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复习填空专项训练教科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复习填空专项训练教科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11 22: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填空专项训练
1.天气影响着地球上一切的________。
2.风向标是________的仪器。
3.________是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4.风向是指________的方向。
5.________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
6.气温可以用________测量。
7.气象学家根据一天________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来源:学

网]
8.天气的变化是________变化的结果。
9.________是指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10.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________,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________。
11.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测。
12.当温度计受热时,液柱会________;当温度计受冷时,液柱会________?.
13.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时,需要大量的观测________。
14.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并回答问题。
(1)标记:玻璃管上端有“℃"一边代表的是________?.
(2)数字:数字代表的是________?.
(3)刻度:1大格表示________,1小格表示________.
[]
(4)这个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1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_______的。
16.如图所示,拿两只相同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装入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没有,静静地放在桌面上。隔几分钟后,观察两个玻璃杯的外壁上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水珠出现。
17.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________、________。
18.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________克。
19.根据水的三态循环图,我们可以知道液态的水能________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________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________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________成液态的水;固态的冰会________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________成固态的冰。
20.读出并写出下列各摄氏温度计中的温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1.如果物质能够____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________、也不能用________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的物质分离出来。说明它在水中________;反之则在水中不能溶解。
22.火柴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可以支持________。
23.水温与周围温度相差越大,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速度越________?
24.水除了能溶解________体和________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
25.把一小勺食盐和一小勺沙分别放入两杯水中,用筷子搅拌,能在水里溶解的是________,不能溶解的是________。
26.下面是同一种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用高科技手段观察到的内部分子的不同状态。
其中图________的温度最高。



27.空气是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体。
28.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
(1)观察开启前及摇动后的汽水。
开启前________;摇动后________。
(2)分别拉和推注射器活塞。
拉动活塞________;推动活塞________。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9.物体的________叫温度,常用________来表示,符号为________.
30.在研究“水蒸发快慢与周围温度的关系”时,在两个不锈钢长柄勺中加入相同多的水的原因是________.
31.将滤纸对折________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32.有了天气日历,在做长时间的天气观察时就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记录,并利用这些记录分析一段时间内的________,找到________的规律。
33.观察记录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前后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高锰酸钾的状态
________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________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
________
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
________
34.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5.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如图所示是几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测量水的温度;常用________测量人体的温度;常用________测量空气的温度。
36.人们把海水引进________,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________,最后析出盐的________。
37.在不搅拌或不震荡的情况下,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比胶水________。(填“快”“慢”)
38.加液体的烧杯口靠引流的________。引流的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
39.空气受热时,体积变大;变冷时体积变小,由此可以得出,空气具有________的性质。
40.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问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小水珠,这可能是________变成的。
4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3摄氏度可以写成________,-10℃可以读为________.
43.测量水的温度。
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比较上面测出的温度,我发现:除了________,其他几种水的温度都下降了。________温度下降得最快,________温度下降得最慢。温度越高的水,一开始下降的速度越________.
44.水在自然界中不断经历着三种形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45.测水温时,先用手拿着温度计的________,再将温度计的________浸入水中,不能碰到________。读数时温度计不能________,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________?
46.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液体是否被________、水的________有关。
47.用力推充满空气的注射器活塞,用手堵住出气口,活塞能够下移,说明空气可以________。
48.要比较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________进行测量。
49.如图所示,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然后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碟子里的水会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50.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________,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________,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生物
【解析】【解答】天气影响着地球上一切的生物。我们每天都能感知到气温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以及天气的变化。
【分析】天气的变化影响着生活的日常活动。
2.【答案】
风向测量
【解析】【解答】风向标是风向测量的仪器。
【分析】此题是概念题目,学生要牢记概念。
3.【答案】
风速
【解析】【解答】风速是风每分钟行进多少米
【分析】此题是概念题目,学生要牢记概念。
4.【答案】
风吹来
【解析】【解答】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分析】概念题,需要牢记风向的概念

