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2 15: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狡黠(xiá) 统畴  吹毛求疵(cī) 高谈阔论
B.要诀(jué) 涉猎  浮光掠影(lǜe) 狂忘自大
C.惆怅(chàng) 渲染  信手拈来(zhān) 胸有成竹
D.寂寥(liáo) 意蕴  铢两悉称(zhū) 目不忍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座寺庙不大,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屋脊上雕刻了好多仙人,栩栩如生。
B.考试之后,我独自来到野外,看着广阔的草地,碧蓝的天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C.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痛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D.《红楼梦》中对秦可卿的葬礼描写得十分隆重详细,但对贾敬的葬礼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了汪曾祺。
B.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C.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D.不管气候条件或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经典的标准有三:一是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有长远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反复引用。
②什么是经典?常说为经,常念为典。
③由于长期的文化积累与筛选,每个领域都有各自的经典。
④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
⑤而更高层次的是理论和学术经典,特别是政治与哲学方面的经典。
A.②④①③⑤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④①⑤ D.②①④③⑤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B.弗朗西斯·培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C.朱光潜,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D.“目不忍睹””轻描淡写”“心旷神怡”“信手拈来”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6.名著阅读。(6分)
凤四老爹道:“恭喜,如今是真的了。”随将此事说了备细。万中书不觉倒身下去,就磕了凤四老爹二三十个头。凤四老爹拉了又拉,方才起来。凤四老爹道:“明日仍旧穿了公服到这两家谢谢去。”万中书道:“这是极该的,但只不好意思。”说着,差人走进来请问凤四老爹几时起身。凤四老爹道:“明日走不成,竟是后日罢。”次日起来,凤四老爹催着万中书去谢高、秦两家。两家收了帖,都回不在家,却就回来了。凤四老爹又叫万中书亲自到承恩寺起了行李来,凤四老爹也收拾了行李,同着三个差人,竟送万中书回浙江台州去审官司去了。
(1)选文中的“高”是    ,“秦”是    。(2分)
(2)请结合原著回答:①凤四老爹为何说“如今是真的了”?(2分)
                                            
②结合原著说说文中的“凤四老爹”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2分)
                                            
7.综合性学习。校学生会开展“最美中学生”评选活动,请你参与。(8分)
(1)活动中,班长李华林想设计一幅宣传海报,下面的备选标题哪一个不合适?为什么?(3分)
A.最美青春,放飞梦想
B.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C.最美的你我
D.最美最美,你我最美
                                            
(2)校团委打算制作一个宣传片助力评选,请你根据示例,再帮他们设计两个栏目。(2分)
示例:校园——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3)刘佳梦同学打算参加最美中学生的评选。因为需要写材料,要准备演讲,她的妈妈觉得太耽误时间。假如你是刘佳梦的班长,请你劝劝她的妈妈。(3分)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①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②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桑榆:桑树和榆树。这里指日暮。②讽诵:朗诵,诵读。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2)臣之妻私臣 私: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               
(4)弟子中或有惰者 或: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10.【甲】文中,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的方式委婉进谏指出         ,【乙】文中,远公劝学的结果是         。(填原文句子,2分)
11.【甲】【乙】两文中,邹忌劝谏,远公劝学,都取得了成功,二者的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二)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2~15题。(9分)
不求甚解(节选)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2分)?
                                            
13.作者举列宁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问题?(2分)?
                                            
14.选段中,作者围绕如何读书这一问题主要谈了哪些观点?(2分)?
                                            
