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一、单选题
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B.
C.
D.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C.
D.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可能是碳酸盐
B.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银离子
C.
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人体有害。不合格的家居用品或装修材料中常常含有甲醛,损害人体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甲醛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B.
甲醛燃烧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
甲醛是氧化物
D.
甲醛分子中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g红磷在2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3g五氧化二磷
B.
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
C.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和煤的质量相等
D.
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所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如下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A.
冰受热融化成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改变
下图表示了物质与生成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情况。分析该图,得出该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
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C.
该反应只涉及两种单质
D.
反应前后氢、氮、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与反应生成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1:1:1
B.
2:2:1
C.
2:1:2
D.
1:2:3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
A.
B.
C.
D.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
A.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把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x
A.
乙可能是催化剂
B.
甲、丙是反应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D.
丁一定是化合物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X
A.
,乙一定是催化剂
B.
丁一定是化合物
C.
该反应的甲、丙变化的质量比是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Na
B.
C.
D.
NaOH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丁一定是化合物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前后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不同状态时水分子的间隔不同,因此水和冰的物理性质不同
C.
化学反应元素守恒,因此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氧气
D.
石油分馏可制得汽油、柴油等,因此石油分馏利用的是化学性质
小明同学从??中获得以下信息: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2份质量的水;氢原子和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
B.
C.
D.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A.
减少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
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
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二、填空题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新技术。
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________填序号。
A.酸雨?
温室效应?
白色污染
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若全部转化为,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的质量为________g。
2018年5月13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____,工业制钛过程中有一种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
烟道气中含有大量,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
“捕捉”: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溶解于甲醇,得到的甲醇溶液。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写出方框内相应微粒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物中属于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___化学式,判断该物质有还原性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在振荡时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若在油罐
车尾部挂一条拖地的铁链便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这是利用铁_____________的性质。
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铁的硬度比铜大
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乙酸用于消毒,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用于手部消毒的酒精溶液属于易燃物,使用时要注意安全,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填空
个铝离子
个硫酸根离子
碳酸钠
硫酸铁_______?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框中的物质属于
______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或“单质”。
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木炭粉、硫黄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爆炸时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
火药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黑火药成分中属于单质的物质是________;
黑火药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硝石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请写出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铝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砂纸的作用是________。
我国曾出现过H7N9新型禽流感病例。科研部门自主研发出一种新药可用于治疗H7N9禽流感,它的化学式为,它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北海盛产鱼虾等海产品,鱼虾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__;海产品容易腐烂变质,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防腐保鲜。
在地震救灾中,用搜救犬搜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利用了分子________;抢救危重伤员时需要的氧气,常装入氧气袋中,利用了分子________。
下列有机合成材料具有热塑性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聚乙烯?????????????????????????????????????????????????????
聚氯乙烯
C.酚醛塑料电木???????????????????????????????????
脲醛塑料电玉
三、计算题
为了分析某生铁中铁的含量,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他们取该生铁样品置于烧杯中,将稀硫酸分五次加入到烧杯中与样品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硫酸反应:
次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
30
30
30
30
30
烧杯中物质的质量
m
表中________。
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求第三次实验反应完毕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氮气无毒,因此该气体不是氮气;
B、二氧化氮有毒,因此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氮;
C、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因此该气体不可能是氨气;
D、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因此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
故选:B.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难度较易。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故C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中离子或物质的存在情况,要求学生能利用实验中的现象及反应发生的条件对物质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A.由于碳酸盐和活泼金属在加入稀盐酸都有可能生成气体,所以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可能是碳酸盐,故A正确;
B.由于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所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银离子,故B正确;
C.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pH试纸变蓝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C正确;
D.将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从而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因反应物有氧气,不能确定蜡烛中是否有氧元素,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共4个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B、甲醛燃烧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法错误;
C、甲醛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D、甲醛分子中的氢原子不含有中子,说法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4:160,而不是1:2,所以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不是3g,故错误;?
B.完全电解1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为1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C.煤燃烧生成的气体进入空气中,煤渣只是不能燃烧的部分,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和煤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D.10g水完全汽化后仍为10g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观模拟图的应用,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合物的特点分析。
【解答】
A.根据模拟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所以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故B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C错误;
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两种反应物都是单质,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A、10g冰受热融成10g水,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
B、质量守恒是质量的守恒不是体积守恒,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错误.
