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及其管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络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偏重于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主要介绍IP地址的格式、分类、管理及发展趋势,还有子网掩码等网络术语,理论性较强,学生有一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方面的学习还需加强。?
二、学生分析
高二的学生本就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具备一些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理论的学习还需加强,IP地址是一组抽象的数字就很难理解。因此不能照本宣科,需采取措施让学生在网上冲浪时感受到IP地址的存在,感受到网络是离不开IP地址的,把理论性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清晰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IP地址的概念、格式以及分类;
(2)掌握子网掩码的作用;
(3)了解IP地址的管理方式及IP地址资源的分配情况。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以IP的概念为主线,再逐步深入到与IP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子网掩码、IP地址的分配等,可谓由表及里,由浅和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畏难情绪,体会到学习理论的快乐,为以后学习理论知识找到合适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子网掩码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协作式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同学们都打过电话,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与对方取得联络的?
学生回答:电话号码。
【教学效果】此部分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因为同学们都有手机,由此提起了学生对IP地址的兴趣,学生踊跃发言参与话题的讨论,此时虽然学生对IP地址这个概念有点陌生,但开始渐渐关注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学习IP地址有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
新授:
(一)什么是IP地址?
[教师] 分析IP地址的概念。因特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一个唯一的编号——IP地址
[师生互动]学生动手查出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并记录下来。
实践活动一拓展活动
小游戏——数字点名:教师报IP地址,学生根据查到的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喊“到”。
【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热情进一步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主动打开自己本机的IP地址,学生有点小小的“成就感”。特别还有学生主动担负起帮助同学的责任,大家互帮互助,也让一部分计算机基础好点的同学“大显身手”。
(二)IP地址的格式
D类组播地址
E类保留地址,准备留作今后使用
十进制格式: 192. 168. 8. 101
二进制格式:11000000 10101000 00001000 01100101
[教师] IP地址是由四段、三个小数点分隔。根据TCP/IP协议,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每段用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来表示。那么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下表:
二进制
十进制
最小的数
00000000
0
最大的数
111111111
255
所以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是0-255,共256个数。
[教师]为了便于应用和记忆,我们看到的IP地址实际使用时不是直接用二进制,而是使用十进制数表示的。
(三)IP地址的分类
[师生互动]①给出道具:红蓝两种颜色的纸板,让学生模拟ABC三类地址,用不同颜色区分网络位与主机位贴在白板上,红色代表网络位,蓝色代表主机位。②模拟ABC三类地址,通过填充任务单上任务3的颜色,区分网络位与主机位,红色代表网络位,蓝色代表主机位。
A类地址
B类地址
C类地址
网络地址位
主机地址位
[教师]其实,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就好象我们同学的位置,网络号就是学校的班级,主机号就是我们自己的座位号。
三类IP地址的比较:
192.168.2.1
172.16.0.244
10.255.44.1
范例
小
中
大
适用的网络规模
254
2,097,152
192.x.y.z-223.x.y.z
C类
65,534
16,384
128.x.y.z-191.x.y.z
B类
16 , 777,214
126
1.x.y.z-126.x.y.z
A类
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
可支持的网络数目
地址范围
IP地址
D类组播地址
E类保留地址,准备留作今后使用
【教学效果】用颜色鲜明的图示把IP地址表示出来,更能容易形成形象思维,这样学生就更加感兴趣。
(1)学生实际动手摆放和填充颜色,区分三类IP地址的网络地址位与主机地址位,可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手脑并用,加深印象。
(2)教师在讲授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时应用形象恰当地类比:如要确定某个同学所在的位置,网络地址好比是这个同学所在的班级,而主机地址好比这个同学的座位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将一个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
(四)子网掩码
[师生互动] 根据学习指南,自己分别设计ABC三类地址,看自动获得的子网掩码是什么,将设计的IP和对应的子网掩码分别填入任务单上。
设计的IP地址
得到的子网掩码
A类
B类
C类
[学生讨论]根据三类IP自动获得的子网掩码的不同,猜想子网掩码的作用是什么?
幻灯片演示操作步骤
结论:把所有的网络位用1来标识,主机位用0来标识,就得到了子网掩码。子网掩码就像是一个过滤器,把一个完整的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五) IP地址管理
[教师]
1、幻灯展示P47 IP地址管理机构图,介绍IP地址是如何管理的。
2、展示资料:IP协议的第4版IPv4技术可使用的IP地址有43亿个,其中北美占有3/4,约30亿个,而人口最多的亚洲只有不到4亿个,中国只有3千多万个,只相当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量。另据美国媒体报导,IP地址可能3年后不够用。
看了这材料同学们有何感想?
结合课本P47-48,学生上网搜集资料,进行讨论
①如何申请IP?②IP地址资源的不足,如何解决?
②讨论后得出: 方法一—IPV6 方法二——IP地址的动态分配
七、教学反思
本节是一课时完成,这一课时用问题导入,引出IP地址这一个课题。这样引出课题,比较接近生活,能给学生造成比较深刻的印象,容易引起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给予足够的关注,过渡自然。
由于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这个内容相对理论性比较强,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又切实可行的学生实践活动,使学习变得主动有趣。用让学生来摆放区分三类地址、自己设计IP地址获得不同的子网掩码等,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动静皆有,不再枯燥乏味。最后通过网上搜集资料讨论IP的不均衡性和短缺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民族危机感。
这节课由于事先给学生一个任务单和学习指南,由始至终都能使同学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学生兴趣较高,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