15.你赞同本文所说的“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吗?请简述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4分)
做一株残荷
徐光惠
①前年秋天,一场疾病突然降临到我身上,毫无征兆。
②那天凌晨,我突感心口闷痛,头晕脑涨。我挣扎着想从床上坐起来,谁知眼前天旋地转,我一动不敢动,极度恐惧。几分钟后,眩晕渐渐消失,但仍说不出的难受。马不停蹄赶到医院,被诊断为心肌缺血。
③连续吃了半月的药,虽说有所缓解,却一直未能痊愈,心情郁郁寡欢。秋日午后,秋风习习,天有些阴冷,我独自来到城南的公园。穿过一片红李树林便是荷塘,远远望去,荷塘凄清沉寂,已没了盛夏荷花风姿绰约的繁盛和喧闹。
④站在荷塘边,清雅脱俗的荷花不见了踪影,荷叶已褪去翠绿的色彩,微微卷曲着泛黄的叶边,七零八落立在池塘里,一些枝头和破败的叶子轻轻泊在水面上,孤独而寂寞,透着一丝颓败和苍凉,仿佛比我糟糕的心情还要凄惨。
⑤枯萎的不只是荷叶,还有它的茎、莲蓬,也恹恹地发黑,低下了头,凋零成秋天里最单调的色彩。一阵风吹过,它骨瘦如柴的身子在风中飘零,摇摇欲坠,让人徒生悲伤。
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的荷塘,莲蓬碧绿,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清香弥漫,人还没到跟前,就嗅到那沁人肺腑的清香。蜻蜓时而轻盈飞过,时而立于花尖上停歇,小鱼小虾们在水里跳来蹦去,荷塘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⑦荷花盛开的日子,也是游人最多的日子。赏荷的人总是走了一批再来一批,拿着相机拍摄的,支着画板写生的,络绎不绝,甚是热闹。而如今,被所有人都冷落了的残荷,清冷地独立于池塘里,望断秋风。人们似乎更喜欢欣赏大自然最美丽繁华的盛景,没有人会去在意残荷衰草、落红败柳走向生命终结的凄楚可怜,谁能把这秋日里的残荷放在眼里,留在心上?
⑧秋风阵阵,吹散夏荷的灿烂芬芳,一天天凋零。如同流逝的岁月,悄然带走了我的青春,我已不再年轻,正慢慢变老。
⑨冷冷秋风中,残荷静默无言。我细细端详,屏息静听。我竟看不到半点哀伤,它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着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都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
⑩残荷孑然而立,站在那里不悲不喜,残而不凋。它洗尽铅华,褪去了丰满鲜活的光泽,却显露出最本真的气节傲骨,从容面对繁华过后的衰落。这是与生俱来的,任凭风雨摧毁了容颜,也夺不走它的铮铮傲骨。夏荷虽美虽艳,可哪有这残荷的韵味与神气?一池的残荷虽显得落寞忧伤,但它绝不乞求任何人的怜悯。
1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想起李商隐的诗,不再只有伤感,更觉秋日的残荷独有一番韵致,远离尘世喧嚣和功名利禄,拥有坦荡从容的胸怀。它不仅为他人而活,更为自己而活。残荷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孕育着下一轮的重生与希望。
12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突然间,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我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
13我愿做一朵残荷,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论坦途还是逆境,荣华还是苦难,都能从容面对,哪怕凋零也要站成生命最美的姿态。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01期)
16.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情节 突然生病 (2) 静观残荷 (4)
“我”的心理 (1) 徒生悲伤 (3) 感动
17.请分析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1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一些枝头和破败的叶子轻轻泊在水面上,孤独而寂寞,透着一丝颓败和苍凉,仿佛比我糟糕的心情还要凄惨。
                                            
