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科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
14
Mg
24
Ag
108
C
12
O
16
Na
23
Fe
56
Zn
6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环保领域,酸性废水通过投加碱性废渣或通过碱性滤料层过滤使之中和
B.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并可以热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C.纳米级的铁粉能通过吸附作用除去水体中的Cu2+、Hg2+
等重金属离子
D.利用肥皂水处理蚊虫叮咬,主要是利用肥皂水的弱碱性
2.已知,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1.91
kJ的热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3.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A.Mg与硫酸反应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碳酸钙的分解
4.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分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分解过程是:
B.实验室制取NO可以用铜和稀硝酸反应
C.过程②释放能量,过程③吸收能量
D.标准状况下,NO分解生成5.6LN2转移电子数约为6.02x1023
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N2、H2、NH3共存
B.N2与NH3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6.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SO3(g)
?2SO2(g)+O2(g),将2
mol
SO3通入2
L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末测得SO3的物质的量为0.8
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某时刻SO2的物质的量可以为2mol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C.0~5min,SO2的生成速率v(SO2)=0.08mol/(L·min)
D.若起始时充入3
mol
SO3,起始时SO3分解速率不变
7.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
稀H2SO4
H2O
V/mL
c/(mol·L-1)
V/mL
c/(mol·L-1)
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
5
0.2
5
0.2
10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C.NH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D.升温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能够同时发生多个反应的情况,理想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在最终产物中的比率。
B.光辐照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有些反应速率极高,温度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时,反映了其活化能非常高
D.在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中,通过催化剂来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10.纯醋酸加水稀释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加水量的增多,离子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加水量的增多,醋酸的电离程度一直都是增大的
C.随着加水量的增多,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一直在减小
D.o-a段变化的原因是醋酸电离的影响大于加水的影响
11.水的电离为H2O
?H++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W(25℃)=1.0×10-14,KW(35℃)=2.1×10-1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在35℃时,c(H+)>c(OH-)
C.25℃时水的电离程度大于35℃时水的电离程度
D.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12.已知HF在水溶液中建立如下电离平衡:HF
?H++F-,若只改变一个条件,可以使c(F-)减小的是
A.通氯化氢气体
B.加入少量氟化钾固体
C.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
D.通入少量氟化氢气体
13.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像相符的是
A.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
B.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C.③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
D.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14.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
t/℃
5
15
25
35
50
K
1100
841
689
533
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
?I(aq)的ΔH
>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I)增大
C.50℃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I)=4c(I2),则c(I-)=0.01mol/L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9
15.探究铝片与Na2CO3溶液的反应。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
出现白色浑浊,产生大量气泡(经检验为H2和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
+
H2O
?
HCO3-
+
OH-
B.对比Ⅰ、Ⅲ,说明Na2CO3溶液能破坏铝表面的保护膜
C.推测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AlO2-
+
HCO3-
+
H2O
=
Al(OH)3↓+
CO32-
D.加热和H2逸出对CO32-
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是相反的
16.常温下,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amol?L﹣1
的
NaOH
稀溶液滴定
0.1mol?L﹣1
某酸
HA
溶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水(H+)的负对数[﹣lgc水(H+)]与所加NaOH
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溶液显酸性
B.Ka(HA)的值约为
10-5
C.R点溶液中:c(Na+)<c(A-)
D.Q点溶液中:c(Na+)=c(A-)+c(HA)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52分)
17.(14分)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的变化。
Ⅰ物质变化
(1)NH4Cl溶液显酸性,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
(2)H3PO2是一元中强酸,请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
(3)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a
