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安谧(mì)
槃(pán)
滂沲(tuó)
周髀算经(bì)
四(tuí)
晷(guǐ)影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模
(2)重
2.语境辨析法
(1)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2)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逐渐·逐步
“逐步”侧重于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
“逐渐”则只用于事物的变化。
2.明确词义
(1)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后多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
(2)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3)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4)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6)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7)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8)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1)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意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
(2)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穿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guī
niè)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2)穿—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从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说,该学说只是一种初级的宇宙理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________,这决定了它在天文学界必然要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
①不能用以编制历法 ②不能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
③不能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④没有与数学结合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B [根据句式特点,三个“不能”句要连在一起,故选B。]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键在于其符合实际情况”与“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一面不能和两面搭配,应改为“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资料链接]
关增建,1956年生,科学史博士,1984年入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毕业后入郑州大学工作,1995年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同年破格晋升教授。2000年调入上海交大,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争论有很多,其中浑盖之争——浑天说和盖天说的争论最为严重。浑天说与盖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文本鉴赏]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表达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探究精神的赞美之情。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盖天说 ②浑盖之争秉持的原则
任务一 概括文本内容要点
1.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西汉扬雄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做了批驳。其中盖天说认为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人之所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下升起,是因为太阳太高了,人产生了错觉。对此,扬雄做了实验,到高山顶上取一水平面,验证太阳确实是从水平面之下升起的,光线也是从下往上传播的,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②王充认为,太阳从水中出入这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浑天说者的态度是,只要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太阳是从地平线下升起,又落到地平线下,它即使出入于水中又何妨?何承天对太阳在水中出没的问题辩解说:太阳入水把水烤干,是百川之水的入注,才得以补充。③葛洪认为按照盖天说的观点,太阳落山时应该呈现“竖破镜”状态,但实际观测到的情况是太阳落入地平线时呈现“横破镜”的状态,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④朱熹认为,到底盖天说正确还是浑天说正确,可以通过制作仪器来验证。根据盖天说无法做出仪器,根据浑天说可以做出浑天仪,证明浑天说可信。
任务二 分析概括文中作者观点
2.“浑盖之争”被称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它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这场论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这场论争有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浑盖之争引起了高度关注。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之中,提出了更多的宇宙结构学说。浑盖之争持续时间很长,从公元前2世纪,持续到了公元12世纪,前后达一千三四百年。②成果丰富。这场论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我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如《太初历》,“小儿辩日”问题的解决,勾股定理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天文仪器的发展等。
(2)科学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学说是否正确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3.浑盖之争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浑盖之争是指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实质是有关宇宙结构问题的论证。
任务三 梳理文章思路
4.阅读全文,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文章先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浑盖之争,总领全文,然后分别介绍了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四种天文学说,既而解说盖天说和浑天说之间的论争,最后对这场论争进行评析,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特点、秉持的原则等。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行文过渡自然
本文衔接自然,行文中用了恰当的过渡句,使文章结构紧密。如第2、3自然段之间,用“替代‘天圆地方’说的是宣夜说”一句进行过渡;第7、8段之间,用“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一句过渡;第12段开头句“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句由综述浑盖之争过渡到评析这场论争。
