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1 22: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适用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
【适用单元】《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一节
【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本节课将以信息的获取过程:“确定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为线索,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若引诱得当,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理念】本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调整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学习的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中心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所以拟定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总结归纳知识。
【学习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复杂。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是虚拟世界里的很多事物,都能够让人们所获取。都难以逃出人们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个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屏幕显示一张关于牧场的图片)讲诉杨叔子的故事,让同学们畅想假设牧场的主人要你去打猪草,但是你不认识猪草,你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打到猪草?有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创设形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俏皮话:猪菜好不好,只有猪知道)
二、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本周,我们集体到黑圪涝湾去游玩,需要提前了解 一下周末的天气情况,那么大家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获得周 末的天气情况呢?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
(屏幕显示获取天气预报的过程)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设计目的:通过诱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推导出来,加深学生对信息获取步骤的理解。)
(屏幕展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三、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一、展示高一新生录取通知书(激发学生的热情)
有了这个通知书,我们将开始一段崭新生活。大家回想一下,从你拿到通知书到完成报到的过程中,你是如何了解学校的?如何找到学校的?如何找到班级完成报到?
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呢?
我们每位同学都亲身经历过,下面请几位同学讲诉自己的经历。
1、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了解自己报到的流程(首先是要完成报到,了解时间,地点)。
2、选择信息来源
(学生列举来源)
诱导:根据同学们自己的讲诉,提炼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信息来源(屏幕显示口头型,文献型,电子型,现场型),
学生讲诉来源有看通知书介绍的,有上网查询的,到在现场观看路标的,询问别人,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亲人。
不同的信息来源都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的结果有手机从网上下载歌曲、网上电视、网上的报纸摘要…..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16页,或上网查找,看下各种信息来源的优缺点。(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
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信息来源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问了去找还是没有找到,然后又看路标,才找到的)但是不同的信息来源也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需求来选择最方便,性价比高的合适信息来源。
3、获取信息的方法
有没有这样的同学,站在校门口考虑,我是先问下别人了,还是直接找呢?然后想了一会说我直接去找,有没有这样的同学?然后决定自己去,最后也找到了,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我先问人,然后去找,也找到了,大家有没有发现,你在问人的过程和看路标路牌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意无意的把获取信息的方法给确定下来,有没有确定下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你在那里空想我怎么获取信息的方法,这件事情存在不存在,是不是不存在?他已经贯穿于你选择信息来源,为什么呢? 我问人我就选择了口头型这样一种方法,我看路标我就选择了实物展示型。
也就是说获取信息的方法不会空洞的存在,他是和我们选择信息来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
3、信息的评价
(两人一对比,问人很快找到,没有问的找的慢)
老师,我通过两种方法找到了的教室,先自己去找没有找到,咱们这个X型楼太绕,然后你再跑去校门口问人,告诉大概在什么方向,几号楼,几层,然后再按路标,楼层指示去找,很快就找到了,最终你找到的时候,你是否有一种想法,我怎么不先问人呢?有没有这种想法,那么这时候你是不是又在有意无意的对我们获取信息进行了一个评价啊
也就是说我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评价信息已经贯穿于我们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间。
那么我们现在回过来看一下,我们拿到通知书到完成报到,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完整过程。大家对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了解了吗?
(设计目的:通过列举几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设计目的:通过列举几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主题,填写下表: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很好B好C一般D不合格)
五、小组评价,归纳总结
(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
六、结束语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同时遵守相关的法规,安全文明,合理合法的获取信息。
【课后反思】
本节课真正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成功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本节课刚开始引入的“打猪草”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自己感悟,主动探究,通过“如何获取天气预报”的例子,自己总结出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讲诉,不但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而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信息,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本人认识到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关键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小组之间的互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