(2)我竟看不到半点哀伤,它虽然枯萎,却是那么孤傲勇敢,依旧执着地坚守,即便是最后仅存的一点枝叶匍匐在水面上,都保持着自我的姿态,不失特有的风骨余韵。
                                            
19.如何理解第12段“在与残荷对视的刹那,突然间,一种感动在心中弥漫,我不再颓废忧伤,我分明感受到一股力量正在体内积蓄、升腾”这个句子?(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1分)
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
马苏薇
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一名句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树林阴翳,鸟鸣山涧,一人一舍,怡然自得。无数文人墨客将其视作理想世界,许多画家以其意境入画,绘就不朽的林泉,如范宽《溪山行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等,画中之境超越现实生活,被赋予道德内涵,生发出隽永之意。当下,现代都市高楼林立,生态文明建设愈发重要,古人笔下的绿水青山仍是令人神往的桃花源。作为承载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当代建筑,如何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如何以建筑寄托人文精神?追求自然之道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②在一场交流活动中,不止一位建筑师展示了传统中国画里的山水与建筑,并以其为设计之源。崔愷院士以《富春山居图》指出栖居自然是中国古人传承千年的生活智慧;张永和教授以清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九月)》中描绘的敞开式建筑,阐述了向往、亲近自然的传统观念;青年建筑师马岩松则受山水画启发,设计出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住宅建筑。不难看出,传统山水画创作与当代建筑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理想与现实的融汇,时间与空间的展示,心灵对外部的投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代绘画中的建筑,更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借鉴,也使“自然”成为当代建筑设计思想的重要范畴。
③追求“自然”的建筑,不仅意味着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更意味着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论“自然”之境为“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即不索取、不强求,以发乎自然、自然而然的态度认识世界,正如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所言,“身即山川而取之”。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追求的境界。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崇尚“自然”不是单纯模仿古典园林样式,也不是盲目追求抽象的建筑形式,更不是为概念而概念,而是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这样的创作观有利于设计者形成个人风格,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对话,解决“千城一面”之困境。
④追求“自然”还意味着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建筑尚未达到50年使用寿命便被拆除,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难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建筑遗产与历史文脉。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改革,重视城市规划设计,避免“拍脑袋”决策;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建筑师积极将节能低碳、集约高效的科技手段引入设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2017年,住建部印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明确要求。
⑤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也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譬如,上海自然博物馆设计中,采用了绿色照明技术、热回收技术、雨水回收技术等多项节能环保手段;超高层建筑北京中信大厦(中国尊)设计中,幕墙主体采用双中空单元式幕墙体系,以确保建筑外表皮节能效果;世园会中国馆设计中,降低采暖能耗成为团队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绿色,象征着自然、友好、创新与生机,也当成为中国建筑发展鲜亮的底色,为构筑和谐的人居环境提供指引。
⑥自然之道,在建筑,也在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设计中体悟自然之境界,当是值得建筑师深入思索的课题。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5月26日)
20.第①段中,在作者看来,追求建筑的自然之道有哪两点现实意义?(2分)
                                            
2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建筑师对自然之道的追求呢?通读第②~⑤段,分点作答。(3分)
                                            
22.第⑤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3.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个“追求自然之道”的建筑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3分)
                                            
