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1 23: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目标感知
1.知识目标
了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知道《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和清政府的腐朽,学习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
重难点感知
重点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教学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回顾《马关条约》的签订,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而且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1898年帝国主义列强起瓜分中国的狂,《时局图》中中国已被瓜分弹尽,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又会进行怎样的抗争呢?今天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讲授新课
义和团运动
1.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地区、主要成员,提出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生:19世纪末:山东、直求一带;成员:贫苦农民为主;口号扶清灭洋”
2.师:结合民谣思考: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谁?为什么?
生:义和团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音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一些外国教会也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师:义和团运动发展情况怎样?清政府为什么会扶持义和团?
生: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为了利用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者。
4.多媒体展示
师:结合课本第32页义和团揭帖和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是如何抗击帝国主义的?
生:毁教堂、拆铁路、砍电线、杀洋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义和团不仅“焚教堂、杀洋人”,对轮船、铁路等一切外来的东西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义和团的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洋枪洋炮,义和团竟宣扬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迷信思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和团存在很大的落后性和局限性。
5.师:思考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你如何看待这场运动?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出现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欺凌的民族怒火的总爆发,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显示了中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顽强意志。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盲目排外具有很大的落后性,这些都是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师:1900年是旧历的庚子年,随着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侵略者的在华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于是帝国主义加紧胁追清政府予以镇压,风雨飘摇中的晚清又会遭遇什么?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师;说一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目的、国家、经过。(多媒体体出示)
生:时间:1900年6月。目的: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师:经过: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洁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多媒体展示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的图片)
2.讲一讲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多媒体出示)
师:八国联军乘火车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拦截和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小时的路程,侵略者用了四天才到达廊坊车站,走了全程的一半。义和团猛攻廊坊车站,杀伤侵略军几十人,联军被迫退到杨村车站。廊坊阻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这说明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天津,义和团和清军同2000多名俄国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所故500多人。由于义和团和爱国清军的两强抵抗,使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计划受阻。
3.侵略者的暴行。(多媒体出示)
1900年8月14日,北京沦陷,北京城在联军的炮火下燃烧侵略军立“屠城”,见人就杀,仅在庄王府一处,就屠杀、烧死了1700多名义和团团民。一些法军把一群逃难百姓通进一条死胡同,全部杀害。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特许官兵公开抢掠三天(到联军撤退之前,抢劫从未停止)。从将军到土兵,从外交使节到传教土,全都参加了抢。他们挨门挨户抢夺财物,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从各官中抢走库款约白银6000万两,抢走或毁掉珍贵图书达46000余本。仅颐和园的东西,用骆驼驮运到天津,就运了三个月。中华民族又遭遇了一场空前浩劫,这场浩劫将1840年以来的民族屈辱推至极点。
4.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八国联军和清政府的联合较杀。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出示《辛丑条约)签订的场景图。
2.阅读教材第35页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主要内容: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政治上,清攻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洁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师:议一议《辛丑条约》的危害。(多媒体出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1)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的调敝,使清王朝的经济完全受控于列强。(2)设“使馆界”:出现了“国中之国”的局面,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清王朝内政外交的一举一动完全被洋人控制。(3)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拆毁炮台,派兵驻扎北京:清王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4.结合相关史实,总结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多媒体展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知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结
1.19世纪末期,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义和团运动兴关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完全沧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学反思
如何展示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义和团,是这节课思考的主要问题。义和团是英勇的、爱国的,但又是盲日的、愚昧的。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解读,学生才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义和团。另外,针对《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可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本节课就以上两处内容展开深入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