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能够说出信息技术五次发展革命,感受并预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例子,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善意对待信息技术、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二、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同学们以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辨别能力,同学们知道利用网络去查询资料,利用网络娱乐,但是很多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还不了解,本节课给学生们梳理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让大家感受到未来信息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发展趋势。
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
活动1【导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掌握了信息及其它的特征,那么大家怎么理解信息技术呢?如果让你去定义信息技术,你会怎么定义?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活动2【讲授】五代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用“泰坦尼克号”沉船时间让大家感受电报的使用历史,以此来比较不同信息革命时期人类的生活状态。)
1909年8月,英国冠达游轮公司旗下的“斯拉沃尼亚号”游轮在亚述尔群岛失事时,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结果所有人都获救,这是该信号首次被使用。但直到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之后,“S.O.S”才得到广泛使用。“泰坦尼克号”沉船,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船上的报务员杰克·菲利普斯对另外一人说:“发送‘S.O.S’求救信号,这是一种新的国际通用呼救信号,它可能是我们最后的获救机会。”事实上,正是他的这句话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原来,当时与“泰坦尼克号”近得灯光可见的“加利福尼亚号”因报务员不值班没有收到这个求救信号。可是,求救信号却幸运地被远在纽约的一位叫萨洛夫的人接收到。他果断地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世界通报了这一消息。直到次日黎明,距离“泰坦尼克号”很远的“卡帕蒂阿号”才闻讯赶到,最终救出了710人。
第五次: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使用霍金的轮椅、比尔盖茨的智能家居、2020年老王的一家视频,让大家感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活动3【总结】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1.越来越贴近人类社会发展需求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信息技术的影响
2、 积极影响
(1)改善教育
(2)远程医疗
(3)交流便捷
3.消极影响
(1)沙发上的土豆和地铁族
(2)网络成瘾
(3)网络犯罪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能总结出信息技术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