三、写作(50分)
24.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事物的外表所蒙蔽,会感觉到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父母对我们的严苛多于关爱,老师的批评多于鼓励,朋友的依赖多于帮助,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多于快乐……其实,细细体会,猛然间你会发现自己也时常得到关爱,自己也有很多的优点。
请以“我发现,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九(下)第四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1.D(A.“统畴”应写作“统筹”;B.“掠”应读作“lüè”,“狂忘自大”应写作“狂妄自大”;C.“拈”应读作“niān”。)
2.C(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与语境不符。)
3.B(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用词不当,把“榜样”改为“标本”;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管”应改为“尽管”。)
4.A(②句引出话题,④句紧随其后解释“常说为经,常念为典”,由此排序得知选A。)
5.A(B.“法国”应为“英国”;C.“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是叶圣陶;D.“心旷神怡”是并列短语,“信手拈来”是偏正短语。)
6.(1)高翰林 秦中书(2)①万中书本是个秀才,在与高翰林结交的时候谎称“中书”。有一天,万中书正和高翰林、施御史、武相公等人在秦中书家中吃酒看戏,忽然官府派人把万中书抓走了。秦中书家的门客凤四老爹到县衙打探消息后,吓唬万中书要吃官司。迫不得已万中书承认了自己冒充中书。为了自救和捞钱,于是,秦中书出钱,高翰林出面,施御史出力,将一千二百两银子,再加上万中书的履历,连夜送到京城内阁,万中书的假中书,就成了真。 ②原著中写到这凤四老爹帮助被骗了钱的丝客人,拿回了被骗的银子,帮助陈正公要回了别人欠他的一千两银子,帮助万中书弄假成真,貌似一个“行侠仗义”的角色,其实有些虚伪和是非不分。
7.(1)B。“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大意是不要忘记自己的最初想法与意志,并将自己磨炼成像一把利剑一样奋进前行,也就是不放弃自己的最初想法,并努力地去完成并实现它;与主题“最美中学生”结合得不明显。(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教室——读书是最美的姿态 操场——运动是最美的风采
(3)示例:阿姨您好!我是佳梦的班长。作为班长,我非常了解班里的每一个同学,佳梦她学习刻苦,待人诚恳,符合我们的评选标准。我理解您的顾虑,我会帮助她合理地协调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功课,请您放心让她去参加评选,好吗?
8.(1)确实(2)偏爱(3)没有谁(4)有人
9.(1)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2)高足弟子们都对他更加肃然起敬。
10.王之蔽甚矣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11.都采用了委婉说理的方式进行劝说;都尊重对方,替对方着想,劝说委婉,善于现身说法。
【参考译文】
远公(慧远)在庐山中,虽然年岁大了,依旧不断地讲授经书。弟子中有偷懒的,远公对他们说:“我像傍晚的落日余晖,按理说不会照得久远了,但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亮呀。”(他)手捧经书登讲坛,诵经响亮而流畅,言辞神态非常恳切。高足弟子们都对他更加肃然起敬。
12.“不求甚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所以要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方法,不固执,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3.运用举例论证,从反面论述阅读经典著作要虚心,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
14.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5.示例:不赞同。读书就要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要“求甚解”,要精读。(赞同或不赞同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16.(1)郁郁寡欢 (2)初见残荷 (3)凄楚可怜 (4)感悟残荷
17.结构上:照应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赞美之情,以及从残荷身上获得的启发和感悟。
18.(1)运用拟人修辞,“孤独而寂寞”“凄惨”等词,赋予枝头和叶子人的情态,写出了秋天里荷塘景象的萧条,衬托出“我”的糟糕心情。
(2)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残荷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残荷执着坚守、挺立坚强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残荷的赞美之情。
19.长久的疾病使得“我”心情郁郁寡欢,在看到残荷“孑然而立,不悲不喜,残而不凋,显露出最本真的气节傲骨”时,“我”体悟到残荷所拥有的坦荡从容的胸怀,让“我”受到鼓舞,给了“我”向上的动力,激发了“我”积极乐观的斗志。
20.示例:在钢筋水泥空间为人们营造栖息的诗意,通过建筑寄托人文精神。
21.①以传统中国画里的山水与建筑作为设计之源,从自然形象中汲取灵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建筑与自然发生关系;②树立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追求,顺应生态环境、人文传统、建造法则,以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创造灵感;③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实践中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概括全面即可)
22.举例子。作者举上海自然博物馆、中信大厦和世园会中国馆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近年来,许多建筑师在实践中也格外注重绿色技术的应用”。
23.示例:热爱自然,热爱传统的中国文化。(大意对即可)
24.请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佳作示范】
我发现,我也很幸福
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福的人。
我的父母是很普通朴实的农民。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尽自己的全力,侍弄那十几亩田地,省吃俭用地、紧巴巴地过日子。他们从不多花一分钱,当然,也不会给我多花一分钱。
小时候,我吃的冰棍是非常便宜的,一块钱一根,充满了香精味,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举着上面布满巧克力酱的“火炬”,我只能一个劲儿咽口水。别人家的孩子骑着新买的童车一路狂奔,我只能把自家的板凳当车坐,以自己的腿做动力在院子里原地打转。
上学时,很多同学的课外书多得看不完,而我只能翻课本,看得课本都卷了边,缺了页;别的同学本子快用完的时候书包中就有了备用的新本子,而我常常把作业本的背面写到最后一页。
我曾不止一次抱怨,甚至还想到过离家出走……
有一次暑假,我到县城的同学家串门,他家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天堂,他的母亲却一直用羡慕的语气夸奖我,说我有礼貌,学习好,自理能力强,什么事儿都能做到位。相比之下,我的那位娇生惯养的同学一无是处。那一刻,我的内心似乎受到了触动。
回家的路上,我脑中一直在思索:细细想来,父母未必不想宠爱我,但他们只能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来爱护我,关心我。同学母亲所夸奖我的,不正是父母不经意间种下的种子结出的饱满而幸福的果实吗?艰苦、吃苦、刻苦,这是他们给予我最宝贵、最耀眼的财富。
回首往日,父母劳作的身影、开心的微笑在我身上循环上映。我蓦然发现,我拥有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幸福。只是我偷偷地把这幸福掖藏在心底,悄悄转化为我不断攀登的动力。
我发现,我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