mol·L-1,若a>7时,则溶液的pH=
。
(4)常温下,pH=3的HA溶液与pH=11的BOH等体积混合,溶液pH>7,则BOH为
碱(填“强”、“弱”或“不能判断”)
Ⅱ能量变化
(5)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的问题。
①用0.1
mol
H2SO4配成稀溶液与稍过量NaOH溶液反应,NaOH溶液稍过量的目的是
。
②上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③若先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没有洗涤继续测量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测得的ΔH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者”。火药燃烧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根据以下信息,用含字母a、b或c的式子表示ΔH
=
kJ·mol-1
已知:①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②S(s)+2K(s)=K2S(s)
ΔH2=b
kJ·mol-1
③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18.(14
分)亚硝酸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亚硝酸氯可由NO与Cl2在通常条件下反应得到,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
?2ClNO(g)
△H。
(1)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随的变化图象如图B,则A、B、C三状态中,NO的转化率最小的是
点。
(2)在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NO(g)和
2mol
Cl2(g),在不同温度下测得
c(ClNO)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①由图可知
T1、T2
温度下的反应速率v1
v2,△H
0(填“>”、“<”或“=”)。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Cl2的平均反应速率v(Cl2)=
。
③温度为T1时,能作为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有
。
a.气体体积保持不变
b.容器气体质量保持不变
c.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d.v(ClNO)=v(NO)
④保持温度为T2时,若将容器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lNO的浓度
0.5mol/L(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⑤保持温度为
T2达到平衡时,此时增加4molNO(g)和
2mol
Cl2(g),在相同的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
n(ClNO)
4mol(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19.(12分)草酸晶体的组成可表示为H2C2O4·xH2O,为了测定x值,进行下述实验:
①称取n
g草酸晶体配成100.00
mL水溶液;
②取25.00
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稀硫酸,用浓度为a
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所发生的反应为:2KMnO4+5H2C2O4+3H2SO4
=
K2SO4+10CO2↑+2MnSO4+8H2O。反应生成MnSO4在水溶液中基本无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a.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
b.滴定管
c.烧瓶
d.100
mL容量瓶
e.烧杯
f.药匙
g.锥形瓶
h.玻璃棒
i.
胶头滴管
(2)实验中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
。
(3)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
(4)滴定过程中用去V
mL
a
mol/L的KMnO4溶液,则所配制的草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
(5)滴定有以下步骤:
Ⅰ.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KMnO4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录读数
Ⅲ.移取25.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
Ⅳ.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_____,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或“无法判断”)。
20.(12
分)回答下列问题:
消除含氮、硫等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对建设美丽家乡、打造宜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容积均恒定为1
L的甲、乙两个容器,其中甲为绝热容器,乙为恒温容器。相同温度下,分别充入0.2
mol的NO2,发生反应:2NO2(g)
?N2O4
ΔH<0,甲中NO2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
0~3
s内,甲容器中NO2的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
甲达到平衡时,温度若为T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不用注明单位)
③
平衡时,p甲________p乙(填“>”、“<”或“=”,下同),原因是:
。
④平衡时,K甲________K乙
(2)汽车尾气中CO与H2O(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CO(g)+
H2O(g)?CO2(g)+H2(g)
ΔH2<0。820℃
时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进行投料,达到平衡状态,K=1.0。
起始物质的量
甲
乙
丙
n(H2O)/mol
0.10
0.20
0.20
n(CO)/mol
0.10
0.10
0.20
平衡时,甲容器中CO的转化率是
(填“>”、“=”、“<”或“无法判断”);丙容器中n(CO)为
mol。
高二年级化学科试卷共7
页第
页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科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C
D
B
D
A
A
C
D
A
C
C
D
B
17.(14分)
(1)NH4+
+H2O?NH3·H2O
+H+
(2分)
(2)H3PO2?
H++H2PO2-
(2分)
(3)a或14-a
(2分)
(4)弱
(2分)
(5)①
保证硫酸能够充分反应(2分)
②
环形玻璃搅拌棒(1分)
③
偏大
(1分)
(6)3a+b-c
(2分)
18(14分)
(1)C
(2分)
(2)①<;<(每空2分,共4分);
②0.05mol/(L?min);
(2分)
③c
(2分)
④小于
(2分)
⑤大于
(2分)
19.(12分)
(1)c
(2分)
(2)酸(1分)
KMnO4有强氧化性,它能腐蚀橡胶,故不可以用碱式滴定管盛放(2分)
(3)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后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4)
(2分)
(5)Ⅰ(1分) 偏小(2分)
20.(12分)
(1)①
反应放热,体系的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2分)
②225(2分)
③
>(1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甲容器温度高于乙容器,,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p甲>p乙(每段下划线各1分,共2分)
④<
(1分)
(2)50%(2分);
0.10(2分)。
高二年级化学科试卷共
6
页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