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1-13 15: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怀宁二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他们分别是
A. 孟子和王阳明 B. 荀子和朱熹
C. 董仲舒和顾炎武 D. 董仲舒和朱熹
2、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
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
3、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
A. 皇帝励精图治 B. 士族品行高洁
C. 皇权相对孱弱 D. 选官制度先进
4、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当地发生瘟疫,他创建“安乐坊”收治病人,闻说三年医好病人千人以上,得到朝廷的承认,继而买田收租、以租金维持病坊的日常支出。后来,朝廷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据此可知当时
A. 地方政府享有很大的自主权 B. 确立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 政府重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 D. 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
5、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万计”。嘉靖年间,歙县在京徽商出资出力创建了会馆,令来者“无论崇卑,咸得解装于斯,而从容别定馆舍。”这表明
①徽商活动范围广,在都城有一定影响
②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不断发展的纽带
③民间自发集资,为同乡商民提供服务
④明朝政府对会馆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6、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多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B. 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历史解释
C.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D. 两种观点互相矛盾缺乏正确性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 )
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 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
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8、有学者在论及甲午战争时指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训练。中国海军也不统一,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部,从未制定过海军作战预案。清朝海军压根儿就没有争夺制海权的意识。”该作者认为,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在于
A. 军事制度落后 B. 政治腐败 C. 武器装备落后 D. 统帅无能
9、1895年《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在“判案后查封产物”一节中规定:“凡封票纸查封被告本人之产物,如产物系一家之公物,则封本人名下应得之一分,他人之分不得株连。”材料表明
A. 法律承认私有财产正当性与合法性
B.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彻底被废除
C. 清政府已经完全接受了西方法律制度
D. 这是中国用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开端
10、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意大利文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是
A. 科仑布则寻得美洲,渐乃觅得全地以增新识
B. 腾扬丕天之革命波,而立宪遍于各国矣
C. 其汽船、铁路、电线、汽球并出齐奏,绝地通天
D. 于是倍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
11、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12、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 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 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 民族革命,推翻满清 D. 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13、根据海关统计,中国在1913年的进口总额为白银5.7亿余两,1915年减至4.5亿余两,减少了五分之一左右。以后逐年递减,到1918年法国货进口额比战前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则完全停止进口。上述中外贸易状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是
A.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C.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D. 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
14、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了孙中山
A.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 B.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
C.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
15、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写道:“8月12日,蒋中正到长沙。于是兵分为三:右入江西,左出荆州、长沙,而中路直攻武汉”。这一情形反映的是
A. 武昌起义、各省响应 B.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 步步为营、围剿红军 D. 枣宜会战,英勇抗日
16、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这是一个月白风清之夜,也正是中国共产党26周年前夜,在“打过黄河去,向党的生日献礼“的口号中,我旅指战员有序地登船。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 揭开了人民军队战略反攻的序幕
D. 基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17、194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于21日或22日取捷径以最快的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傅作义的华北“剿总”各部于唐山、塘沽、天津。80万东北野战大军突击入关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该军入关即将参加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8、刘少奇在1954年的报告中说:“这个宪法草案是我国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产物,是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产物。”此“巨大变化”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三大改造的大规模开展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19、“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创造和睦的周边关系,保障中国的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中接连 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这些“积极主动的重大行动”包括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④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0、以下关于台湾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②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③汪辜会谈开先河,二老共创新关系 ④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台湾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②③①
21、在古代雅典城邦,官员上任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亦或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依法审理。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中程序民主 B.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C.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D.法律服从民众意志
22、有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中说“人民对于最新情况投票就是法律”,没有比这句话更能体现出法律中所发生的革命了;它使罗马自神的法律中解放出来,法律成了一项人类的工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其中“人民”是指罗马帝国的自由民
B 成文法一经产生便不可更改
C. 罗马法对宗教改革起到直接推动作用
D. 罗马法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23、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
A. 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
B. 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 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4、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说,在猎捕野兔时,谁花费劳动去发现和追赶它,使它脱离原来共有的自然状态,那么,它就成为他的财产。人们联合成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其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就在于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洛克的以上思想
①体现了他对英国革命成果的辩护
②渗透了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论?
③代表了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利益
④指出了私有财产制是不平等的根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5、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诊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B. 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
C. 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 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6、英国科学史家德萨格利斯在其著作《实验哲学》中认为:他们(蒸汽机的发明者)既不像哲学家那样能够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数学家那样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们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东西。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
A. 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B.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借鉴自然科学新成果 D. 凸显发明者的哲学思辨
27、1917年四月,列宁反对立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B.工兵代表苏维埃已控制国家政权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完成 D.当时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8、下表是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实际GDP及其他若干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的因素主要有
时期 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长率) 私人国内总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年均复合增长率) 失业率(年平均失业率)
1950~1973 4.2 5.7 2.8 4.8
1974~1982 2.0 0.5 0.9 7.2
1983~2007 3.4 4.7 2.3 5.8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 ②殖民体系的变化 ③经济政策的调整 ④霸权地位的丧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9、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
A. 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B. 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 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 D. 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
30、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在西班牙南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居民深受传说中外来者“窃取”本国工作机会的困扰;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了”。上述材料反映了
A. 世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平衡 B.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C.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D.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40分)
3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由此形成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思想文化宝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关于西汉儒学的评价,主要有两种观点:①消极作用为主;②积极作用为主。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观点?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其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予以说明。侧重分析②,请结合其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予以阐释。(只列观点不作分析说明的,不得分)(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掌握了熬制成白色透明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元朝时制糖技术进一步发展,福建南安制糖师黄长发明了泥土脱色法除去糖汁杂汁。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的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
材料二 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贷种等手段推进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无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努力发展农业以为立足之本,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民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以上材料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
材料三 近代以来,欧洲甜莱糖业迅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直接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一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逐渐衰落。
——摘编自《中国糖业史研究的新开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制糖业的启示。(2分)
33、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是“世界理性”;……我们深信有一个神存在,我们是他的作品
——伏尔泰《形而上学论》
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时上帝有所认识。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立法之权
——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l)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牛顿“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的主要著作。(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卢梭在私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一上的主要观点。简述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8分)
高三历史答题卷
考号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1—5 DCCCB 6—10 BCAAA 11—15 BBCAB 16—20 CCBAA
21—25 CDCAA 26—30 ADCCC
31、(1)思想主张: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评价:侧重分析①:开始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侧重分析②: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开始重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8分)
(2)主要观点:抨击君主专制(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害”)。时代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表明封建专制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6分)
32、(1)制糖业历史悠久;制糖原料以甘蔗为主,分布于东南地区;注重与国外技术交流,制糖技术不断创新;
制糖技术被记载下来并传于后世;糖品由奢侈品逐步变为日用品,消费逐渐平民化。(6分)
优越的自然条件,甘蔗广泛种植;大陆移民提供了劳动力;执政者的政策推动(如荷兰、郑成功时期);
清朝国家统一促进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台湾制糖技术进步;台糖外销,经济利益的驱动。(6分)
(3)技术革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传统手工业要注重技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以适应国际竞争。(2分)
33、(1)主要观点:上帝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
主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分)
(2)观点: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政治制度: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卢梭主张“民主共和”。
影响: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矛头指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8分)
同课章节目录