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知识点二、科学探究
1、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解析】选D。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放弃或没有创新意识是不可取的。
2、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解析】选C。学习化学的重要的途径是实验。
3、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解析】选B。封闭的空间内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说明高处氧气少,还有大量烟尘等有害物质,成站立姿势跑出是不对的。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烟尘等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淋湿衣服是降低温度不易燃烧。
4、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小明同学在做探究蜡烛燃烧实验时发现: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蜡烛时,棉芯上升起的白烟,蜡烛可以被重新点燃。于是小明同学大胆猜测,这个白烟
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选D。这题是由一个探究实验的细节引申出来的。命题的出发点就在于考查学生如何提出猜想与假设。要求能够关注探究实验的细节问题,发现新问题并作出大胆假设。当然,这里的猜想与假设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一定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此题中的白烟被点燃,说明具有可燃性只能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5、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
右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
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解析】选D。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控制两烧杯中溶液的体积相同;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相同;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也要相同。根据果汁的滴数来测定维生素C含量,无需控制。
6、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① ② ③ ④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解析】生物学中我们知道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①试管中仅为淀粉溶液滴加碘水即变蓝。②③④试管中是维生素C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混合物,滴加碘水时碘与维生素C反应,使碘水褪色。当把维生素C完全反应后,再滴加碘水时淀粉变蓝。根据滴入碘水的数量知③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根据实验目的将橙汁和果味饮料分别与标准维生素C溶液进行比较,推测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饮料的颜色不同说明浓度不同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同;
不同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时每滴的体积也不同所以都不符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实验原理】(2)蓝 【实验记录】(1)橙汁(或③) (2)不是多余的,因为测定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确定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以便估算出饮料中维生素C的浓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A B D 【回顾与反思】确定维生素C是否与碘水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