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达数据,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培养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图表,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1、本节地位作用:
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对它们的特点、意义已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的其他知识,本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小学知识的回顾总结,起到复习巩固作用,一方面是继续学习频率分布的需要。
2、重点:能根据具体情况,绘出适当的统计图,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难点:准确地设计、描绘统计图
教学准备
1、教辅工具:多媒体、教学图片、直尺、三角板
2、素材:若干统计图,实际生活中运用统计的例子。
教学方法自主发现、讨论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若干统计图(十六大召开前夕,新华社公布的我国各行各业成就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回顾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小组交流
说出以上统计图所反映出的意义,及用统计图的好处。
2.提出问题
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应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
现有两组数据(50年后世界人口情况预测)
年份 1957 1974 1987 1999 2025 2050
世界人口 30亿 40亿 50亿 60亿 80亿 90亿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预测人口 52.68亿 8.28亿 17.68亿 3.92亿 8.09亿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这个统计图,并尽可能地获取信息)如果利用统计图来反映下面三个问题(1)世界人口变化情况(2)2050年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3)清楚的表示各大洲人口的具体数目
你准备用哪一种统计图?(呈现一位同学画的三幅统计图,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多少亿?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3.分析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有什么特点?(教科书明晰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应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前提下得出,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举例来加深理解.)
4.归纳结论。
5.应用拓展
一所学校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的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到校方式 步行 骑自行车 乘公共汽车 其他
人数 60 100 130 10
根据上面的数据分别制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比较,说出你的结论。(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体会数据对作出决策的作用)
6.小结回顾:
师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感受?
学生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给予恰当评价。)
7.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完成:选一个你们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调查,搜集、整理数据,选用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分析。(一周的时间完成,下周展示)
(2)看课本“回顾与思考”同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