5.【答案】
降水
【解析】【解答】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
【分析】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6.【答案】
温度计
【解析】【解答】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分析】温度计为测量温度的仪器。
7.【答案】
24
【解析】【解答】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8.【答案】
大气层
【解析】【解答】天气的变化是大气层变化的结果。
【分析】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9.【答案】
气温
【解析】【解答】气温是指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分析】考查气温,要牢记气温的概念。
10.【答案】
收集雨水;降水量
【解析】【解答】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分析】(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确定下雨等级。
11.【答案】
晴天;多云;阴天
【解析】【解答】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
【分析】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以及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从低到高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与阴天或雨天有关
,位置低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或城堡状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位置较低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从高度和形状来化分云的类型。?
与晴天有关,位置高。
12.【答案】
上升;下降
【解析】【解答】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涨冷缩原理制成的,当受热时,液体膨胀,体积变大,液柱会下降,遇冷时,液体体积变小,液柱会下降。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3.【答案】
数据
【解析】【解答】天气预报的测量需要大量的观测,进行观察。
【分析】有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帮我们预测天气的变化情况。
14.【答案】
(1)摄氏温度
(2)温度
(3)10℃;1℃
(4)-30℃;50℃
【解析】【解答】温度是反应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图示温度计一小格是分度值,为1℃,一大格是10℃,量程指的是所能测量的范围,最小是-30℃,最大是50℃。
【分析】温度是反应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指的是所能测量的范围,分度值指的是一小格所代表的刻度。
15.【答案】
不同
【解析】【解答】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溶解,如食盐,有的难溶解,如氧气,有的不溶解,如石头。
【分析】不同的物质溶解在不同的试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16.【答案】
没有
【解析】【解答】常温下水蒸气不会凝结,只有在遇冷才会凝结。所以这两个杯子都不会有水珠。
【分析】水蒸气只有遇冷才会凝结成水珠。
17.【答案】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解析】【解答】进行天气观察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以及同一地点。
【分析】观察天气不仅仅靠自身的判断,有时还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18.【答案】
36
【解析】【解答】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分析】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9.【答案】
凝固;融化;蒸发;凝结;升华;凝华
[]
【解析】【解答】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融化过程,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是蒸发过程,气态的水蒸汽变成液态的水是凝结过程,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汽是升华过程,气态的水蒸汽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华过程。
【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从而实现了水循环,这三种状态的转化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20.【答案】
26℃;-11℃;29℃;-4℃
【解析】【解答】温度计读数时,应该先观察分度值,再平视液柱的液面,从上到下温度分别为:26℃、-11℃、29℃、-4℃。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读数。
21.【答案】
均匀地;稳定地;沉降;过滤;能够溶解
【解析】【解答】溶解指物质均匀的、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分析】本题考的是溶解的概念,溶解形成的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
22.【答案】
燃烧
【解析】
【分析】火柴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是空气支持燃烧的证据。
23.【答案】

【解析】【解答】水温与周围温度相差越大,温度下降或上升的速度越快,最终水的温度和环境温度一样。
【分析】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24.【答案】
固;液;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水可以溶解固体、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氯气等。
【分析】水中可以溶解固液气三种物质。
25.【答案】
食盐;沙
【解析】【解答】食盐可以溶解在水里,而沙子不可以溶解在水里。
【分析】不同的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26.【答案】

