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目标感知
1.知识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的经过;知道戊戌变法的主张、代表人物变法内容及结果。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戊戌变法的史实,了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感知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艰辛。加深对戊戌变法内容的认识,培养运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理解维新变法的进步性。
重难点感知
重点
“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
难点
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巨额的战争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割占领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则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著名的爱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我们一起来学习。
讲授新课、公车上书
1.师:“公车”是什么?
生:指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2.“公车上书”是怎样发生的?
播放“公车上书”的影视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的影响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复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宜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活动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宜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不变”,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二、百日维新
播放“戊戌变法”的影视资料,学生阅读教材,联系前后内容,师生共同分析。
1.背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2.主要内容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变法的影响
(1)师生共同完成戊戌变法表格。
(2)在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地主阶级利益的是指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直接体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是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变法内容大部分触及了顽固派的利益,所以注定要失败。
4.戊戌政变
(1)过程
戊成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因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他们以身报国,用自已的鲜血唤醒中华民族的觉醒。身在刑场的谭制同以自己的真心呐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前行。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谭嗣同(1865-18989),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测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后加人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他曾写文章押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成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成成六君子”、其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塞天一阁文《莽苍苍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希望他的死能唤醒民众,这种爱国情操,为了民族大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谭嗣同这类人就是我们中国的脊梁,他们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锤言,他们以身报国,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共同总结。
戊成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1)封建顽固派的势力强大;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
(3)维新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戊成变法告诉我们改良道路行不通,这就昭示着要以更激烈的革命手段来完成民族独立复兴的时代使命。
小结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以光绪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发起的轰表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持续了103天,最后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革命的道路该走向何方呢?资产阶级革命派将要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