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12 18:2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用典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导入
南宋时,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有一个人,他是一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是他一生的牵挂!这个人是谁?——辛弃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郭沫若为辛弃疾题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词作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其词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妩媚的风格。他的爱国词作情辞慷慨,爱憎分明,艺术感染力很强。他还以多彩的画笔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描绘农村风光,赞美壮丽山河。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推动了南宋前期词风的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稼轩长短句》,存词600余首。
(三)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四)字词预习
1.正音
舞榭(xiè)歌台
寻常巷陌(mò)
金戈(gē)铁马
封狼居胥(xū)
2.解释词语。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五)整体感知
预习课文,对照课文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
上阕:歌颂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二、文本研读
(一)释题:
这首词的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明确:
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二)疏通大意:
上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明确:
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那时的歌舞楼台,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而去。斜阳照着荒草古树,以及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居住过。想当年,他大举北伐时,北伐队伍兵强马壮,气势如同猛虎一样,能吞下中原一带万里江山。
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明确: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功业,结果只落得仓皇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过去的事哪堪回首,如今异族皇帝佛狸祠下,竟是一片乌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三)讲解典故。
1.
学生举例回答什么是用典,教师讲解。
明确: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含蓄深刻,文情隽永。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2.
词中有几个典故?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明确:(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
)(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2)人道寄奴曾住(
刘裕
)(刘裕北伐收复中原,气势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拔焘
)(拓拔焘击败宋文帝刘义隆)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3.分析上片典故: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舞榭歌台”指什么?表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明确:
因为孙权以一个
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升平的气象;
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认为如今已没有像孙权这样能保证国家太平的国君了。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有何表现?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帝的不同表现?
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
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偏安江南,苟且偷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4.分下片典故: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北伐结果如何?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是哪两种场面?“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教师讲解典故的来源:
佛狸祠:北魏太武帝的庙。在瓜步山上(今扬州附近)。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小字。当年他率兵击败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挥师攻入宋,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之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辛弃疾写此词时,扬州和佛狸词均已被金占领。
明确:“烽火扬州路”写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肯定是惨不忍睹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典故五:廉颇。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的处境如何?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教师补充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明确:当年廉颇虽终不被重用,但尚有赵王想起,可如今自己呢?
朝廷早就没有起用的意思了。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凭”是“靠”的意思,全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没有人来问。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三、交流探究:
1.上片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明确: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他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表达作者仰慕二人,想建功立业,表达抗金决心。
2.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确: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3.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如不迅速恢复失地,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令人痛心。表达了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明确:
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四、矫正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A.
舞榭歌台
木屑
解数
邂逅
B.
寻常巷陌
蓦然
没落
脉脉
C.
封狼居胥
歔欷
圩镇
戊戌
D.
佛狸祠下
瑕疵
伺候
侍候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A.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B.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下面哪一句不是词序倒置的句子(
D

A.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叹: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4)在下阕中,辛弃疾提到了另外一个人物,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妄想追求汉代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那样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5)辛弃疾描写南宋时老百姓常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修建的一座行宫迎神赛会,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明确: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的豪迈。
★参考答案:李清照说:生活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惆怅;文天祥说:生活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