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化关系,从而更容易地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表格信息处理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将数据转化为图表,采用小组合作、任务探究等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2、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 难点: 1、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
??? 2、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环境】
网络机房,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可实现广播、学生演示等功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导入问题
通过幻灯片展示泰州旅游节的宣传照片,同时老师稍微介绍下泰州旅游节。给出15年与16年四个季度旅游人数对照表,请立刻回答出哪一季度两者之间的差距最大?(学生很难一下子回答出来或需要计算后再得出结论)然后再给出相应的图表,从图表中同学们就能一目了然看出差距。通过表格与图表的对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通过图表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快速、简洁地说明问题。
通过幻灯片的播放和问题的提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总结:表格数据显示比较抽象、枯燥,图表显示形象、直观。
通过宣传照片调动学习兴趣。
新授知识
通过问题导入这节课的主题——数据表格的图形化(并指出利用该工具来探究下泰州旅游的特色和亮点)。
介绍几种常见的图表
通过泰微课介绍几种常见的图表(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并能简单说出各自特点。
插入图表的操作
教师简单介绍插入图表的三个简要步骤。
实践探究:泰州旅游的特色和亮点?
任务一:分组完成,学生根据给出的3个资料,分析适合用什么类型的图表来描述。
1、在学生演示时,教师观看、指导并提问:如果数据区域不连续,怎么选定?如何给图表加上标题、图例、位置等设置。
并让学生演示图表的修改步骤,同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2、让学生根据练习,回答三种图表的各自特点(柱形图适合描述数据间的大小、多少的关系;折线图适合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饼图适合描述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3、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剩余的其他两张表格。
4、问题探究:通过图表,让学生总结回答泰州旅游的特色和亮点。(泰州的天气上半年4、5月份适合旅游,是旅游高峰期;泰州的旅游以中老年人为主;泰州根据不同的月份,各景区举办不同的项目来吸引游客。)
图表的美化
任务二:图表完成后,发现图表之间颜色显示不是很强烈,请修改。(字体,颜色的设置)
学生观看泰微课,并能简单说出各自的特点
学生自主操作,然后由3名学生来分别演示操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回答
学生回答
请学生实践后直接演示
分析任务,完成操作
协作完成
课堂回顾
三种图表类型
图表的插入方法
图表的修改
图表的修饰
通过问题总结,加强记忆
拓展延伸
三个表格数据转换成合适的图表
学生自主练习
巩固操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