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燃烧 燃料
知识点五、燃烧和热量
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大理石作房屋的装修材料 B.用炸药爆破拆除危旧建筑
C.用玻璃刀裁切玻璃 D.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
【解析】选B。炸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解析】选A。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易引起爆炸,题中四种物质中只甲烷具有可燃性。
3、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 D.开发新能源
【解析】选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加重温室效应。
4、瓦斯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带来危险。2009年5月30日,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造成的导致众多矿工死难的事故就是由煤矿中瓦斯突出造成的。下列关于瓦斯(主要成分为CH4)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瓦斯属于化石燃料 B.瓦斯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产物为H2O和CO2
C.瓦斯的主要成分与沼气的主要成分相同 D.瓦斯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析】选D。甲烷是不可再生能源。
5、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可能只有氢气
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可能只有甲烷
【解析】选B。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可以判断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中只含有氢元素,所以是错的。
6、哈尔滨市目前有燃气用户90多万户,2008年已对40多万户进行了天然气的置换,今年剩余的50万户正在陆续置换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使用天然气可以防止温室效应
C.天然气的热值比煤气高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析】选B。天然气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防止温室效应。
7、下列能量转化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水力发电 B.燃煤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风力发电
【答案】选B。
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化铜反应,而在高温时能与氧化铜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大木桩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小木条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答案】选D。
9、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答案】选D。
10、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对这三种燃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混合物 B.燃烧后都会放出热量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解析】选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1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 B.风力促使电动机工作
C.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D.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答案】选C。
12、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1)有人认为,天然气作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你的意见是 。
(2)燃气安全是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为了防止燃气泄露,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一旦燃气泄露即可闻到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乙硫醇充分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含硫煤的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很大危害。为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因而不能避免;(2)本题的关键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很远处就能闻到气味,显然是利用了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的性质;由题目提供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则不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天然气燃烧也会产生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C2H5SH+9O24CO2+2SO2+6H2O
(3)SO2+2NaOH====Na2SO3+H2O
13、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身边的一些简单物质,如木炭、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水等。请从上述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写出两个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在题目所给物质中,具有可燃性的物质有木炭、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因此,任选其中的两种物质,写出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答题的关键是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答案】C+O2 CO2 2H2+O2 2H2O 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任写对两个即可)
14、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
(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 。
③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莆田输送到福州气门站的天然气需经过除杂、添加无毒臭味剂、减压等处理后才能输送到市民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天然气减压后体积会膨胀的原因 。
【解析】(1) ①燃料不断更新主要是基于两点,一燃料燃烧要充分,节约能源;二尽量降低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保护环境。②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天然气含碳元素的质量较小,完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少,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③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2)气体减压后分子本身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体积变大。
【答案】⑴ ① B、C ②充分燃烧等质量的天然气,比充分燃烧等质量的液化石油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可减缓温室效应。 ③ CH4+2O2 CO2+2H2O ⑵分子间隔增大
15、(1)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它遇雨水后能够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请你举出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两个实例:
① ;
② .
(2)某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用煤约400Kg,所用煤中含硫的质量分数约1%。若其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那么该居民家中每年冬季取暖向大气中排放约 Kg的二氧化硫。
【解析】(1)酸雨具有腐蚀性,对于植被、建筑物、农田等都具有腐蚀性,可以任举两例。
(2)硫元素的质量为:400Kg x 1%=4 Kg,二氧化硫的质量为:4 Kg/(32/64)=8Kg
【答案】(1)雕像受到酸雨腐蚀;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只要合理均可)(2)8
16、经过一年化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有着密切关系。请各举一例说明:
(1)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
(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
(3)反应温度不同,反应速率可能不同 。
【解析】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很多。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反应物的量都会影响反应速率、反应现象和生成物等。
【答案】(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
(2)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3)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
17、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下图:
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实验是通过电解水生成氧气和 ,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C.实验原理与 (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
【解析】B的实验原理是验证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的实验原理是验证甲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A.氧气(或O2) B.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或H、O两种元素)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