【解析】【解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分析】掌握热胀冷缩的概念及其原理。
27.【答案】
颜色;气味;味道;看不见;摸不着;透明
【解析】【解答】根据空气的性质,我们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透明的气体。
【分析】依据空气的性质,即可解答本题。[]
28.【答案】
(1)饮料无变化;有气泡产生
(2)有气泡出现;气泡消失
(3)压力
【解析】【解答】1、震荡前无变化,震荡后会有很多气泡溢出来。
2、拉活塞会有气泡产生,此时压力减小,推活塞气泡消失,此时压力增大。
3、推测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力越小,溶解度越小。
【分析】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的溶解气体。比如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气体的溶解度和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力越小,溶解度越小。
29.【答案】
冷热程度;摄氏度;℃
【解析】【解答】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的物理意义以及符号。
30.【答案】
减少水量多少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研究“水蒸发快慢与周围温度的关系”时,在两个不锈钢长柄勺中加入相同多的水的原因是减少水量多少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分析】水蒸发快慢和水量多少、空气流通速度、温度有关。在研究这些因素时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31.【答案】

【解析】【解答】滤纸要对折两次之后再放入漏斗使用。
【分析】本题考的是滤纸的使用方法,要对折两次。
32.【答案】
天气变化;天气变化
【解析】【解答】经过长时间的天气观察,能够找到天气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的变化规律。
【分析】通过日历可以找到天气的大体变化规律。
33.【答案】
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慢慢溶解;溶解速度加快;高锰酸钾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水变为澄清、紫红色的液体
【解析】【解答】深紫色细长斜方柱状结晶,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慢慢溶解溶解速度加快高锰酸钾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水变为澄清、紫红色的液体。
【分析】本题考的是高锰酸钾的物理性质。
34.【答案】
云量
;降雨量
;气温;风向;风速
【解析】【解答】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以及风速和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分析】天气的表达方式有五中,学生需要牢记这五种概念。
35.【答案】
丙;乙;甲
【解析】【解答】甲是气体温度计,通常测量空气温度。乙是体温计,前面有凹槽,是测量人体温度的,丙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分析】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但是不同的情况应该选用不同量程的温度计。
36.【答案】
盐田;蒸发;结晶
【解析】【解答】人们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分析】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这是海水提取食盐的原理。
37.【答案】

【解析】【解答】搅拌溶解得更快。
【分析】温度越高、颗粒越小、搅拌可以使食盐溶解得更快。
38.【答案】
玻璃棒
【解析】【解答】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且玻璃棒末端要靠着三层滤纸那一侧。
【分析】玻璃棒在实验室中主要作用有:引流、搅拌、转移少量液体。
39.【答案】
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分析】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0.【答案】
融化;水蒸气遇冷
【解析】【解答】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融化,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小水珠,这可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分析】水变成冰是凝固,冰变成水是融化,水蒸气变成水是凝结。
41.【答案】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对空气成分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分析】了解空气的成分,就可以解决本题。
42.【答案】
13℃
;零下10摄氏度
【解析】【解答】13摄氏度可以写成13℃,-10℃可以读为零下10摄氏度。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的读数和写法。
43.【答案】
自来水;热水瓶里的热水;温水;快
【解析】【解答】自来水温度和室温相同,因而不会发生热传递,温度不会下降,其他高温物体温度都会下降,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
【分析】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温度差越大传递的热量越多。
44.【答案】
温度的变化
【解析】【解答】物质的物态变化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分析】物质一般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
45.【答案】
上端;下端;容器的底与壁;离开
;被测的水持平
【解析】【解答】测量水的温度,应该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下端应该放在水里,但不能碰到容器的底部或者内壁,读数应该等到示数稳定了且平视刻度线。
【分析】本题考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6.【答案】
搅拌;温度
【解析】【解答】温度越高,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快,搅拌的情况下,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得越快。
【分析】本题考的是影响可溶性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因素:搅拌、温度、可溶性物质颗粒大小。
47.【答案】
压缩
【解析】【解答】题目描述的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压缩。
【分析】根据空气的特性可知,空气具有可以被压缩的特征。
48.【答案】
温度计
【解析】【解答】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用温度计测量。
【分析】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49.【答案】
减少
【解析】【解答】过一段时间,碟子里的水会减少,因为水吸热会变成水蒸汽。
【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物态变化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50.【答案】
下降;上升
【解析】【解答】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分析】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放出热量的物体温度会降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