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6课《(听赏)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文艺版五年级音乐下册 第6课《(听赏)松花江上》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1-11 21: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松花江上(男女生二重唱)
湖南文艺版音乐第六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咏唱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了解时代背景,以唱为本,唱出理解,唱出情感, 唱中体验,唱中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当时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小具有爱好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歌词中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咏唱歌词为重点,在咏唱中体会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视频《九·一八事变》,视频对唱版《松花江上》。
2、对唱版的《松花江上》歌词曲谱。
3、学生利用家中的音乐设备提前学会唱《松花江上》歌曲。
教学过程
导 创设情境,了解历史。
破题。同学们,今天来学习第六课的听赏《松花江上》,有谁知道有关松花江的知识吗?(PPT简介松花江。)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卢沟谣》,大家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生:“九·一八”事变。
师:对。现在播放“九·一八”事件视频,请同学们先看短片,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真实过程。
简介歌曲创作: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
(2)、简介歌曲创作作者。(PPT)
(3)、简介歌曲创作背景。(PPT)
学 (出示歌曲简谱)
1、 初读歌词,整体感知。
师 :根据歌词的内容,大家认为歌词内容可以分为几段?
生:······
2、讲解第一段歌曲的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1--20小节)有两个乐句,第二乐句(11--20小节)实际上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叙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二乐句的结尾从高音“1”下行级进到中音“1”,加强了歌曲的悲痛情绪,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惨痛心情。
第二部分(21--52小结)。前两个乐句(21--30小节)基本相同只是在结尾的三个音降低了8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彩,令人热泪涟涟。而后面(31--52小节)的旋律进行中,它又多次以不同的变形出现感情内在压抑,给人以一唱三叹、环绕萦回的强烈印象。这悲愤交加的声音,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第三部分(53--61小节)当“爹娘啊······”的呼天唤地的旋律展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 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着人们奋起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析 歌曲的情感分析
歌曲《松花江上》所表达的情感是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双重压迫下,被迫背井离乡、逃亡关内的凄惨,以及全体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建家园的迫切渴望。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要有东北人民当时的心情。
四、练 学唱歌曲《松花江上》。
同学们学唱歌曲时,要进入角色,注意表情的表现。
同学们学唱歌曲时,注意音高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①发声练习。
②演唱练习。
结束语:
1931年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仅仅是个开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14年抗战,东北沦陷了整整14年。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掀起了保卫母亲河,保卫全中国的抗日高潮。下一节课要学习的歌曲《长城谣》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抗日救亡画面。
铁湖小学 李太红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