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4.1 文本信息加工1-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4.1 文本信息加工1-教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1-11 22:4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文本信息加工》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全日制普通高中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章第一节内容。整个教材的设计主线是这样的:信息和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交流——信息管理。其中,信息加工是本教材内容的重中之重,这一节内容承接前面的信息获取,是后续的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内容的基础和前提。
不同文本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加工表达特点,所选用的工具也不一定相同。常用的文本加工工具有:Word、WPS、记事本、写字板等。教材中根据使用范围,确定Word2003为文本加工软件。
本节课内容还参考了,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有关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学习了记事本、WORD软件的操作等,体验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利用网络搜索素材。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编码方式;知道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
(2)掌握Word 2003软件的页面、字体、段落格式设置,图文混排、页眉页脚操作,掌握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文字信息的加工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交流思想,促进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学会评价和欣赏。
四、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掌握Word 2003软件的字体、段落格式设置,图文混排等操作;
(2)掌握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2.难点
如何根据任务需要,较为熟练的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
五、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好,而且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思维也比较活跃,善于表现自己,有很强的创新理念和动手能力。在本节课中,将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习,初步学会用Word 2003软件加工文本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零起点”,没有处理文本信息的操作基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孩子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
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案例学习、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地探求知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向学生展示一首唐诗,让学生体验我国盛唐时期的文化氛围,从而引出问题,我国古代对文字的处理方法?
书写(竹木简、纸)——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之前我们学过,印刷术的发明是书籍可以大量产生,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问:现代的我们,排版印刷,还是这么麻烦吗?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了解古今文字处理方式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文本信息的加工”。




1.由字母ASCII码,引出汉字编码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60——62页。回答问题:计算机处理汉字,需要哪些编码?
1.学生阅读教材,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因为,本内容不是重点内容,学生了解即可,因此让学生阅读自学,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教师总结。
2.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几个文字处理软件: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等。
我们学习的软件是word 2003
3、向学生展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稿的原稿和处理后的设计稿。
学生分4人一组合作完成作品
4.任务要求:
版面布局合理匀称,内容层次结构清晰,可以和老师的一样,或者有些创新。
排版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样式和谐美观,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观点。
遇有疑难问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加工日常文本信息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答”文件。
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作品,至少每两人合作完成作品。
学生可以自拟主题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要求知识内容至少有字体格式、段落格式、图片格式的设置。
在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时,可参考教师提供的自学材料。
5.评价交流
选出一两个作品,请同学们评价该作品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6.思考探究:(可根据教学时间具体情况取舍)
(1)如何把标题换成艺术字,艺术字是文字还是图片?
(2)如果有一篇文章里有大量的文字内容“学生”,需要全部更换成“student”,如何操作?
2.说出自己知道的几款文字处理软件。
3.学生观看老师的作品样例,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完成作品。
4.探究活动。
学生组内互助,或者看老师给的自学辅导材料完成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问题,并讲解相关知识点。
。学生对他人作品做出评价。
6.学生思考,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该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小组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提高。
通过对他人作品进行评价,才能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技巧。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认真巩固记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理清思路
强化记忆




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一些习题。
认真回答问题,强化记忆知识内容。
理解本节课可能考查的一些常见的题型,有利于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