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2 15:2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南海执信中学七年级历史
序号:14
班别:
学号:
姓名:
制作者:区银屏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
2.能标出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海上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3.能说出西域都护设立的史实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一、张骞通西域
1.结合课文与图片,说出西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围。
西域的概念:汉代人把今天甘肃

以西,即现在
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受到
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________夹击匈奴。
3.经过:
(1)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时间、和结果是什么?
目的
时间
结果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结合课本68页,说说张骞这一路西去会碰到哪些困难呢?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史学家)翦伯赞
你觉得张骞身上哪些品质最打动你?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汉书.张骞传》
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4.影响:(把关键句子画出)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二、对西域的管理
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能、意义。
(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班勇出使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三、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要线。
1877年,
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
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小组学习分享:如果你是汉朝商人,你会选择哪些物品,哪条路线到达西域?又会从西域带回哪些物品,走哪条路线回来?
(1)路线:长安———
———
——--
—-----------
(2)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________、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
、香料、
、宝石等,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
等传入中国。(请同学们试着将这些物品分类)
经济上:中国运往西方:丝绸、瓷器、茶叶……
西方运往中国:香料、琉璃、胡椒……
文化上:中国运往西方: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西方运往中国: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丝绸之路意义:
材料一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一:从山东沿岸出发穿过
,可到达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二:从__________港口出发,经
南下,绕过
,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
沿岸,最远抵达
南端和斯里兰卡。
巩固练习(必须圈出关键词,把选择题答案填在题号前)
★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
A.西洋
B.新疆
C.大秦
D.西域
2.《新全球史》记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3.《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材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结果是(  )
A.推动物产交流
B.开辟西行道路
C.寻求军事联盟
D.加强友好交往
★知识点二:丝绸之路
4.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20年3月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意大利外长迪马约通电话。针对意大利的新冠病毒疫情,王毅表示中国将克服困难,向意方提供口罩等医疗物资援助。这种中意友好交往的合作关系最早可追溯到(  )
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
5.下面是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线路简图,起点A和终点B的地名分别是(  )
A.西安、安息
B.欧洲、长安
C.西安、伊朗
D.长安、欧洲
6.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欧洲的道路
7.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严格限制了商贸活动
C.西汉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知识点三:对西域的管理
8.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邀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2国驻华使节及使节代表到新疆参观访问。使节们深入了解了新疆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9.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所发挥的共同的历史作用是(  )
①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奴役 ②促进了西域和汉朝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④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了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等措施。这表现在(  )
A.联络大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击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