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优质图形图像——摄影摄像
课时
1课时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于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的第1课。教材围绕图形图像的获取展开。随着技术高深、应用专业的数码摄像设备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学生开始接触到为我们带来全新变化的高科技时,如何使用数字化设备拍摄出更加优质的数字图像成为学生使用设备时比较困惑的问题,摄影画面的构成、影像的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学习就成为如何使用设备获取优质图形图像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对摄影摄像感兴趣的学生,这些学生自己家庭都有摄影摄像的设备,但苦于光有设备但不会获取更加优质的画面。学生在上一节学习设备的使用,并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照相机、手机登进行一些拍摄,本节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较强,学生可以很快上手,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图形图像的构成要素
2.掌握摄影摄像画面的构成、影像的构成及角度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镜头、构图的学习,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能合理的根据景物选取不同的拍摄角度及构图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如何获取优质图形图像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掌握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以及拍摄角度,如何构图等知识内容2.
了解拍摄时的技术技巧
教学难点
1.根据不同的景物应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构图达到想要表现的创意
2.掌握更加优秀的构图方法
五、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
六、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
七、教学策略
探究——发现 教学策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摄影摄像作品的欣赏与探究,获得对该事物的知识的获取
情景创设教学策略 通过情景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及仔细观察完成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与问题相适应的观念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课室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欣赏摄影摄像获奖作品,从中体会艺术之美,
与学生共同探究这些照片美在哪里,然后引入课题《如何获取优质图形图像——摄影摄像》。
欣赏图片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新课
讲授
介绍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1.1主体
分析摄影摄像作品
了解画面结构中心及主体作用
1.2陪体
分析摄影摄像作品
体会陪体在画面中均衡画面,增强形式美感的作用
1.3环境
分析摄影摄像作品
理解环境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1.4前景
感受前景的装饰作用及视觉冲击力
1.5背景
掌握背景的衬托作用
明确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的意义及主要学习内容
强调学习的意义。
新课
讲授
2.介绍影像的构成要素
2.1影调
识别软硬调及黑白灰表现
2.2色调
初步学会不同的色调对主体的表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3线条
了解线条的不同构图方式
理解影调的构成要素的意义及表现内容
1.深化知识。
2.突出重点, 3.突破难点。
新课讲授
3角度——摄影者的思路
3.1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
3.2距离变化与画面容量范围
3.3景别的镜头意义
3.4景别的分类
自我认知及自我理解
提高对摄影角度的心认知
新课讲授
4 摄影技巧
4.1构图
4.1.1基本构图
斜线构图
垂直构图
水平构图
4.1.2优秀构图
黄金分割构图
三分法则
天然画框
交叉线
4.2 创意
欣赏图片
重点掌握基本构图及更加优秀构图
从构图角度对如何获取优质图形图像增加知识的获取范围
新课讲授
5技术技巧
5.1对焦
前景虚化
背景虚化
5.2曝光
曝光不足
曝光过度
5.3景深
小景深
大景深
微距
从技术角度获取稳定的清晰的照片的方法
从设备方面掌握如何拍摄到一幅高质量的画面
归纳
总结
1.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2.影像的构成要素
3.角度——摄影者的思路
4.摄影技巧
5.技术技巧
掌握如何获取优质图形图像的方法
总结升华,体验图形图像在信息表达交流中的独特魅力。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为了对如何获取优质图形图像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兴趣课,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教学效果显著,学生从这节课获取了很多如何拍摄出优质图形图像的方法及技巧,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本节设计立足通过欣赏摄影摄像作品来感受优质图形图像获取的意义,领会如何通过技术及创意手段来进行创造。在教学方法上,由于本节课以理论讲解为主,更多的采用讲授法进行本节课的授课,与学生的互动等环节的设置上稍微薄弱了些,但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并茂的课件,试图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有益于自身拍照水平提升的参考,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的亮点在于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学习,感受拍摄优质图形图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