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 北京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1-12 19:08:33

文档简介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会使用计算器验算。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结合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笔算方法,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准备】PPT
【学具准备】1号课堂本、课前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周末给大家布置了4道有关笔算乘法的练习题目,完成了吗?请一位同学来订正一下。对的打√,错的打×
(二)你觉得这四道笔算题哪一道容易出错?请你给大家讲一下,你是如何计算的?
一位学生讲完,教师进行小结。原来,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从个位写起;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从十位写起,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你还记得第二部分的积为什么要从十位写起?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自主探究
(一)请看大屏幕:请全班同学读题。
(二)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如何列算式?
145×12=
还有算式吗?12×145。在题目中,它们表示几个几相加?
估一估:我们先来估算一下,李叔叔乘坐火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
想要准确的知道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我们需要笔算。请你先试着笔算一下,再4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如何计算145×12。:你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最后算的是什么?
教师巡视,请计算完早的学生上台板演。并讲一讲,你是如何计算的?
教师补充小结:先算个位上的2乘145,再算十位上的1乘145,再把二者相加,得到145乘12的得数。
现在谁有问题想问他?谁最会提问题呢!
[预设:1乘145,为什么要从十位写起?如学生不会提问,教师进行提问]
同学们明白了没有,原来12里面的1表示1个十,所以1乘145其实是10乘145,所乘得的积从要从十位写起。
谁再来讲一遍?
教师补充:先用个位上的2×145,乘得的积从个位写起;再算十位上的1×145,乘得的积从十位写起;最后再把二者相加得1740,
(七)我们笔算出来的1740,究竟对不对呢?要进行验算。如何验算?
我们可以计算器来验算。拿出计算器,验算一下,我们的计算正确吗?
最后把1740写到等号的后面,1740(千米),再写答语。
(八)预设:对于刚才有学生列示12×145,我们也可以这样计算。(教师演示)
(十)小结:现在我们来想一想,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小组进行讨论一下)
现在,你学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了吗?接下来就是考验你是不是数学小能手的时候呢?能不能接受挑战?
巩固练习
使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把大屏幕上的三道题写到你的1号本上。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课堂小结: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45×12=1740(千米)
1
4
5
1
2
×
1
2
×
1
4
5
2
9
0………(2×145)
1
4
5
………(10×145)
1
7
4
0
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4
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借助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是一致的,只是一个因数的位数变成了三位。所以教材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来,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4.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课时)
(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课时)
(3)练习课
(1课时)
(4)积的变化规律
(1课时)
(5)单价、数量和总价
(1课时)
(6)速度、时间和路程
(1课时)
(7)练习课
(1课时)
(8)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的方法。
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课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教学时,首先通过几道不同的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课做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地充实与完善。
学习目标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方法,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计算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口算热热身。16×5=
32×5=26×30=
240×3=2.竖式练练手。46×22=
57×62=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些心得?
3.课件出示:120×15这道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学生快速说出计算结果。2.学生动笔独立完成,汇报计算方法。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口算。13×20=
24×3=50×80=
150×4=18×40=
9×120=答案:260
72
4000
600
720
10802.笔算。37×23=
34×25=60×14=
45×32=17×22=
84×70=答案:851
850
840
1440
374
58803.估算。79×202≈
91×102≈39×99≈
28×59≈答案:16000
9000
4000
18004.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273×25=
67×124=35×321=
638×12=答案:(竖式略)6825
8308
11235
76565.改正下题中的错误。改正:6.学校为同学们订制校服。每套89元,买514套这样的校服,一共要花多少钱?89×514=45746(元)答:一共要花45746元钱。7.计算。答案: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估算。(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仔细阅读,你能用估算的知识猜一猜这个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吗?说说你的想法。(2)结合你的估算,求145×12的积的大致范围。2.笔算。
(1)引导独立计算。你能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吗?(2)组织交流计算方法。(3)引导讨论:竖式中的“145”的末尾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4)比较异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验算: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数的计数,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1.回忆估算方法。(1)把145看作150,145×12≈150×12=1800;还可以把12看作10,145×12≈145×10=1450;还可以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50×10≈150×10=1500。(2)根据以上估算,积的大致范围在1450和1800之间。
2.(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2)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用规范的语言交流、汇报计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依次相乘,所得积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列竖式为:(3)引导学生理解积的数位对齐问题:这一步算的是145×10
,积是1450,代表145个10,所以数字“5”要与十位对齐。(4)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异同,并交流汇报。相同点:乘的顺序相同,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不同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用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时,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3.用计算器算出145×12
=
1740。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五、教学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例1:145×12=1740(千米)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答:该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的迁移,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后面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点评和总结: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