2.写法指导
行文过渡“三注意”
(1)词语过渡。我们根据上下文意思,用一些关联词衔接上下文,常见的关联词有因为、所以、以及、但是、可是、固然、其实等。我们也可以用与后文描写相关的词语过渡。
(2)句子过渡。根据文章表达的主题,在一个段落的末尾,或者下一段开头,用一个句子把两个段落衔接起来,让文章不生硬。
(3)段落过渡。文章描写两个方面的东西,甚至没有什么相同点,必须有一个段落进行过渡。
3.迁移运用
在下面两段话之间添加一个过渡段。要求:上下文连贯,语言表达简明。
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遍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童年,虽然也常有兵荒马乱,究竟还没有遇到大灾荒,像我后来从历史书上知道的那样。
[答案] (示例)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的,只有童年。(起到承接作用即可)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这场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盖天说”和“浑天说”的旷世学术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在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的始终,有力地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同时也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始终坚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尊重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应用角度】 “科学求实精神”“执着追求”“探求真理”“实事求是”等。
2.素材应用
脚踏实地的态度让我们的梦想成为理想并最终得以实现,因为明天其实就在脚下。放眼历史长河,能够有所作为的人们从来不吝惜自己梦想的能力,而真正成就他们的,则是梦想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务实态度。青年陈胜曾勇敢挑战封建等级制度,大声呼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但在梦想背后,若没有他为人奴役仍然坚持为农民阶级争取利益的毅力,若没有他日复一日自我修养与完善的恒心,或许日后风生水起的农民起义将不过是他梦中一个美丽的场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千年学术之争——浑盖之争,如果没有古代中国天文学家们对梦想的执着探索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或许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可能只是一场空想。
[先贤语录]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选自《论语·述而》)
[古文今译]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籍文献,勤奋钻研,敏捷地去获取知识的人。”
[知行启迪]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小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深夜,他还在读书,不停地朗读着一篇文章,但始终没背下来。这时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他睡觉之后,下来偷东西。贼趴在墙上等啊等,可是曾国藩依旧没有背下来。等来等去,小偷不耐烦了,跳下来说:“你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啊?”然后把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一个生命,甚至每一个小小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庄子道:“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不得不________。探索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和研究精巧的细胞内原子运行规律是人类扩展认知的两个基本方向。人们一方面用空间天文卫星来观测大尺度时空维度中的奇观,另一方面也运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来探索细胞内部微观世界各式各样复杂而又精巧的结构。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________。据估计,一个普通的动物细胞内,各类蛋白质分子机器的总数超过十的十二到十三次方数量级,其他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更是________。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无不是________,其中的奥妙令人神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啧啧称奇 叹为观止 不计其数 井井有条
B.交口称誉 叹为观止 不胜枚举 顺理成章
C.啧啧称奇 望洋兴叹 不胜枚举 井井有条
D.交口称誉 望洋兴叹 不计其数 顺理成章
A [①啧啧称奇: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交口称誉:众人同声称赞。第一处,前面说“亚原子世界的精度和深远宇宙的广度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融会贯通,庄子的思想竟与现代科学暗自相合”,一个“竟”字表示出乎意料,可见此处应是说前面的情形让人感觉奇妙,应使用“啧啧称奇”。②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第二处,文中说“细胞内部丰富的物质结构和有序的协调机制令人……”,此处应是赞叹“细胞内部物质结构的丰富和协调机制的有序”,应使用“叹为观止”。③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第三处是说“其他各类功能性的小分子”之多,没有办法计算,应使用“不计其数”。④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第四处,是说“从物质代谢到能量供应,再到细胞分裂、分化、自噬等整体水平上的行为”条理分明,应使用“井井有条”。故选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奇景瀚如星海,会令你慨叹它的壮阔
B.这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一定会令你慨叹
C.你一定会慨叹这奇景如此壮阔,瀚如星海
D.你一定会慨叹如此壮阔的奇景,瀚如星海
C [括号前面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分子或穿梭于各种功能迥异的细胞器之间,或锚定于某一特定的膜结构浮游其上,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其中“如果化身为一个原子置于其间”中“化身”的主语蒙后省,此处应是假设人化身其间,故排除A、B两项。C项句中用“这”指代上文内容,使上下文紧密关联,而D项说“如此壮阔”,这说明前面的内容应是说“壮阔”,这与语境不合。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物质结构尽管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B.虽然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控制
C.物质结构虽然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D.尽管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调控
D [“即便物质结构纷繁复杂,但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即便……但”搭配不当,“即便”意思是“即使”,表假设关系,而“但”表转折关系,故二者搭配不当;“细胞内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精细的限制”不合语境,且“精细的限制”也搭配不当,从文中来看,应是说受到“精细的调控”。A、C两项,前半部分的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B项,结尾的词语“控制”不如“调控”恰当,且“虽然”不如“尽管”恰当。故选D。]