D、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观察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A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故B说法错误;
C.观察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乙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不属于化合物,故C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和质量都不改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略
10.【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略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关系,正确理解示意图含义即可正确解答。
【解答】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反应前有2个分子和2个分子,反应后有2个分子和1个分子;则有1个分子未参加反应,可判断参加反应的各种分子个数的关系为:2个A分子、1个B分子、2个C分子;则参加反应的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实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特点及质量守恒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运用能力。
【解答】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故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物质的微观性、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概念以及区别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A.由图中的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明确表示出分子再分成原子的过程,故C正确;
D.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可知,反应前是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是同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将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故,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出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丙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说法B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3,故说法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D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应后质量和反应前进行比较,质量增加了说明是生成物,质量减少了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表格中的数字可知:,故,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由上分析可知,,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说法错误;
B.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因此生成物丁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3,故说法错误;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为甲、丙,生成物为丁,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碳、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钠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钠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选:C。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解答】
由图示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故甲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丁是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B选项说法错误;
C.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甲和乙变化的质量比为18g::8,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归纳,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石油的综合利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B.不同状态时水分子的间隔不同,因此水和冰的状态不同,即物理性质不同,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元素守恒,但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中不一定有氧气生成,例如,故C错误;
D.石油分馏得汽油、柴油等,是根据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D错误。
19.【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
由,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可读作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后生成36份质量的水;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微粒间个数关系,即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根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1分子的天然气燃烧需要2分子氧气,而1分子液化石油气燃烧需要5分子氧气,由此可得知相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需要消耗氧气的体积大于相同体积的天然气,从而判断改为液化石油气时为保证气体完全燃烧对灶具所需要做的改动。
【解答】
相同情况下,气体体积相同所含分子数相同;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同分子即同体积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液化石油气需要更多的氧气;为确保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氧气量充分,需要把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的燃料进气量减少或增大空气进入量,选项C正确。
故选C。
21.【答案】?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解答】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B;
在中,反应物中:C的个数为2个;H的个数为8个;O的个数为4个;生成物中:H的个数为4个;O的个数为2个,每个X中含有2个H、一个C、1个O,X的化学式为:;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可生成的质量为:。
22.【答案】钛原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微粒、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解答】
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钛原子;
根据可知,反应物中有1个钛原子,4个氟原子,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4个氢原子,4个氟原子,1个钛原子,2个氧原子和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2X中有?2个硫原子,6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钛原子??。
23.【答案】?
?
;具有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的性质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根据溶质、溶剂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应用进行分析;根据还原剂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
在高压时将烟道气中的溶解于甲醇,得到的甲醇溶液,溶质是,溶剂是甲醇;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方框内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即物质为水,化学式为;
反应物中具有夺取“氧”的性质,可做还原剂。
24.【答案】导电
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振荡、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故在油罐车尾部挂一条拖地的铁链,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填:导电。
铝的活动性大于铁,但铝易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无关,故A正确;
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H之后、银之前,故铜能置换出银,但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有关,
BC正确;
D.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不能用活动性顺序解释,故D错误。
故选AD。
测体温时水银体温计中汞柱会上升的微观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填: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也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5.【答案】;???????
?;?
?
;?????
?;
?单质;?????
:3;?
??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书写,及对微观模拟示意图的分析。
首先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解答。
【解答】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铝离子表示为;
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碳酸钠由价的钠元素和价的碳酸根组成,化学式为;
硫酸铁由价的铁元素和价的硫酸根组成,化学式为;
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B框中的物质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属于单质;
根据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和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所以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1:3;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
;?????
?;
?单质;?????
:3;?
??
。
26.【答案】混合物;
硫黄;
;
;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黑火药的相关知识,根据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元素组成情况、化合价的计算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解答】
黑火药由木炭粉、硫黄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故黑火药属于混合物;
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黑火药中硫黄属于单质;
黑火药由木炭粉、硫黄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黑火药中含有碳元素、硫元素、钾元素、氮元素、氧元素,共5种元素;
硝酸钾中钾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解得:;
黑火药由木炭粉、硫黄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爆炸时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7.【答案】;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45:14;
蛋白质;不能;
是不断运动的;之间有间隔;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性质、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有机合成材料等相关知识。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砂纸的作用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让铝充分反应;
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其组成元素,并根据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进行计算;
根据六大营养素回答,甲醛有毒,可使蛋白质变性;
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据合成材料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化学方程式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砂纸的作用是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让铝充分反应;
该药品的化学式为,可以看出该物质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氮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
鱼虾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甲醛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因此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等食用品,人食用后会引起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
用搜救犬搜救被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是利用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性质,氧气常装入氧气袋中,是利用了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气体的体积易被压缩;
热塑性是指该合成材料可受热熔化,可反复加工的性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受热可熔化,可反复加工,具有热塑性,电木和电玉受热不熔化,故无热塑性,故选AB。
故答案为:;除去铝丝表面的氧化物薄膜;
;45:14;
蛋白质;不能;
是不断运动的;之间有间隔;
。
28.【答案】
用磁铁吸引
:5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检验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定难度,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
装置A用于检验CO的存在,把混合气体中完全处理后,气体通入A装置,若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同时试管中的澄清石灰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CO;
装置B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装置C用于处理混合气体中的,检验过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后的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全部被吸收。
混合气体选通入装置B检验气体是否存在,气体应由通入从排出B装置;然后通入装置C,处理混合气体中的气体,由通入从排出;接下来气体通入装置A,检验CO气体的存在,气体由进入从排出;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能被磁铁吸引,杂质不能,故可用磁铁吸引的方法将铁粉与杂质分离;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铁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可求出氧化铁的质量,设氧化铁的质量为x
?
?
?
?
?
160?
?
?
?
?
?
112?
?
?
?
?
?
?
?
?
?x?
?
?
?
?
?
?
??
?
?
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大于铁与稀硫酸反应,故图中曲线a表示铁粉与酸反应的关系;
设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56?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x
65?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y
则x:::56
故铁粉与锌粉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65:56。
29.【答案】
解:产生氢气的质量:
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56
?
?
?
?
?2
x
?
?
?
?
?
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第三次实验反应完毕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
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把握好三点:一是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二是代入正确的数据,三是计算格式要规范完整。
【解答】
向一定量的生铁中加入稀硫酸,当生成氢气的量不再增加时说明生铁中的铁已反应完。
根据氢气的质量可求出铁的质量,再根据铁的质量求出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所得溶液质量应该是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不溶性杂质和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