真仔细的解这个方程.
5.验:双检验 (1)是否是所列方程的解;
(2)是否满足实际问题的意义.
6.答:注意单位和语言完整.
远大中学组织学生到离学校15千米的郊区进行社会调查,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前往,另一部分同学在骑自行车的同学出发40分钟后,乘汽车沿相同路线行进,结果骑自行车的与乘汽车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
学以致用
基本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远大中学组织学生到离学校15千米的郊区进行社会调查,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前往,另一部分同学在骑自行车的同学出发40分钟后,乘汽车沿相同路线行进,结果骑自行车的与乘汽车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
学以致用
基本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远大中学组织学生到离学校15千米的郊区进行社会调查,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前往,另一部分同学在骑自行车的同学出发40分钟后,乘汽车沿相同路线行进,结果骑自行车的与乘汽车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
学以致用
基本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
相等关系:
② 汽车速度=3倍自行车速度
远大中学组织学生到离学校15千米的郊区进行社会调查,一部分同学骑自行车前往,另一部分同学在骑自行车的同学出发40分钟后,乘汽车沿相同路线行进,结果骑自行车的与乘汽车的同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3倍,求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
① 骑自行车所用时间-汽车所用时间= 小时
学以致用
解:设自行车的速度为 km/h,汽车的速度是
.根据题意,得
km/h
.
去分母,得
.
解得
.
学以致用
经检验, 是所列方程的解,并且符合实际问题
的意义.
答:自行车、汽车的速度分别是15 km/h,45 km/h .
当 时,
.
课堂小结
实际
问题
列分式方程
实际问
题的解
整式方程
去分母
整式方程的解
解整式方程
……
目标
………
目标
分式方程的解
检验
检验
课后练习
1.同学们在计算机课上学打字,李华比王妍每分钟多录入20个字,李华录入300个字,与王妍录入200个字的时间相同.问李华、王妍每分钟各录入多少个字.
2.联系生活实际,编写一道应用题使所列的方程为:
.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