4.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给老师发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在那青涩的年代,是恩师郑重的交代为我们纠正了偏离的航向,是老师有劲的双手托起我们灿烂的明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交代”一词比较普通,难以与前面的“郑重”搭配,可改为“嘱托”,以示尊重。“有劲”是口语化表达,应改为书面语。“高足”是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用于学生自称不妥。“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用在此处不合语境。“鼎力”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用于此处表示自称不妥。
[答案] ①“交代”改为“嘱托”;②“有劲”改为“坚实”;③“高足”改为“学生”;④“斧正”改为“指出”;⑤“鼎力”改为“全力”。
5.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描写漫画内容并揭示寓意。
(1)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观察画面需注意“××大学”的字样,踏进校门时不同人物的情态,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由此,漫画折射的是在社会现实中教育给农民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描述内容要全面细致,分析寓意要联系社会生活。
[答案](1)图中有三个人,看样子是一对夫妇正送儿子去读大学。走在最前面的是儿子,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正要踏进××大学的校门。后面跟着的这对夫妇,衣着破烂,正满头大汗地背着猪、粮食。
(2)教育已成为农民家庭的沉重负担。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5月26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强降雨严重灾害。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参加抗洪抢险救援800余次,出动指战员8
100余人,出动舟艇970余艘次,疏散营救被困群众16
232人。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将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灾情,主动与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联系,建立研判会商机制;着眼抢大险、救大灾,建强专业精干力量,配齐救援装备器材,深入开展专业训练,不断强化指战员水面搜索、绳索救助、急流救援、水下打捞等救援技能,着力提升攻坚打赢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语段是一则新闻报道,答题时提取关键信息总结概括即可。作为一则新闻,时间、事件等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据此可提炼出“5月26日以来”“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强降雨严重灾害”“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抗洪抢险救援”等关键信息。材料后半部分主要涉及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采取的两方面措施,即“消防救援队伍将与多部门建立研判会商机制”“着力提升攻坚打赢能力”,这些也是材料的重要内容。
[答案] 关键信息:①5月26日以来;②南方大部地区遭受强降雨严重灾害;③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抗洪抢险救援;④消防救援队伍将与多部门建立研判会商机制;⑤着力提升攻坚打赢能力。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界的许多动物要冬眠,而海参却要夏眠。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浮游生物习性特别,____①____:冬季海面水冷,它们主要生活在海底;夏季海面水温升高,它们都浮上来觅食和繁殖。生活在海底的海参,____②____,只好用休眠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因此,海参的夏眠与其他生物的冬眠一样,____③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处,根据下文可知,浮游生物冬季主要生活在海底,夏季都浮上海面来觅食和繁殖,因此①处是写浮游生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活动区域不同,可以填入“随季节(冷暖或温度)变化改变活动区域”;②处,根据上文可知,海参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而浮游生物在夏天都浮上海面来觅食和繁殖,所以海参在夏天是缺乏食物的,所以②处可以填入“因为夏季缺乏食物”;③处,由开头的文字和全段内容可以知道,海参的夏眠与其他生物的冬眠一样,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③处可以填入“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方式(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答案] ①随季节(冷暖或温度)变化改变活动区域 ②因为夏季缺乏食物 ③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方式(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会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推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身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反思和质疑,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还原学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刘大椿《论科学精神》刊登于《求是》2019年9期,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诞生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密切相关。
B.对理智的崇尚,既要大胆假设,也要认真求证,以更完整、更深刻地把握事物。
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D [D项,“批判态度……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错误,第四段说的是“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文中是说“……要受到严厉批判”,并非“无法……搞伪科学”,选项曲解文意。]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态度。
B.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对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以哥白尼、拉瓦锡等为例是为了证实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C [C项,“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错误,文章第三段开头说“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可见应为“实证方法”,而非“实验方法”。]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A [B项,“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自然规律”错误,第三段开头说的是“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C项,“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可见并没有对经典物理学的否定;D项,“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错误,第五段说的是“试错模式”,并不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